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些对柔印践行者的回声
2010-01-21 08:59:22.0 来源:CPP114 蔡志华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在苏汉明看来,中国柔印界应该感到悲哀的是,柔印版的原材料和核心技术还在国外,这种局面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阻碍,让欲推广柔印的国人很被动很无奈。只有整个行业努力更新陈旧的观念,共同行动起来,才能在整个产业链上形成一种国内的柔印竞争优势。从柔印版制版设备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到柔印版材原材料的国内生产。只有这样,才能让爱达森这样的柔印版制版商在普及柔印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来自上海:肯定的回应
这里面的困局应该如何破解呢?
这个问题,显然是苏汉明经常思考的。
他是务实的广东顺德人,不尚空谈。他想普及,想推广,想陈述柔印版的好处,但经常会感到孤立无援。
上海之行,上海柔印协会的王秘书长接待了他,并引荐他认识了几家上海大型制版企业老总。振奋人心的是,这些老总肯定了“0.1元/平方厘米柔印版”的这一模式,要知道,这几家企业都不是一般的企业。
他把爱达森的商业模式告诉他们,想听取他们的意见,此前,曾经有业界同行评价,爱达森在做一种“压价竞争”的事。
其中一位老总告诉他,柔版是台湾华人在美国研究出来的,在美国等国家发展得很好,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很小。目前国内印刷行业中,使用铜版、胶印版、激光手雕版仍然占据印刷市场份额的70%。
通过这次交流,他发现同行中的翘楚也认为理应推广柔印版,也有信心推广,让中国人用上便宜的柔印版。他的想法得到了肯定,似乎不那么孤立无援了。中国市场较大,柔印版的生意是做不完的,如果大家带着私心做事,柔印版在中国的使用显然推动不起来。美的、格兰仕、TCL、格力、海信、海尔等知名出口企业就率先使用让印刷更为环保的柔印版,为行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苏汉明向笔者感慨道,中国是世界工厂,出口了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但中国的印刷企业素质却高低不均,落差极大。
赠予行业:改变柔印核心在国外的现状
苏汉明提到,他有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帮助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例如,他喜欢参加展会认识各种各样的外国人;他和多家知名企业负责人多次进行接触交流;发现在国外有一种处处充满挣钱机遇的氛围。他密切观察着许多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人、日本人,发现他们很重视投资的铺垫工作,例如前三年投资只是作为第四年挣钱的铺垫。这恰是目前中国柔印界的许多企业需要具备的心态,而不是一味地短视,希望立马将钱收回来。
在苏汉明看来,中国柔印界应该感到悲哀的是,柔印版的原材料和核心技术还在国外,这种局面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阻碍,让欲推广柔印的国人很被动很无奈。只有整个行业努力更新陈旧的观念,共同行动起来,才能在整个产业链上形成一种国内的柔印竞争优势。从柔印版制版设备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到柔印版材原材料的国内生产。只有这样,才能让爱达森这样的柔印版制版商在普及柔印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柔印版精英企业负责人合影
来自爱达森:破局的道路将越走越远
苏汉明此次上海之行的另外一个目的, 还在于爱达森另一件着手在做的大事,爱达森的厂房即将搬迁到较现有的办公地点和厂区面积大五倍的新办公、厂区内。他抱着一种向优秀同行学习的目的前往上海。如果到了新的办公地点和厂区后,需要考虑上更多、更能提高效率的设备。作为一件企业发展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我要买一台自动化更高的柔印版制版设备,保证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请真正热爱本行业的精英携手爱达森,共同推动柔版在中国的普及使用。”苏汉明向笔者表示。
结语
“中国印刷行业与国际接轨,普及使用更为环保的柔印。”
这是一直在破局路上的苏汉明的心愿。
(本网编辑王琦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网编辑王琦对本文亦有贡献)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