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进入漫长“冬天” 是抗争还是没落?
2011-07-27 00:00:0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责编:陈伊超
- 摘要:
- 最近,京城拥有16年历史的著名人文社科类书店“风入松”宣布歇业搬迁,让人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众多爱书之人纷纷通过网络寄托“缅怀”之情。“风入松”主人王洪彬日前公开表示,该店因租金、网络经销商冲击等原因难以为继,“但不会倒闭,正在寻找新址欲搬离”。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房租对大多数民营书店来说是最大的一笔开支。而近些年不断上涨的房租,都让很多民营书店的经营者感受过切肤之痛。
中美联艺术书城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房租、水电、人工、运费乃至图书纸张、油墨普遍涨价,一本书印刷成本都在翻倍,但书的定价基本没变。而相比较而言,国营书店的门面虽都在城市的繁华地段,但房子的产权属于他们自己,这就减少了房租这一块最大的成本开支。
琉璃厂中国书店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实体书店在租金、水电、员工工资的成本压力下,在电子图书、网络书店的竞争中,如果经营理念、经营方式还一成不变,恐怕就真的只能消逝了。毕竟,读书人的理想可以不变,承载理想的方式却可以随时代而变。
咖啡厅和茶室无疑是读书人喜爱的环境。书店通过混开的经营模式,既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同时也通过咖啡和茶的销售“补贴”了书店,良好的环境更能吸引一些文化活动和艺术沙龙的举行。然而,混合经营的模式也对书店的资金提出了不小的要求,一个足够大的空间是这种经营模式的必须。北京798艺术区一些书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书店的茶室规模小,仅仅能够满足给读者休息。不能做成一种经营模式,其中的原因正是受困于资金。然而,他们并不否认,因为咖啡的利润相对高很多,而且气氛也好,也带动了一些顾客来买书。
798艺术区菊香书屋的老板则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被逼到走投无路,我肯定不会卖咖啡,我更愿意让卖书更纯粹。”
也有观察人士认为,民营书店在寻找新的盈利点的同时,也应该尝试与网络共生存,开网店或许是个不错的尝试。
特色,书店的救赎之道?
近年来,许多城市出现了一些特色书店,它们一般都较为小型,往往是一二十平方米的小店。由于书店面积小租金低,人工、水电等成本也不高,低成本令生存变得不像有些大书店那么艰难。特色书店的“特色”也不外乎细分读者群,走小众化的道路。比如:专卖二手旧书,专卖艺术类书籍或者专卖建筑类书籍;有面向学生、教师的,有面向白领的,有面向高端商务人士的……不同的特色书店往往能吸引各自不同的忠实读者群。
针对“风入松”引起的思考,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范庭略在新浪微博上说:“书店必须转型成为百货公司才能面对精华地段的昂贵租金,其他没有更好的办法。”有业内人士也认为,经营书店与普通的商品买卖有很大不同,其销售的是文化产品,有特定的人群,如何把书当做一种非商品来经营,如何让读者体验到不同于物质性商品的专业、贴心的服务,至关重要。
特色书店都有意无意找到了这个“穴位”,走文化至上的经营之路,一改实体书店栖身闹市或僻巷的传统。记者了解到,一些特色书店的经营者更是将眼光投向高远的平台:机场、码头、车站、写字楼……这些地方的特点:一是人流密集;二是往来者不乏高端消费人士。特色书店的一些经营之道,现在也渐渐被一些大书店所借鉴。
记者曾经在广州白云机场注意到一家印有统一LOGO的书店。它属于广州逸臣传媒广告公司旗下。据了解,该公司自1998年起就在全国几个大机场候机楼里开设特色连锁书店、零售店、餐饮店等,仅在广州白云机场就有24家书店。虽然同样受到书籍价差有限的制约,书店赢利并不多,但作为品牌形象店,书店为其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而其他多种经营获利也弥补了这种文化经营的先天不足。
有业内人士认为,实体书店有必要改变经营理念,不仅是销售图书的场所,更要有经营文化的理念――成为一个集合多元要素的文化创意经营平台。可以尝试向策划、出版等上游业态延伸,填补利润空间。让读者从书店出来后,带走的不仅仅是书。此外,除了实体书店加强自身的特色经营,政府也应有所作为,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如: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些优惠政策等。
“读书和买书是不一样的,如果大家都在网上买书,以后还有书店吗?城市还有风景吗?读书还有乐趣吗?”在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书店,一位读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情严肃地说。
7月24日,学生们在沈阳市一家书店里读书。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京城最强”人文书店欲关张 实体书店往哪走?
网络电子书冲击美主流实体书店没落 华人叹可惜
网络冲击下的杭城实体书店或迎生机
实体书店“风”往哪吹?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