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解读30年出版业
2009-08-25 11:45:51.0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责编:刘文越
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8年到2008年,图书品种由14987种增长到275668种,总印数由37.74亿册(张)增长到69.36亿册(张),总印张由135.43亿张增长到560.73亿印张。同时,出版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折合用纸量、定价总金额分别从1978年的31.83万吨、1985年的39.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31.85万吨和791.43亿元。
30年间,全国图书纯销售额增长迅猛,从1978年的9.3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539.65亿元,增长了58倍。但同时增长的,还有库存的数字,从1978年的4.3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72.45亿元,也同样增长了155倍。
30年间,全国累计出版图书340.27万余种,其中新版图书206.87万种,占61.36%,;全国累计图书总印数1902亿册(张),累计图书总印张为10096.48亿印张。
从1.5万种到27.6万种
1978年,全国有出版社105家,出版的图书品种约为14987种,其中新出版图书11888种,总印数377424万册(张),总印张13543280印张。
2008年,全国有出版社579个,是1978年的5.5倍;共出版图书275668种,是1978年的18.3倍;其中新版图书149988种,总印数69.36亿册(张),总印张560.73亿印张。
30年间中国出版业发生的改变,其意义远不止简单的数字对比。
1978年3月,为尽快扭转严重“书荒”现象,当时的国家出版局召集13个省、市出版局(社)和部分中央级出版社,安排落实35种中、外文学作品重印计划。5月1日,1500万册图书集中投放市场,成千上万的读者来到书店蜂拥抢购。
1979年12月,当时的国家出版局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地方出版社在会上提出了“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自定方针。从此,地方出版社的出书品种迅速增加,并开始相互竞争。
到了1984年,有些地方出版社的出书数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中央级出版社。 随后,图书出版量的增长逐渐放慢,出版社转而关注图书的内在和外在质量,以及出版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善。进入90年代后,随着读者对图书需求的日益增长,图书出版量再度大幅度上升。
图书品种的激增始于1984年。
这一年,全国图书出版种类接近3万种,比1978年增加两倍多,比1966年增加了三倍多;1984年图书销售额比1978年增长近两倍,比1966年增长四倍多。在这一时期,地方出版社开始从之前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图书品种极大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这一轮疯狂的出版热潮持续到1994年,我国年出版图书品种达10.4万种,总印数60亿册,总印张297.2亿印张。1978~1994年,年出版图书品种增长了6.93倍,总印数增长了1.59倍,总印张增长了2.19倍。
出版社从105家到579家
目前,我国有579家出版社,这个数字从1997年开始,就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
1956年,全国只有97家出版社,到了22年之后的1978年,出版社数量仅增加到105家。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头几年里,出版社的数量翻了两番。其中,1983年新建出版社50家,1984年此数字为36家,1985年为86家。到1985年年底,全国的出版社已增加到416家。到1997年,全国的出版社总数已达到565家。到2008年,又是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出版社的数量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仅仅增加了14家,达到579家。
在严格控制新增出版社的大背景下,最近10年间出版社仅增加了14家,年出书品种却翻了一番。这期间,出书品种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并没有出现过大的起落,年均品种增幅为7.7%。最近的10年间,出版社微量增长,累计出书品种却达近20万种,与上一个30年相比差不多翻了一番,占改革开放30年来累计出书总品种的60%多。
同时,在控制出版社单纯数量增加的同时,对出版社的市场化、企业化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出版方面23家集团已经或正在变成企业集团公司,100多家图书出版社改制到位,上千种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40多家报业集团实现企事分开,面向市场经营。
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华书店系统地完成了转企改制,有些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出版传媒业上市公司十余家,未来的一年,还会有十几家大型出版发行企业上市。
重印比例上升
30年来,随着图书出版品种的不断增长,图书重印率也逐渐增长。在最初的10年间,由于出版品种相对不足、经典产品相对短缺,因而图书重印率也相对不高,处于低于30%的水平。
随后的10年间,由于引进版经典图书引起了阅读风潮,大量图书的重印率提升速度较快,从不足30%到后3年持续超过40%,至1997年达到30年间的次高点——44.56%。
最近10年来,图书出版品种得到极大的丰富,超过20万种图书。但重印率水平始终处于40%左右,2007年达到30年间的最高点45.13%,比1978年提升了24.45个百分点。
2008年,重印、重版的图书增长比例超过了图书品种的11.03%,也超过了新书品种增长的10.1%,达到了12.16%,重印率也创下197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达到45.66%。这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图书市场的成熟与理性。
在这30年间,与图书品种增长保持高度一致的,还有中国书业的总印数。
从1978年开始,全国图书的总印数总体上一直呈上升态势,虽然1983、1986两年曾有回落,但上升态势强劲。从1978年到1984年,6年的时间里,总印数就从30亿册上升到60亿册,每种书的平均印数达15.69万册。
60亿册的总印数保持了一段时间,在90年代末却冲上70亿册,将中国书业的生产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不过,这期间总印数增长远低于品种增长,每种书的平均印数为6.71万册,比上一个10年下降了57.23%。
发行网点规模扩张
“文革”十年浩劫,出版发行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20世纪70年代末,出版物发行网点只有5万多处,不仅业态单一,而且大多数网点设施落后,发行能力极低;从业人员不过6万人,年发行图书仅30多亿册。
经过30年的发展,出版物发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发行能力。2008年,我国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61256处,从业人员67.91万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出版物总销售166.43亿(册/张/份/盒)、1456.39亿元。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行业的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2003年以来,民营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发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共有民营或民营控股的发行网点近11万处,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是图书发行网点飞速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国有书店还是民营书店,都在大规模地拓展自己的领地。其中最为激烈的表现就是大书城的出现。到21世纪初,全国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书城就达到了50多家。
随后,发行网点的增长渐趋理性。到2008年,全国发行网点开始逐步减少,尤其是民营书店的网点数量尤为明显。据最新的数据统计,2008年,我国二级民营批发网点5454处,与上年相比减少8.27%;集、个体零售网点105563处,与上年相比减少8.18%。
数据
我国图书出版的改革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1991年,我国年出版图书89615种,平均每年增长14.75%;总印数61.39亿册,平均每年增长3.81%;总印张266.11亿印张,平均每年增长5.33%。
第二阶段:1992~2001年。从1992年到2001年,出版社由480家增长到562家,平均每年增长1.77%。重版率也逐年递增,以1.14%的年均增长速度由36.87%增长到40.84%。
第三阶段:2002~2008年。新出图书品种数增长率明显降低,由2003年的10.05%缩减为2007年的4.61%,2008年又有抬头的迹象,恢复到10.10%。再版率也开始回升,由2002年的10.10%增加到2008年的超过45%。图书价格开始平稳增长,由2002年的每印张1.17元的价格水平缓慢增长到2004年的每印张1.27元的价格水平,并连续4年基本保持不变。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