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K之日本 杂志+书:冲击传统,还是出版无能?
2011-05-20 10:58:57.0 来源: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李长声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2001年流通渠道放松了管制,某杂志附送花手绢,使女性杂志、儿童杂志兴起附送物品的推销方式。宝岛社自1976年涉足杂志书,2005年和名牌商品合作,附送款式独特、价格低廉的拎包什么的,被称作名牌杂志书。
【CPP114】讯:MOOK(MAGAZINE+BOOK),即杂志书,据说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国际杂志联盟1971年伦敦会议上,1972年主妇之友社在日本率先推出杂志书。有刊号,按杂志统计。杂志书外表像杂志,强调视觉效果,价钱便宜,但主题专一,又能像图书一样长时间摆在书店里销售。图书原则上不登广告,而杂志书刊登广告。2009年日本出版杂志书8511种。像试刊一样,若走势看好,也可能由不定期变为定期,杂志书就成了真正的杂志。
文学杂志:虽然赔钱,照样神气
日本的文坛(文学界),用村上春树的话说,是“大出版社文艺杂志网所支撑的行业”。
“文艺杂志”,一般指纯文学杂志,大致相当于中国所说的主流文学杂志。日本有“五大文艺志”,也就是“大出版社文艺杂志”,即新潮社的《新潮》、河出书房新社的《文艺》、文艺春秋的《文学界》、讲谈社的《群像》、集英社的《昴》。《文艺》是季刊,其他四种为月刊。它们构成一个网,支撑着也就掌控着文坛。
与欧美不同,日本的出版结构很有点独特:报纸、图书、杂志三大类,报纸归报社,而图书、杂志属于出版业。出版业的大头是杂志,譬如2009年销售额,图书为8492亿日元,杂志为10864亿日元。杂志依赖广告收入,在经济形势大好的年代,办杂志简直就是为了登广告,甚至有一册不卖也赚钱的说法;但经济景气并不是越来越好,广告锐减,一些老牌或名牌杂志也难以持续,出版社叫苦不迭。
《新潮》创刊于1904年,大概在世界上也要算历史最长久的文艺杂志。它是日本首个只刊登文艺作品的商业杂志,此后杂志成为文学的主要舞台。战败之初,百废待兴,人们对文学也如饥似渴,文艺杂志有销路,如1946年创刊的《群像》印数六万册,总可以售罄。但到1980年代,人们不把文学当回事了,《新潮》印数三千,估摸读者总共不超过七八千人,现今更是寥寥无几。
日本文学是两条腿走路,即纯文学和大众文学(“大众”过时了,现今一般叫娱乐文学),所以大出版社的文学杂志也都是对生。譬如文艺春秋有纯文学的《文学界》,就有娱乐文学的《万有读物》;《新潮》与《小说新潮》配对,《群像》的另一半是《小说现代》。纯文学是文学史的主流,却不是出版的主流。纯文学作家把自己当上帝,作品卖不出去也合理,而娱乐文学是娱乐大众的,没有销路就属于不正常。如今正是不正常的时代,娱乐文学杂志印数大跌,纯文学杂志更是惨不堪言。不过,“五大文艺志”是出版社的招牌,在社里有特殊地位,虽然赔钱,责任编辑却照样神气。
文坛制度:非得获个奖不可
这些文学编辑把守着文坛的大门。他们的利器是文学奖。大出版社都设有很多奖项,譬如讲谈社,公开征集作品的奖项不下三十种,此外还有多种奖项不公开征募,如以创办人姓氏为名的三大奖,大江健三郎唱独角戏的大江奖。
大江奖的目的是“给日本文学带来新的可能性,并且向世界文学卷起大潮流”,已行之六回,2011年获奖作是新潮社出版的星野智幸著《俺俺》。此奖无奖金,许以把作品译成英文或法文、德文推向世界。
新潮社和富士电视台合办的长篇小说奖“新潮娱乐文学大奖”每回请一位当红作家出任评委。文学奖评委一律请作家、评论家充任,但实际操作全过程的是编辑,不论评委“钦定”哪一个,都跑不出编辑的手心。任何文学奖评选都会有两个标准:文学的绝对标准和种种非文学的相对标准,通常以绝对标准入围,当选就多了些相对标准的考量。说穿了,文学奖并非文学界的活动,而是出版操纵文学及其市场的手段之一。
杂志在日本有“二八月卖不动”之说,菊池宽创设芥川奖和直木奖,一年评两次,二月和八月发表,也是出于促销杂志的算计。获奖作品出书,每每有销路,所以从最终结果看,纯文学杂志也未必赔本,况且为出版社赚来了吆喝。文学乘着出版的马车来,或许编辑的眼光就是文学的眼光,一部文学史几乎是编辑对作品手下留情或情有独钟的历史。
2007年,章子怡和日本作家、法政大学教授岛田雅彦登上《BRIO》杂志7月号封面,当期刊登了他们的对谈录。
文学杂志:虽然赔钱,照样神气
日本的文坛(文学界),用村上春树的话说,是“大出版社文艺杂志网所支撑的行业”。
“文艺杂志”,一般指纯文学杂志,大致相当于中国所说的主流文学杂志。日本有“五大文艺志”,也就是“大出版社文艺杂志”,即新潮社的《新潮》、河出书房新社的《文艺》、文艺春秋的《文学界》、讲谈社的《群像》、集英社的《昴》。《文艺》是季刊,其他四种为月刊。它们构成一个网,支撑着也就掌控着文坛。
与欧美不同,日本的出版结构很有点独特:报纸、图书、杂志三大类,报纸归报社,而图书、杂志属于出版业。出版业的大头是杂志,譬如2009年销售额,图书为8492亿日元,杂志为10864亿日元。杂志依赖广告收入,在经济形势大好的年代,办杂志简直就是为了登广告,甚至有一册不卖也赚钱的说法;但经济景气并不是越来越好,广告锐减,一些老牌或名牌杂志也难以持续,出版社叫苦不迭。
《新潮》创刊于1904年,大概在世界上也要算历史最长久的文艺杂志。它是日本首个只刊登文艺作品的商业杂志,此后杂志成为文学的主要舞台。战败之初,百废待兴,人们对文学也如饥似渴,文艺杂志有销路,如1946年创刊的《群像》印数六万册,总可以售罄。但到1980年代,人们不把文学当回事了,《新潮》印数三千,估摸读者总共不超过七八千人,现今更是寥寥无几。
日本文学是两条腿走路,即纯文学和大众文学(“大众”过时了,现今一般叫娱乐文学),所以大出版社的文学杂志也都是对生。譬如文艺春秋有纯文学的《文学界》,就有娱乐文学的《万有读物》;《新潮》与《小说新潮》配对,《群像》的另一半是《小说现代》。纯文学是文学史的主流,却不是出版的主流。纯文学作家把自己当上帝,作品卖不出去也合理,而娱乐文学是娱乐大众的,没有销路就属于不正常。如今正是不正常的时代,娱乐文学杂志印数大跌,纯文学杂志更是惨不堪言。不过,“五大文艺志”是出版社的招牌,在社里有特殊地位,虽然赔钱,责任编辑却照样神气。
文坛制度:非得获个奖不可
这些文学编辑把守着文坛的大门。他们的利器是文学奖。大出版社都设有很多奖项,譬如讲谈社,公开征集作品的奖项不下三十种,此外还有多种奖项不公开征募,如以创办人姓氏为名的三大奖,大江健三郎唱独角戏的大江奖。
大江奖的目的是“给日本文学带来新的可能性,并且向世界文学卷起大潮流”,已行之六回,2011年获奖作是新潮社出版的星野智幸著《俺俺》。此奖无奖金,许以把作品译成英文或法文、德文推向世界。
新潮社和富士电视台合办的长篇小说奖“新潮娱乐文学大奖”每回请一位当红作家出任评委。文学奖评委一律请作家、评论家充任,但实际操作全过程的是编辑,不论评委“钦定”哪一个,都跑不出编辑的手心。任何文学奖评选都会有两个标准:文学的绝对标准和种种非文学的相对标准,通常以绝对标准入围,当选就多了些相对标准的考量。说穿了,文学奖并非文学界的活动,而是出版操纵文学及其市场的手段之一。
杂志在日本有“二八月卖不动”之说,菊池宽创设芥川奖和直木奖,一年评两次,二月和八月发表,也是出于促销杂志的算计。获奖作品出书,每每有销路,所以从最终结果看,纯文学杂志也未必赔本,况且为出版社赚来了吆喝。文学乘着出版的马车来,或许编辑的眼光就是文学的眼光,一部文学史几乎是编辑对作品手下留情或情有独钟的历史。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