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价下滑 政府、行业协同是关键
2010-03-09 10:59:18.0 来源:印刷经理人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2009年11月30日,由北京印刷质量协会和北京印刷质检站共同组织的第三届厂社联谊会议召开。此次会议的一个热点,是北京质协、质检站与13家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优质优工价,优质优活源”公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实际上是北京市推行指导工价的一步新举措。
以北京出版物印刷市场为例。每年北京地区的书刊印刷业务为220万令,但在这一地区,持有书刊印刷许可证的企业有600多家,其中主要从事书刊印刷业务的企业有400多家,书刊印刷能力已经逾越300万令,远远超过本地区的业务量。
北京市场的供需图景并非孤例。但供过于求的现实,并没有挡住印刷企业投资的脚步。“在广东,2009年又进来不少机器,很多是从香港过来的二手机。2009年初买的机器比2008年起码要便宜150万元,起码便宜了三分之一以上,很多企业趁着这个机会抄底设备。”其实,不仅广东在抄底,全国都在抄底;不仅二手机价格走低,海外市场的新机器价格也在走低。加之增值税转型带来的政策利好,5月份北京国际印刷展的推波助澜,很多地区的印刷供给量在2009年增分不少。
但印刷需求量并没有同时跟进,甚至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化进程而继续收缩。“市场很淡。尤其上半年很差,下半年慢慢回升,进入11、12月,活量突增,但这和节日效应有关”,一位印刷企业老总分析,“业务量能够保平,对企业来讲就是相当不错的09业绩了。不能奢望前些年的高速增长”。
供需矛盾空前尖锐,拼价格就成为印刷企业最常用的竞争手段了。“这么多高投入的设备空在那里,不转起来亏得更多。所以只要能保设备折旧、保工人工资、保水电等基本耗费,价格再低的活也接”,一位身陷其中的老板无奈分析,“血价”就是这样打出来的,很多活件根本谈不到利润。
降价易,回升难。印刷企业就这样被降价潮裹挟着,愈冲愈远。“又到了年底签新一年期刊的时候了,新一轮的大压价又开始了。”北京地区一位商轮业务经营者忧心忡忡,印价何时触底,前途茫茫。
印价“点刹”
印价的绵绵跌势,印刷企业的生存困境,都已无可争议地表明,在信息并非完全透明和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市场并不是最具效率的市场形式,“市场之手”之外,行业急需其他力量调控生存环境,修正被损伤的行业生态。
所幸的是,虽然力度微小,已经有一些“点刹”动作,试图减弱及至控制印价下行的惯性。
2009年4月20日,北京印刷协会在前期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发布了《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北京工价历来是外省工价参考的旗帜,虽然此前上海于2006年底,宁夏于2007年11月,安徽、江西、内蒙古于2008年,均由当地协会或者新闻出版局主导制定与实施了指导工价,但北京的举动仍相当引人注目。
“新工价执行起来太难,印刷企业的议价能力太弱”,北京印刷协会副秘书长鲁澎介绍,“但值得欣慰的是,对价格的下行走势,新工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正是看到指导工价所起到的有限但积极的作用,“指导工价”成为2009年行业热议话题。2009年12月,湖北省印刷协会也推出了《湖北省书刊印刷行业指导工价表》,新工价表于2010年元月开始执行。
2009年11月30日,由北京印刷质量协会和北京印刷质检站共同组织的第三届厂社联谊会议召开。此次会议的一个热点,是北京质协、质检站与13家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优质优工价,优质优活源”公报。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实际上是北京市推行指导工价的一步新举措。
“从质量入手,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北京质协负责人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13家大社能参与进来,起码有希望保证书刊印刷高端活源、精细品种的质量与价格稳定。为了配合工作开展,质协还组织专家编写出《北京出版物印刷优质品评价标准》,协助出版社把关。
遏制印价下行是项积重难返的艰巨工作,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尤其是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才可能有实质性的成效。行业衷心期望,“优质优价”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印刷工价 继续探底
从印刷工价到图书交易规则 看市场背后的推手
北京地区印刷工价调查及指导性工价的制定和实施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