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业:展现责任公信 大气包容
2009-12-16 09:23:17.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责编:乐轩
- 摘要:
- 最新的传播行动力学研究证明,如同水库与麦田的关系一样,传统媒体好比是储存原创新闻与观点的水库,而电子媒体有如无数的中间载体与毛细管道。对于单株小麦来讲,可能水分来自毛细管道,但总体来看,水库渗向麦田的水源性功能是不能被否定的。毕竟,社会需要职业新闻采访这种社会分工,更需要媒体作为公信力与思想力的平台而存在。消灭分工的想法,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是幼稚可笑的。
这是屹立东方的中国的大气节、大胸怀。
中国已不是60年前的积贫积弱的面貌,世界呈现的是与以往不同的多极化格局,人类面对的挑战来自更多新的方面,和平与包容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人民的共同追求……新的世界需要媒体从新的角度去观察,需要有中国气派的新闻人用舆论推动世界格局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2009年,中国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大视野,不仅对中国国内的发展、民生、环境等一切与人相关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更对世界范围内的反恐、脱贫、气候、人权问题,给予了极大的人文关照,不仅表达了中国的立场,而且表达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观点。这是占地球大多数人民本来应该发出、而久被压抑的声音。
从索马里海上中国护航舰队发出的电讯,到哥本哈根全球环境大会上发出的快报;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上发出的现场特写,到阿富汗战场发回的直观见闻……中国传媒以自己的存在,在这个不平静的世界上平静而自信地传播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件与30年改革开放、60年发展积累的国力相匹配,从现在开始要做得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好的事情。
大管理 大改进
今年8月底,创办16年之久的《中华新闻报》走到了终点。对《中华新闻报》而言,倒闭固然是悲剧,但这种市场化的“死亡”,却在某种程度上充满了殉道先驱的悲壮色彩,预示着挂靠主办单位不再是其“背靠乘凉”的“大树”,也斩断了其依附母体的利益脐带。
11月12日,文化部直属的《中国文化报》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至此,《中国文化报》成为我国首家整体改制的部委主管报社,这表明了中国政府让媒体走向市场的坚定决心,也警示文化产业必须“断奶”,另辟市场化生存路径。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突出新闻出版领域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对其经济性和文化性重视不够、发展不足。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了发展的基本思路,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管理与产业发展相矛盾的思想,并长期存在于实际工作中。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逐步认识到新闻出版业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发展的统一性,有市场才能有导向,有发展才会有服务。只有产业发展、事业繁荣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才能推动中华主流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综合软实力。
2009年,我国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报刊业自身发展实际,大力推进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从大力推动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到优化报刊资源结构,培育市场主体;从推进报刊业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到扎实推进报刊评估退出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评估等级、年检、诚信记录和两个效益的考核,淘汰不合格的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做到生死由业绩和市场决定;通过市场的方法淘汰长期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报刊社,解决“优不胜劣不汰”而造成的出版资源难于集中的问题,正逐渐成为现实。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