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遇阻碍 政策环境待改善
2012-02-07 09:05:40.0 来源:新华08网 责编:王岑
- 摘要:
- 近年特色文化产业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不同特色文化产业群已逐渐成型,产业安民育民富民的功能不断显现、提升。但是,记者在湖南、江苏、四川等省采访了解到,战略定位不突出、政策环境过紧及市场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严重制约我国特色文化产业的提升。
【CPP114】讯:近年特色文化产业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不同特色文化产业群已逐渐成型,产业安民育民富民的功能不断显现、提升。但是,记者在湖南、江苏、四川等省采访了解到,战略定位不突出、政策环境过紧及市场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严重制约我国特色文化产业的提升。专家提出,当前需优化布局,调整政策,多措并举促进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战略定位不突出产业布局需优化
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专家认为,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2005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然而在推动过程中,国家对地方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关注并不多。
“特色文化产业没有被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战略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特色文化产业处于放任自流、自行发展的状态,不利于特色文化产业的快速、科学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说。
战略定位不突出使不少地方对文化部门重视程度不高,文化局成了“讨饭部门”。桑植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局长聂耀亚说,全局每年预算20万元,全局20多个人,包括退休的约40人。每人保底1年1万元的工资,维持工作正常运转每年的缺口有100万元,不讨饭能行吗?
除此之外,一些地区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布局随意性强的问题。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炎教授认为,地方政府更多以能否赚钱作为财政投入多与少的评判标准。尽管一些地区设立了文化产业园区,但并没有综合考虑整合市际、省际地区相似的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专家指出,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民族地方文化种类繁多,中国文化走出去空间广阔。可由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精神鼓励和资金支持等办法,引导各地深入研究评估当地可供产业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提出资源利用和转化规划,进而创建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整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
李炎建议,国家下一步可重点打造东北、京津唐等民间演艺产业群;“河北-山东”“内蒙-新疆”等民间工艺品产业群;中西部地区开发包括节庆文化、民俗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科考探险、民族村镇体验等系列文化产品和服务;依托传统民间工艺资源,培育中原、长江中下游、闽粤沿海及西南四大特色文化创意产品集聚区。
--融资难题扼住命脉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企业家普遍反映,融资难制约了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存在许多中小型企业、个体经营者。这些经营者具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但初期普遍规模小,难以获得政府资助和银行信贷,从弱变强的“脐带”由此被扼住。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目前支持的主要是中央文化企业和部分地方转企改制企业,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文化企业很难得到中央的资金扶持。从事产业经营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就更难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
全国民营书业综合排名第一的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主营教辅材料,年销售额超过17亿元。董事长张泉曾多次联系银行贷款,但因为品牌价值不能抵押,只能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企业还普遍感受到增值税税负较重。记者调研了解到,从事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的许多工艺品,所需原材料多为自然资源或农林产品。由于向农民采购这些原材料时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因而原材料交易应缴纳的流转税自然转移到企业身上。另外,工艺品生产过程中,手工费支出占成本的绝大部分,但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如手工编织一套萧山花边床罩所用针线成本只有大约200元,但人工编织成本费则高达2400元。
--战略定位不突出产业布局需优化
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专家认为,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2005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然而在推动过程中,国家对地方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关注并不多。
“特色文化产业没有被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战略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特色文化产业处于放任自流、自行发展的状态,不利于特色文化产业的快速、科学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有关负责人说。
战略定位不突出使不少地方对文化部门重视程度不高,文化局成了“讨饭部门”。桑植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局长聂耀亚说,全局每年预算20万元,全局20多个人,包括退休的约40人。每人保底1年1万元的工资,维持工作正常运转每年的缺口有100万元,不讨饭能行吗?
除此之外,一些地区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布局随意性强的问题。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炎教授认为,地方政府更多以能否赚钱作为财政投入多与少的评判标准。尽管一些地区设立了文化产业园区,但并没有综合考虑整合市际、省际地区相似的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专家指出,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民族地方文化种类繁多,中国文化走出去空间广阔。可由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精神鼓励和资金支持等办法,引导各地深入研究评估当地可供产业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提出资源利用和转化规划,进而创建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整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
李炎建议,国家下一步可重点打造东北、京津唐等民间演艺产业群;“河北-山东”“内蒙-新疆”等民间工艺品产业群;中西部地区开发包括节庆文化、民俗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科考探险、民族村镇体验等系列文化产品和服务;依托传统民间工艺资源,培育中原、长江中下游、闽粤沿海及西南四大特色文化创意产品集聚区。
--融资难题扼住命脉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企业家普遍反映,融资难制约了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存在许多中小型企业、个体经营者。这些经营者具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但初期普遍规模小,难以获得政府资助和银行信贷,从弱变强的“脐带”由此被扼住。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目前支持的主要是中央文化企业和部分地方转企改制企业,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文化企业很难得到中央的资金扶持。从事产业经营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就更难得到政府的资金扶持。
全国民营书业综合排名第一的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主营教辅材料,年销售额超过17亿元。董事长张泉曾多次联系银行贷款,但因为品牌价值不能抵押,只能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企业还普遍感受到增值税税负较重。记者调研了解到,从事民族民间工艺品生产的许多工艺品,所需原材料多为自然资源或农林产品。由于向农民采购这些原材料时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因而原材料交易应缴纳的流转税自然转移到企业身上。另外,工艺品生产过程中,手工费支出占成本的绝大部分,但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如手工编织一套萧山花边床罩所用针线成本只有大约200元,但人工编织成本费则高达2400元。
- 相关新闻:
- ·给力政策金融支持促阜阳印刷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2012-02-07 08:55:53.0
- ·雷献禾:发展文化产业首先需要“顶层设计” 2012-02-03 09:02:20.0
- ·德阳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出版印刷等六大体系 2012-02-03 08:46:51.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