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出版社企业化生存要迈“两道坎儿”

2011-05-24 09:39:29.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江佳

摘要: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推进,我国500多家出版社终于转企改制。但这不是终点,因为下一步的工作更艰巨,一个生存问题,一个发展问题,足以让那些靠吃政策饭生存的社长、总编们头痛不已。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出版社一定要走向股份制改造呢?读一读经济学,这是一个常识,我不再多说。目前,以出版集团为龙头的股份制改造已经见成效,虽然他们的发展良莠不齐,战略走向五花八门,但主流是明确的,气势很大。最近有媒体谈到,国有与民营出版之间,出现了由竞争向竞合的转化苗头。不管这样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必须承认,是几大集团的有效扩张,在气势上赢得了行业的关注。我为什么要用“气势”二字来描述这场商业争斗呢?因为我一直觉得,由于体制不同,资本存在的属性不同,国有与民营之争,无论是分是和,总容易流于一个强调“气势”,一个看重“实惠”的现实之中。有些表面现象一定是虚幻的,因为在资本的意义上,争斗双方还没有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而且我们必须承认:民营在上,国有在下。因为国有企业的股权问题尚在改造之中,它们的资本结构远没有民营来得先进。

  上面的话题太大。我们收缩一下,单就刚刚完成转制的出版社而言,出版社的对手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出版社需要振奋精神,努力改变“三无”的状况,这是股份制改造的前提条件。现在有些企业愿意花大价钱买某个小出版社的股份,就是因为这家出版社的内容建设很成功,有品牌、有人才、有活力、有未来。否则,一旦进入资本运作的轨道,空壳化的出版社一定会吃大亏,或一钱不值,或拱手相让,或者被人家收购改造,换人换产品,任人宰割。市场竞争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出版社的另一个对手是民营书商。现在民营书商与出版社的合作方式非常复杂,结点都在书号上。有些看重品牌与权益的出版社是拒绝与民营书商做书号交易的,甚至拒绝合作,除非他们真的吃不上饭了;即使吃不上饭,他们也会对书商的书挑挑拣拣,不肯做“给钱就卖”的事情。有些出版社经营状态不错,但仍然愿意与书商合作,因为自己做书太麻烦,风险太大,养人太难,成功率太低;其实说穿了,还是书号换钱太容易。

  近些年来,出版社的规模建设出现了一个“小老树”现象,就是有一批出版社总是维持在3000万~5000万码洋的规模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书号使用数量受到限制。如果我们的经营主要与民营书商合作,那就等于你的收益也受到了限制。一是你们之间的结算额度是有上限的;二是合作的书大多是短命的,没有再版率,也就不会有“可供书目”的积累,逐年增加供货品种;三是合作的书即使畅销了,最大的受益者也不会是出版社。所以说,如果出版社真想做大做强,单靠合作书一定不行。

  以上,我一直站在国有出版的角度谈论问题,其实我对民营书商是充满期待与尊敬的。最近,我从几个民营书商那里挖来几个人才,一有时间我就与他们聊天,了解那些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选书编书的流程、用人机制、工作效率的调控、企业文化、营销手段、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说实话,在许多方面,他们的做法确实比我们先进,比我们高明,比我们更有活力和效率。前些天,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民间出版的文化力量》,预感未来的“张元济式的出版大师”,还会在民营书商中产生出来。有时我也在想,我们之间的工作落差究竟在哪里呢?现在我想说,还是一个企业体制问题,如果把这道坎儿迈过去,国有与民营就真的有一争了。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24家出版社欲联名起诉京东:成本巨大胜诉困难
  
京东低价促销遭24家少儿出版社联合抵制
  
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需重视自身品牌
分享到: 下一篇:两项数字印刷国家标准起草组在杭州成立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