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2010年工作
2010-12-26 10:30:52.0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在有关领导及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协会的工作计划圆满完成,本次理事会将对2010年的工作予以总结。同时,针对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2009-2012年中国自动识别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对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阶段小结,以在未来2年的时间更好地实现“纲要”提出的“五个一”的目标,应对物联网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0年,推进了汉信码在中央国家机关机要文件交换站的应用。虽然国办新大楼的施工影响了项目的进展,但目前已完成对在京的480家党、政、军、企事业单位的汉信码技术培训。今年6月已在吉林省政府招标管理中心实施汉信码应用。今明年还将完成浙江省、河南省机要文件传递的汉信码应用项目的实施。
2010年8月25日至8月31日,在国家税务总局的安排部署下,航天信息承担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实地测试在河南省国家税务局顺利完成。其中国税发票上采用了4个汉信码用以标识。此项目有待进一步推进。
今年的5月底,ISO/IEC JTC1/SC31年会期间,汉信码做了专门的展示,与到会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5、人才培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截至到2010年7月,北京华信恒远信息技术研究院完成了沈阳理工大06级本科学生74人到自动识别技术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工作。为满足教学需要,丰富教学内容,编制了符合教学和实际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和实用讲义,组织上百人参与编写专业教材,其中已经有9本教材正式出版。为自动识别产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显著的成绩。目前,由于合作双方的原因,与沈阳理工大专业教育工作的合作已经终止。
为了适应全球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的需要,协会在今年组织了对会员的2次专业培训。其一,是以GS1编码系统、物联网技术以及商品条码的应用为主题;其二,是根据技术创新的需求,进行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的培训。2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展览会品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第17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已于2010年11月10日-12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展览会邀请了来自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等多部门领导亲临现场给予指导,获得了相关部委和部门的好评,并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展览会总面积:8000平方米,参展企业中国外展区占23%,国内展区占64%,媒体展区占13%;参展企业合计64家。其中日韩参展企业达到11家之多,较去年增加8%,显示出日韩企业开始关注中国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整个展览会的技术展示份额:条码技术占66%,射频识别技术占25%,其他占9%。3天展览会的参观观众达10000人次以上。
展览会为参展企业搭建了平台,很多参展企业展示了自主品牌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在物联网架构下的解决方案得到了主管部门及有关部委领导的关注,也使观众对物联网的应用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借助展览会的平台,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展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与意大利Datalogic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北京威腾公司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赋码标识行业的现状与前瞻、按需彩签快印的新产品以及基于艾利贴标产品的包装赋码解决方案。
特别是展览会开幕前的“优秀会员”颁奖仪式上,举行了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与日本自动认识系统协会友好交流备忘录的签字仪式。与会代表见证和分享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备忘录的签署为双方继续加强友好交流活动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届展览会同期,为了全面配合全国质检系统在全国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举办了“2010物联网与产品质量追溯”论坛,由来自全国的食品、零售、物流及物联网领域的企业、系统集成商以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分支机构的代表,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中条码在我国产品追溯中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并围绕物联网发展、产品质量追溯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等主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和深入探讨。论坛吸引了近四百位听众和数十家媒体前来分享物联网和产品质量追溯应用案例。
展览会现场设立了“物联网应用”专题展区,国家标准委主任纪正昆及有关领导参观了“畅想物联网实验箱”“畅想物联网资产管理系统”“畅想物联网数码笔系统”“畅想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等物联网产品及其应用演示系统。在参观过程中,纪正昆主任多次指出,物联网的应用要和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物联网的宣传要生活化,让老百姓能听得懂。随后,纪正昆主任对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推广、物联网与条码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物联网实验箱与人才培养等作了重要指示,对参展产品及其应用系统做了高度评价。专题展区的设立给现场的观众展示了未来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前景。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成果
2010年的5月、9月,秘书处代表分别与欧洲AIM、日本自动认识系统协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参加了每年在欧洲、日本举办的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特别关注了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软件系统以及应用案例的新进展,参会期间还专门对汉信码标准、汉信码应用进行了现场演示及专题演讲。通过友好交流,与欧洲AIM、日本自动认识系统协会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为我国自动识别产业与国际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建设工作有了新发展
充分发挥业内、社会专家的作用已体现在协会工作的方方面面。2010年协会工作的进展与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专家们的支持。无论是标准化工作,还是优秀会员的评审,以及发展报告的撰写,专家们都积极的给予了大力支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我们的专家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为创建中国自动识别行业良好的人文环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树立中国自动识别技术产品品牌,推广先进的解决方案,提升自动识别产业的整体水平,经会员企业资源申报,专家评审,今年有19家会员单位获得了“优秀会员”的称号,并在第17届展览会前期进行了颁奖。
截至到11月底,发展新会员21家,续展完成70%以上。会费缴纳情况基本正常。目前会员总数为174家,不缴纳会费退出了15家。
协会的年度审计、年检,杂志社的年检及广告经营许可的年检顺利通过。
各工作组基本履行了职能,配合协会秘书处完成了相关计划。
五、财务报告
2010年协会财务报告见附件。
总之,2010年秘书处的工作取得了让人欣慰的成绩。然而,秘书处人员的变化带来的人才培养工作也是非常艰巨的。同时,秘书处在应用推广活动的组织、计划的落实以及工作模式的创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将有待于在2011年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当前,我们将面对“十二五”规划的起步,物联网建设的大好时机,需要我们在2011年的工作计划中,针对“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对我们原有的发展纲要进行修订;同时,针对物联网应用的需求,创新与政府、行业用户的合作模式;加强与业界企业的联系,发展、壮大会员队伍,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水平,推进产业进步与健康发展。让我们充满信心,继往开来,以昂扬的斗志,不断创新的精神,迎接2011年的挑战。
第二部分,“2009-2012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情况
截至到2010年底,距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自动识别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中提出的“五个一”的目标(即:1.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2.制订一系列协会、国家、国际标准,3. 形成一批自动识别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4. 拓展一批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示范行业,5. 培养一批适合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时间已过半。为了总结2009-2010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的发展情况,对“纲要”相关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估,以更好地实现“纲要”提出的“五个一”的目标。秘书处在8月底以调查表的方式向各会员单位进行相关信息的统计,共调查大项10个,每项包括3个调查内容,此次统计工作收到的有效回复为25份。其中包括条码、射频、生物特征识别等会员企业。
根据此次调查的不完全统计,中国自动识别产业在以下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为实现“五个一”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
一、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有重大突破,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据2006年协会射频工作组对RFID专利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国家专利库搜索到的自动识别技术专利中,国内企业仅有的各种专利在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系统、外观设计、实用新型或实现方法上,几乎无法找到发明专利。其他如条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相关专利的数量也是微乎其微,绝大多数核心技术专利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
而据此次调查的不完全统计(25家,还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申报,但未按时间要求完成),2009-2010我国自动识别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有了大幅提升(分为专利、著作权、其他创新成果)。其中:专利数量约为564个,著作权约为186个,其他创新成果约为94个。
从统计得出,发明专利(加上已受理的)近300余项,外观设计78项,实用新型近128项。(有的上报材料无法区分专利的类别)
(一)专利
发明专利
(1)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5项,(受理18项);
(2)上海华虹芯片:发明专利18项,(申请受理76项);
(3)深圳鼎识科技有限公司:4项,(申请受理4项);
(4)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9项;
(5)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0,7项受理;
(6)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1项(申请受理14项);
(7)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24项申请受理);
(8)长沙永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G视频防盗器(正在申请中),
(9)北京数字指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1项;
(10)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1项,(受理4项);
(11)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正在审查1项);
(12)深圳矽感科技有限公司:已授权125项(发明专利数量没有具体数字),(正在申请、审查21项);
外观设计专利
(1)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便携式读写器、板状天线2项,(4项受理);
(2)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5项;
(3)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公司2项,(2项受理);
(4)福建新大陆:21项,
(5)深圳鼎识科技有限公司:2项;
(6)银江股份有限公司:2项,(3项审查);
(7)北京数字指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1项;
(8)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0项,(4项受理)
(9)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2项;
(10)重庆易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项,(1项受理);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