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业寻求“破冰”路径
2011-09-15 14:06:37.0 来源:赢周刊 责编:王岑
- 摘要:
- :《明朝那些事儿》、《梦回大清》、《藏地密码》、《杜拉拉升职记》、《人生若只如初见》等图书的畅销让一批民营出版商名声大噪,用一位出版界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些民营出版商在选题策划、营销和发行上表现出的不俗实力让传统出版大鳄们感到汗颜。
民营书企的先天性劣势
目前,民营书业最大的愿望是能与国营书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广州联合书店是业内一家经营状况较好、影响力较大的民营书店,其老板李亚平告诉记者,今年初,他向有关的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如何更好地发展民营书业的建议。李亚平认为现在对于民营书业最大的压力是来自各种繁杂的税收和费用。国家应该出台更加合理的法规政策去保护民营书业的一些合法权益,更好地规范民营书业的经营和发展。李亚平也指出,民营出版公司要取得出版权,必须向出版社租书号。人们通常把民营公司向出版社合作所支付的成本统称为书号费,由于我国只有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社才有资格领取书号,书号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民营公司只能做到有限品种的一书一号。细分开来,除了单纯的书号费,还有再版费、审稿费、公关费等等。每个书号的价格不一样,从四五千元到五六万元不等。不同出版社的书号价格相差很大,一般中央出版社高于地方出版社,品牌出版社高于非品牌出版社,效益好的出版社高于效益差的出版社。按照这些费用加起来,如果一家比较正规有规模的民营公司,操作上比较规范的他们向名气大的出版社需交上千万的费用。
不仅如此,传统书业在许多方面都有民营书业难以超越的先天优势。一般情况下,老牌的国营书店名气很大,而且资金远比民营书店要充足,且仅是凭借国营的信誉,就能及时贷到款。国营书店经过几乎60年的经营,零售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而民营则主要集中在城市。民营书店完全是市场化经营,因此同行之间难免进行恶性竞争,出一些盗版书压低价格向其他书店挑起价格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侵犯了作者版权。
国营大书店在一些图书的发行渠道上享有优先权。新华书店,它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更快、更方便地拿到新出版图书的销售或预售权,而且无论是铺租或是进货价都要比民营书店获得的优惠多,这个利润可能会达到40%—50%。现在的国营书店可以说是摆脱了销售渠道比较单一这个劣势,他们已经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模式,由省级提供货源,各级单店进行采购、单店独自核算。近年来,北京、天津等许多地方采用了统一配送、统一联网、连锁经营的方式。
与此同时,国营出版集团更能吸引人才为其服务,而民营书企现在却面临人才荒,没有出色的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为民营书企打造良好的竞争优势及制定市场定位。尽管大多民营出版商很多管理者都是科班出身,但很多小的民营出版商,总是觉得招聘难,一些有相关工作经验,以及资历的人,对于小的民营出版商基本不屑一顾。没有人才,招工难,已经让小民营出版商的经营困难雪上加霜。这也是民营书企间逢中生存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对作者资源的把控上,民营出版公司也要比国营出版集团付出更多。国营出版集团依靠多年的名声和地位,在开出同样的价钱时,作者往往不会选择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出版公司。因此,为了抢夺作者资源,民营书商不仅要舍得出高价,还要包揽经纪、包装等一系列事务才能打动作者。如七八个出版社同时联系当年明月时,磨铁总裁第一时间亲自飞到广州以示诚意,才拿下了《明朝那些事儿》。如万榕为安妮宝贝量身定制了低调神秘的包装策略,并组织专人管理和培养粉丝,让铁杆粉丝去影响更多的人关注作者。
但有专家认为,国有书业的发展还是有自身的缺点,而这些缺点也正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传统的国有书业可能会吃老本,一本好书,如四大名著、各种辞书等可以一版印刷多次,在创新性策划方面不如民营书业有动力、有想法。这也是现在很多传统的出版社会改变想法,与民营出版业合作的原因,把市场的风险和制作的成本由民营出版业承担,自己坐收渔利,何乐而不为。
而这对民营出版商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应市场经济命运而生的民营书商,其优势就在于市场化程度高、机制灵活、反应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他们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出版环节,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书是按照“出版社+书商”的模式制作出来的,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联合设立了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这标志着民营图书企业从合法身份的解决到享受相关产业政策的落实,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在产业园,我们能享受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包括税收返还、房租优惠、贷款贴息、专项扶持资金增加等各项产业政策。”磨铁图书董事长漆峻泓说。
面对电子书的竞争,很多人开始猜测传统图书的市场将要大幅度萎缩,有些人甚至喊出了图书死亡的口号,然而这些专业人士却不这么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观点甚至惊人的一致。所谓的电子书问题,只是另外一个版权输出的渠道而已。电子书的普及,不但不会侵蚀原有的图书市场份额,反而会帮助把出版这个蛋糕做大。
从一般规律来看,一本大众出版物,如果卖到1万册就能持平了,以后所有的版权输出都是利润。5万册以上的书被业界称为畅销书,30万册是一线作家的量,而能够到100万册的书,就是超级畅销书。如果将来电子书大大降低了图书的成本,有可能会让1000万或者更多的人愿意掏很少的钱去阅读,这并不夸张。对于出版商来说,这绝对是他们所期盼的良辰美景。
最重要的是,更多的人会开始看书了,这是所有出版人的愿望。
目前,民营书业最大的愿望是能与国营书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广州联合书店是业内一家经营状况较好、影响力较大的民营书店,其老板李亚平告诉记者,今年初,他向有关的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如何更好地发展民营书业的建议。李亚平认为现在对于民营书业最大的压力是来自各种繁杂的税收和费用。国家应该出台更加合理的法规政策去保护民营书业的一些合法权益,更好地规范民营书业的经营和发展。李亚平也指出,民营出版公司要取得出版权,必须向出版社租书号。人们通常把民营公司向出版社合作所支付的成本统称为书号费,由于我国只有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社才有资格领取书号,书号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民营公司只能做到有限品种的一书一号。细分开来,除了单纯的书号费,还有再版费、审稿费、公关费等等。每个书号的价格不一样,从四五千元到五六万元不等。不同出版社的书号价格相差很大,一般中央出版社高于地方出版社,品牌出版社高于非品牌出版社,效益好的出版社高于效益差的出版社。按照这些费用加起来,如果一家比较正规有规模的民营公司,操作上比较规范的他们向名气大的出版社需交上千万的费用。
不仅如此,传统书业在许多方面都有民营书业难以超越的先天优势。一般情况下,老牌的国营书店名气很大,而且资金远比民营书店要充足,且仅是凭借国营的信誉,就能及时贷到款。国营书店经过几乎60年的经营,零售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而民营则主要集中在城市。民营书店完全是市场化经营,因此同行之间难免进行恶性竞争,出一些盗版书压低价格向其他书店挑起价格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侵犯了作者版权。
国营大书店在一些图书的发行渠道上享有优先权。新华书店,它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更快、更方便地拿到新出版图书的销售或预售权,而且无论是铺租或是进货价都要比民营书店获得的优惠多,这个利润可能会达到40%—50%。现在的国营书店可以说是摆脱了销售渠道比较单一这个劣势,他们已经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模式,由省级提供货源,各级单店进行采购、单店独自核算。近年来,北京、天津等许多地方采用了统一配送、统一联网、连锁经营的方式。
与此同时,国营出版集团更能吸引人才为其服务,而民营书企现在却面临人才荒,没有出色的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为民营书企打造良好的竞争优势及制定市场定位。尽管大多民营出版商很多管理者都是科班出身,但很多小的民营出版商,总是觉得招聘难,一些有相关工作经验,以及资历的人,对于小的民营出版商基本不屑一顾。没有人才,招工难,已经让小民营出版商的经营困难雪上加霜。这也是民营书企间逢中生存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对作者资源的把控上,民营出版公司也要比国营出版集团付出更多。国营出版集团依靠多年的名声和地位,在开出同样的价钱时,作者往往不会选择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出版公司。因此,为了抢夺作者资源,民营书商不仅要舍得出高价,还要包揽经纪、包装等一系列事务才能打动作者。如七八个出版社同时联系当年明月时,磨铁总裁第一时间亲自飞到广州以示诚意,才拿下了《明朝那些事儿》。如万榕为安妮宝贝量身定制了低调神秘的包装策略,并组织专人管理和培养粉丝,让铁杆粉丝去影响更多的人关注作者。
但有专家认为,国有书业的发展还是有自身的缺点,而这些缺点也正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传统的国有书业可能会吃老本,一本好书,如四大名著、各种辞书等可以一版印刷多次,在创新性策划方面不如民营书业有动力、有想法。这也是现在很多传统的出版社会改变想法,与民营出版业合作的原因,把市场的风险和制作的成本由民营出版业承担,自己坐收渔利,何乐而不为。
而这对民营出版商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应市场经济命运而生的民营书商,其优势就在于市场化程度高、机制灵活、反应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他们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出版环节,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书是按照“出版社+书商”的模式制作出来的,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联合设立了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这标志着民营图书企业从合法身份的解决到享受相关产业政策的落实,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在产业园,我们能享受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包括税收返还、房租优惠、贷款贴息、专项扶持资金增加等各项产业政策。”磨铁图书董事长漆峻泓说。
面对电子书的竞争,很多人开始猜测传统图书的市场将要大幅度萎缩,有些人甚至喊出了图书死亡的口号,然而这些专业人士却不这么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观点甚至惊人的一致。所谓的电子书问题,只是另外一个版权输出的渠道而已。电子书的普及,不但不会侵蚀原有的图书市场份额,反而会帮助把出版这个蛋糕做大。
从一般规律来看,一本大众出版物,如果卖到1万册就能持平了,以后所有的版权输出都是利润。5万册以上的书被业界称为畅销书,30万册是一线作家的量,而能够到100万册的书,就是超级畅销书。如果将来电子书大大降低了图书的成本,有可能会让1000万或者更多的人愿意掏很少的钱去阅读,这并不夸张。对于出版商来说,这绝对是他们所期盼的良辰美景。
最重要的是,更多的人会开始看书了,这是所有出版人的愿望。
- 相关新闻:
- ·折扣比网店少 藏书量又小 民营书店举步维艰 2011-08-18 10:27:45.0
- ·网络、盗版围攻下 五成民营书店倒闭 2011-07-28 08:23:10.0
- ·两年内 大连民营书店倒掉六成 2011-07-28 00:00:00.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