中国出版产业资本运营30年
2008-08-26 00:00:00.0 来源:《中国出版》杂志社 责编:覃丽妮
以上市为标志的发展阶段(2002-)
第三阶段指从2002年至今的出版企业股份制改造与上市阶段,以出版企业上市为特征,中国出版企业开始全面资本运营,是中国出版业资本运营的发展阶段。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股份制改造。同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新闻出版业集团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支持有关试点集团和试点单位与其他媒体经营单位进行跨媒体的兼并、重组与合作联营,打造跨区域、跨媒体的传媒集团。次年13家出版单位成为首批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其中包括2家出版社、5家出版集团和6家发行集团,改制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制与股份制改造,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是股份制改造的成功案例。
2004年9月,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实现股权分流,分别由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解放日报集团、文广集团、世纪出版集团、文艺出版总社五家企业按照36%、34%、10%、10%、10%的比例担任股东,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到“国有多元投资”格局的转变。这样,该集团完成了股权改革的第一步——股权分流,股权开始由上海最知名的几家媒体、出版集团共同持有,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实力。其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49%的股份,使集团从国有多元转变为混合所有制,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这次股份制改造实质是出版业的开放过程,是出版业逐步向国有出版资本以及各类社会资本开放的过程,这大大推进出版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建立内部法人治理机构,确立法人财产权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出版业开始意识到资本运营对于出版业的重要性,并尝试委托监管、授权经营、资产重组、产权交易等资本运营手段,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法人财产权制度和内部治理机制,而且通过资本运营优化资源组合,也有利于打造出版领域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前一阶段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并推荐了6家出版企业上市。当年10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发起的“新华传媒”借壳“华联超市”成功上市。次年5月四川新华文轩在香港正式上市,12月辽宁出版传媒A股上市,这是国内第一家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打包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也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此次上市意味着我国出版业开始进入全面资本运营的时代,完成了中国出版业资本运营的几个重要转变:从产业经营向产业与资本运营相结合的转变;从产权资本运营向产权与金融资本运营相结合的转变。从资本运营的角度而言,上市无疑是资本运营的最高阶段,上市就意味着出版业进入了全面资本运营时代,即产业与资本运营相结合、产权资本与金融资本运营相结合。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上市出版企业多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实施跨区域、跨媒体的资本运营,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争夺出版产业链上游的内容资源,兼并同业扩大规模优势,控制下游拓展渠道优势,收购新媒体实现跨媒体经营。
当然,这些上市出版企业资本运营的时间毕竟只有一年,运营效果以及对出版产业的影响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的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本运营作为出版产业更为高级的经营方式将在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优化出版资源配置,打造出版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历程,我国出版产业资本运营实际上与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息息相关:其一,改革开放为出版产业资本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可以说,我国出版产业资本运营的发展就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保驾护航下逐步推进的,这30年间每一项涉及出版产业资本运营的政策和措施无不浸透着改革开放的精神;其二,经济体制改革为出版产业资本运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产业资本运营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经济领域改革的制度成果向出版领域渐进渗透的过程,无论是市场化、集团化,还是上市无不折射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和成果;其三,文化体制改革为出版产业资本运营排除了障碍、解放了生产力,可以说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出版产业资本运营的活力,增强了出版产业的竞争力。就资本运营的角度而言,我国出版产业资本运营实质上经历了从产业资本运营向产业与资本运营结合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运营不仅给产业资本运营带来了活力,建立起现代出版企业制度,而且优化了出版产业资源的配置水平和产业结构,打造了一批未来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而这些变化让我们对改革开放30年之后出版产业的发展有着更为乐观的预期。
参考文献:
[1]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徐建化、谭华苓、陈伟,《现代出版业资本运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陈昕,《中国出版产业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周蔚华,《出版产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余敏,《出版集团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年版。
[6]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阶段指从2002年至今的出版企业股份制改造与上市阶段,以出版企业上市为特征,中国出版企业开始全面资本运营,是中国出版业资本运营的发展阶段。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股份制改造。同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新闻出版业集团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支持有关试点集团和试点单位与其他媒体经营单位进行跨媒体的兼并、重组与合作联营,打造跨区域、跨媒体的传媒集团。次年13家出版单位成为首批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其中包括2家出版社、5家出版集团和6家发行集团,改制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制与股份制改造,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是股份制改造的成功案例。
2004年9月,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实现股权分流,分别由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解放日报集团、文广集团、世纪出版集团、文艺出版总社五家企业按照36%、34%、10%、10%、10%的比例担任股东,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到“国有多元投资”格局的转变。这样,该集团完成了股权改革的第一步——股权分流,股权开始由上海最知名的几家媒体、出版集团共同持有,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了集团的整体实力。其后,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49%的股份,使集团从国有多元转变为混合所有制,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这次股份制改造实质是出版业的开放过程,是出版业逐步向国有出版资本以及各类社会资本开放的过程,这大大推进出版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建立内部法人治理机构,确立法人财产权的进程。在此过程中,出版业开始意识到资本运营对于出版业的重要性,并尝试委托监管、授权经营、资产重组、产权交易等资本运营手段,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法人财产权制度和内部治理机制,而且通过资本运营优化资源组合,也有利于打造出版领域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前一阶段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并推荐了6家出版企业上市。当年10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发起的“新华传媒”借壳“华联超市”成功上市。次年5月四川新华文轩在香港正式上市,12月辽宁出版传媒A股上市,这是国内第一家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打包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也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此次上市意味着我国出版业开始进入全面资本运营的时代,完成了中国出版业资本运营的几个重要转变:从产业经营向产业与资本运营相结合的转变;从产权资本运营向产权与金融资本运营相结合的转变。从资本运营的角度而言,上市无疑是资本运营的最高阶段,上市就意味着出版业进入了全面资本运营时代,即产业与资本运营相结合、产权资本与金融资本运营相结合。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上市出版企业多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实施跨区域、跨媒体的资本运营,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争夺出版产业链上游的内容资源,兼并同业扩大规模优势,控制下游拓展渠道优势,收购新媒体实现跨媒体经营。
当然,这些上市出版企业资本运营的时间毕竟只有一年,运营效果以及对出版产业的影响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的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本运营作为出版产业更为高级的经营方式将在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制度,优化出版资源配置,打造出版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历程,我国出版产业资本运营实际上与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息息相关:其一,改革开放为出版产业资本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可以说,我国出版产业资本运营的发展就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保驾护航下逐步推进的,这30年间每一项涉及出版产业资本运营的政策和措施无不浸透着改革开放的精神;其二,经济体制改革为出版产业资本运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产业资本运营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经济领域改革的制度成果向出版领域渐进渗透的过程,无论是市场化、集团化,还是上市无不折射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和成果;其三,文化体制改革为出版产业资本运营排除了障碍、解放了生产力,可以说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出版产业资本运营的活力,增强了出版产业的竞争力。就资本运营的角度而言,我国出版产业资本运营实质上经历了从产业资本运营向产业与资本运营结合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运营不仅给产业资本运营带来了活力,建立起现代出版企业制度,而且优化了出版产业资源的配置水平和产业结构,打造了一批未来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而这些变化让我们对改革开放30年之后出版产业的发展有着更为乐观的预期。
参考文献:
[1]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徐建化、谭华苓、陈伟,《现代出版业资本运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陈昕,《中国出版产业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周蔚华,《出版产业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余敏,《出版集团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年版。
[6]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