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小报19年
2011-07-25 08:10:07.0 来源:齐鲁晚报 责编:王岑
- 摘要:
- 在广东梅县白渡镇嵩山村,几位离退休老人义务办了一份家乡小报《嵩山乡情》,经费全靠乡亲赞助。这份乡情小报一办就是19年,不仅“发行”到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还远达十几个国家。
主编吴庆茂是《嵩山乡情》的元老。2002年,他从白渡镇中学教师岗位上退休,接过了《嵩山乡情》的担子。从此,这个一头白发的老人要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这份小报上。
每个月都有十几封来稿从各地寄来,吴庆茂要看后再加以删改。有时候他不得不戴着老花镜再手拿放大镜,才能看清楚来信的字。
“我常说我是身兼十几职:主编、财务、秘书、接待员、联络员、邮递员、卫生员……要处理稿件、要接待、要联系、要回复,都是我一个人。”他扳着指头细算,说得口干舌燥了,喝一口本地的花茶,然后摇头感叹。
19年里,这份小报的读者逐渐增加;印刷数量从最初的500份到如今的1200份,其中多数寄到外地。广东省内最多,台湾有十七八份,国外十几个国家。
“邮费太贵啦!”吴庆茂说,最贵的是寄到美国、加拿大,一封信就要11块3。他一般都寄到当地的同乡会所在地,让其复印几十份给需要的人。“报纸经费都是靠热心乡亲捐赠,节约一点嘛。”
这份报纸村民爱看,乡镇干部爱看,不少外乡人也爱看。白渡镇上一个超市的老板就主动要付费“订阅”。他向吴庆茂抱怨,放在超市里的报纸他还没看完,就不知被谁“偷走”了,他只好把报纸锁在抽屉里自己慢慢看。
国外的游子就更加渴望这封来自故乡的特殊家书。一收到就赶紧复印几十份上百份分发。如果没有在正常时间收到,就会打电话来询问情况。
因为《嵩山乡情》,不少漂流在外的嵩山人寻到了根、联系上了老家。这几年每年春分,台湾的吴姓族人都会派代表回乡祭祖,多的五六十人,少则一二十人,都是通过《嵩山乡情》找到了老家。
今年春节,吴庆茂接到一个来自四川成都的电话。一位80多岁的嵩山老人吴奕球在电话那端泣不成声:七十年前就离家打拼,远走成都,几十年来和家乡亲友少有联系。今年春节,侄子到成都来看望,谈起家乡办的报纸他才知道此事,特意打电话要求吴庆茂给他寄报纸。
5月,老人写来长达6页纸的回信。信中说他收到报纸后,当天激动得一直翻阅到夜里12点,“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很多已经忘却的往事像电影似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家乡的各种片段,老人自觉像断了线的风筝又接上了线,一再叹息:“此生无憾。”
《嵩山乡情》办了19年,远近村子都知道嵩山村出了一份报纸,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嵩山乡情》,海内外的乡亲前后捐款七八百万,为村里修建了十几公里的水泥路和十几座大小桥梁,翻修了学校和祠堂。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