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创造奇迹 出版必须转型
2012-04-23 09:27:14.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编:陈培
- 摘要:
- 2010年,山西教育出版社与央视合作出版《公司的力量》,正式上市发行后一周即登上各大图书排行榜的前列,至今已七次印刷,发行逾30万册。在此,我并不是要推销这本图书,之所以提到它,源于本书给我们的诸多启示。
【CPP114】讯:2010年,山西教育出版社与央视合作出版《公司的力量》,正式上市发行后一周即登上各大图书排行榜的前列,至今已七次印刷,发行逾30万册。在此,我并不是要推销这本图书,之所以提到它,源于本书给我们的诸多启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冷静的纪实作品,更是一次对时代进行观察与思考的思想远行。书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公司制度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可以发达的例子,找不到一个市场不发达,这个国家可以发达的例子。没有大型公司,就没有行业经济的繁荣,没有跨国公司,就没有经济全球化,公司是促成经济、文化发展的传动机制。
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也同样因袭着这样一个经验:只有强大企业才能造就广阔市场。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美国的麦克劳·希尔集团、汤姆森集团、培生教育集团等,其市场销售约占发达国家出版市场的90%,在现代国际出版业发展进程中,他们当仁不让地扮演着引领角色、占据着主导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制作为发达国家出版业的主要组织形态,在推动本国乃至世界出版业发展壮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发达国家,即使非营利性的、以学术积累为主要目的的大学出版社,如牛津大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公司等,也都是公司制企业,大型出版集团无一例外实行着公司企业制度。
对上述跨国出版公司进行分析,可得出五个共性:一是具有明确的、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经营形态;二是具有一贯的、以文化为追求的价值取向;三是具有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四是具有有力的、以资本运作为手段的市场拓展能力;五是具有强大的内容创新能力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调适能力。
当前,中国出版业面临着适应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及全球竞争环境急邃变化的大调整时期,“转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作为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如果说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集团化建设是中国出版业体制转型的先声,那么进入新世纪后,出版单位全面转企改制,无疑吹响了转型的冲锋号。出版业体制转型,一方面,通过出版单位转企,使之成为市场主体,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了一个与国有出版企业抗衡的市场主体。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收缩权力,释放经济活力,使中国出版业在短短十几年间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成为世界出版大国。如果没有体制转型,没有市场经济,中国出版业不可能取得如此快的增长,这是转型的奇迹。
纵观十余年来中国出版业的转型发展,呈现出两大基本特点:宏观体制规则层面的改革先于微观主体运行机制的改革,新兴业态的革新先于传统业态的变革。事实上,中国出版业今天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前两者探索、创新的基础之上。大量研究表明,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如果无视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按照现有的模式持续运作,换言之,如果没有很好地借鉴国际化公司的成功经验,将无法有效实现中国出版业的繁荣,出版业也无法很好地承载起国家和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一句话,在体制转型初步完成之后,进行行业自身更为深刻的转型是出版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现实性问题。
如果以国际化公司为参照,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出版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管理机制转型、人力资源转型等等。
现代出版业的发展也同样因袭着这样一个经验:只有强大企业才能造就广阔市场。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美国的麦克劳·希尔集团、汤姆森集团、培生教育集团等,其市场销售约占发达国家出版市场的90%,在现代国际出版业发展进程中,他们当仁不让地扮演着引领角色、占据着主导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制作为发达国家出版业的主要组织形态,在推动本国乃至世界出版业发展壮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发达国家,即使非营利性的、以学术积累为主要目的的大学出版社,如牛津大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公司等,也都是公司制企业,大型出版集团无一例外实行着公司企业制度。
对上述跨国出版公司进行分析,可得出五个共性:一是具有明确的、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经营形态;二是具有一贯的、以文化为追求的价值取向;三是具有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四是具有有力的、以资本运作为手段的市场拓展能力;五是具有强大的内容创新能力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调适能力。
当前,中国出版业面临着适应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及全球竞争环境急邃变化的大调整时期,“转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作为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如果说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集团化建设是中国出版业体制转型的先声,那么进入新世纪后,出版单位全面转企改制,无疑吹响了转型的冲锋号。出版业体制转型,一方面,通过出版单位转企,使之成为市场主体,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了一个与国有出版企业抗衡的市场主体。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收缩权力,释放经济活力,使中国出版业在短短十几年间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成为世界出版大国。如果没有体制转型,没有市场经济,中国出版业不可能取得如此快的增长,这是转型的奇迹。
纵观十余年来中国出版业的转型发展,呈现出两大基本特点:宏观体制规则层面的改革先于微观主体运行机制的改革,新兴业态的革新先于传统业态的变革。事实上,中国出版业今天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前两者探索、创新的基础之上。大量研究表明,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如果无视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按照现有的模式持续运作,换言之,如果没有很好地借鉴国际化公司的成功经验,将无法有效实现中国出版业的繁荣,出版业也无法很好地承载起国家和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一句话,在体制转型初步完成之后,进行行业自身更为深刻的转型是出版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现实性问题。
如果以国际化公司为参照,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出版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转型、管理机制转型、人力资源转型等等。
- 相关新闻:
- ·东莞查获非法印刷出版物4459份 2012-04-05 09:23:01.0
- ·印刷出版:报纸的去纸化转型 2012-04-05 08:55:22.0
- ·9名大学生手绘哈尔滨省首张高校“绿地图”印刷出版 2012-04-05 08:36:00.0
- ·中国地图印刷出版基地顺利封顶 2012-04-01 10:44:57.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