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正文

书刊印刷国企变革:调心态应先于调结构

2010-06-10 10:10:07.0 来源:科印网 潘振明 责编:喻小唛

摘要:
花细功夫培元固基。这其实是一个说滥了的话题,但恰恰是国有印刷企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许多国有书刊企业只知道买最好的设备,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但买回来、引进来之后,怎样发挥这些设备和技术的优势,怎样用好这些设备和技术,怎样与其它设备技术进行匹配或配套引进,却做很不到位。

  士气低落,经营不精。国有书刊印刷企业长期走不出经营困境,职工收入低,在社会上,在家庭中,在亲朋好友的圈子里,都会自觉低人一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会受到影响,对于成本控制、设备维护、材料消耗等操心不够,甚至漠不关心。而经营者目前仍多维持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方式,因为印刷企业效益差,一般来说,系统内其他成员单位的管理精英不愿来,多在印刷企业之间,或者在本企业内部产生,思维模式、经营理念长期“近亲繁殖”,创新不足,思想深处自觉不自觉的带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意识,经营无战略,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管理粗放,跑冒滴漏随处可见,但熟视无睹,许多中层管理人员没有整体意识,互相之间沟通、配合不足,特别是一些车间管理人员利用“自主权”,克扣职工、粗暴管理,俨然一方诸侯。
 

  后劲不足,欲振乏力。近几年,各地纷纷成立出版集团,国有书刊印刷厂多数划入出版集团,或成立印刷集团,国有书刊印刷企业技术改造自身资金不足,又难以像以往那样得到国家大量的资金支持,技改步伐放慢甚至停步不前,而这几年正是继上世纪90年代印刷业向“光与电”飞跃之后,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迈进的又一轮革命性技改,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争先恐后引进数字印刷、ctp等先进技术,许多国有书刊印刷厂却仍然只能把前些年引进、已经接近报废期的进口机当宝贝。没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工艺,没有创新的产品,没有先进的服务理念,靠什么在市场上去竞争?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社会上大学生遍地都是,但我们一些国有印刷厂却在为难以吸引大学生而发愁,长此下去,将会发生技术人才断档问题。人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新进人员少,形不成人才永续培养和使用的自然梯次,同时许多企业实行“一刀切”的提前内退办法,技术管理骨干大批离岗,员工中30岁以下青工很少,也没有男55岁、女甚至没有45岁以上的老职工,40-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成为员工主要构成部分,这一现象如再持续下去,后果将非常严重。
 

  面对危机的避“危”就“机”

  抱定最后一搏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出版社“事转企”、退出机制等,对于过有书刊印刷企业来说,并不是挑战的开始,而是一系列挑战的继续。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书刊印刷企业目前经营上的困境,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拼死一争的信心。如果再不痛下决心,将会失去咸鱼翻身的最后机会。任何观望、等待、守株待兔的想法和做法,任何侥幸心理,任何幻想,都会动摇军心,贻误战机。
 

  减负强体,搭上改革车。长期以来,对书刊印刷业的投资,都有国有控股的要求。但就国有印刷企业来说,如果以目前的状态,想以全部资产吸引战略投资者,基本没有什么吸引力。必须首先对自己进行减负强体,治痼疾,疗沉疴,寻求和战略投资者合作的契合点,用好自身资源。比如,这类国有书刊印刷企业的现在经营场所,一般都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商业价值极高,如能通过土地置换,在用好国家的改革优惠政策基础上,解决人员负担、职工分流、技术改造、股份制改造等,将是一个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利好选项。已经有一些企业这样做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应对其他企业有示范作用。
 

  花细功夫培元固基。这其实是一个说滥了的话题,但恰恰是国有印刷企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许多国有书刊企业只知道买最好的设备,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但买回来、引进来之后,怎样发挥这些设备和技术的优势,怎样用好这些设备和技术,怎样与其它设备技术进行匹配或配套引进,却做很不到位。以前,国有书刊厂的印刷设备是最先进的,但印出的产品却不是第一流的,三资企业那时的设备不是第一流的,产品却是第一流的。同样一台设备,设备方培训、指导期间,可以印出好产品,“师傅”一走,就不成了。再比如材料消耗标准,与三资、民营企业相比,目前国有书刊厂的消耗标准本身就宽松,但还常常超耗,虽然超耗有处罚,但个人负担小头,企业仍然需要负担大头。出了责任质量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声誉影响,在三资、民营企业,除了严格的赔偿制度,通常要予以辞退或辞职。但国有厂处理起来却很难,损失数额小,全赔也许可以做到,但数额巨大时,就下不了手,只能象征性地处罚,对人的处理本身在国有厂就难,要辞退、辞职就难上加难了。这一个个问题如果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不用等别人来打,自己就会把自己拖垮、打败。现在我国有许多国有企业做得很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基础管理上做得很细、很扎实,并持之以恒。国际上一些百年品牌、跨国巨头,他们的基础管理之细、之严,落实之到位,令人敬服。而我们却常常说得多,做得少;制度订的多,真正落实的少;字面严格,遇到具体事、具体人,常常就会由于各种因素打折扣。励志格言中有一句很有名:“如果不是我们自己打败自己,谁也打不败我们。”对于目前国有书刊印刷企业调正经营心态、走出困境而言,同样适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分享到: 下一篇:苹果对产品印刷电路板污染沉默以对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