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印刷大户对按需印刷静观不动
2012-07-25 11:16:31.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责编:王岑
- 摘要:
- 从道理上讲,按需印刷能让出版社摆脱库存压力、降低运营成本、缓解物流成本,甚至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延长图书生存周期……基于按需印刷的种种好处,为什么国内的很多书刊印刷大户,虽然手中握有大量现金,却“按兵不动”,不做按需印刷的先行者呢?
【CPP114】讯:从道理上讲,按需印刷能让出版社摆脱库存压力、降低运营成本、缓解物流成本,甚至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延长图书生存周期……基于按需印刷的种种好处,为什么国内的很多书刊印刷大户,虽然手中握有大量现金,却“按兵不动”,不做按需印刷的先行者呢?在上海国际印刷周上,《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企业,皆以赢利为目的,尤其像江西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书刊印刷大户,皆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他们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都要考虑投入产出问题,没有回报,他们宁肯选择等待。对于按需印刷,他们的态度也是如此。3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他们不缺投资的钱,但按需印刷的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点仍然是他们最大的顾虑,静观其变是他们目前的最佳选择。
顾虑一
至今看不到赢利
无论是江苏凤凰数码印务有限公司还是上海世纪嘉晋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抑或是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等众多数字公司,在按需印刷方面进行的投入都仅仅是一种探索,并没有形成一种或几种大家看得见的、成熟的赢利模式。如果按需印刷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这种不确定性一定会影响到出版集团旗下的印刷公司对按需印刷采取谨慎的态度。
江西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管理部部长马勇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如果按需印刷不能确保赢利,或者赢利非常小,我们可能还要看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它的赢利问题,什么时候能赢利了,我们就可以考虑上马。”
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屹说:“安徽新华对按需印刷投入的迟疑态度,并不代表我们的胆量不够,或者我们对数字印刷的基础认识不够,而是对整体运行带来的经济效益、产能、投入与产出比等各个方面还需要考量。”
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艺表示,该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涉及按需印刷,“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对按需印刷信心不足”。
顾虑二
适合小众还是大众
“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按需印刷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窄的、客户群相对固定的市场,对我们规模化的传统印刷企业来讲,这恰恰是一个矛盾,因为我们传统印刷企业必须要有一个相对集中和有一定数量的客户群。”夏屹表达了他对按需印刷不适合大批量印刷的看法。
王艺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说,有的企业把按需印刷的平衡点做到800册,有的企业做到了2000册,这说明按需印刷领域有可挖掘的空间。但从整体来看,按需印刷对出版社也就是一个替补,有助于出版社接近小众客户群。
有人认为,按需印刷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青春发育期,至于按需印刷将来在出版印刷领域能占多大的市场份额,对国内出版、印刷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谜。
从国外按需印刷的发展来看,按需印刷并非只适合小众。有专业人士表示,美国10%的书籍都是按需印刷生产的。而据科印网消息,全球最大规模的按需印刷运营公司闪电源公司,现在随着电子书读者数量的猛增也为出版行业创造了新商机,闪电源公司车间现在每月印刷量达200万本图书,每分钟印刷量为2500页。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1年年中,闪电源公司按需印刷的图书已超过600万种,它的印刷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都有生产线。
顾虑三
从单张纸介入还是上连续纸
据了解,目前出版社的每个订单的平均印刷数量在减少。据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透露,某一家印刷企业,2010年接到的每个订单的平均印刷数量为5000册,2011年的订单平均印刷数量下降到4000册。而且近两年来,出版社下订单都会要求印刷厂先出200册的样书。
从数据的变化看,这似乎推动出版社离按需印刷越来越近。一旦决定上按需印刷,是从单张纸印刷开始,还是直接上连续纸印刷?
夏屹表示,从现有情况看,即使上马按需印刷,也一定要分步来走。他说:“至于什么时候按需印刷能够做到和传统印刷形成互补,能够在公司板块结构上进行大量生产,我们还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同时,我们还想看按需印刷技术的发展,看它能不能达到我们现有传统胶印的需求。”
事实上,按需印刷进入出版领域,是为了避免出版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现金周转问题、降低库存、减少物流成本等,但从现在发展来看,它还可以把原有的产业链变短。按需印刷如果能够大面积实施,那将对出版、印刷、发行整个产业链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产业链上的赢利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将是传统出版模式发生改变。到那时,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将和谐共生,双赢的局面会打开,“按需”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顾虑一
至今看不到赢利
无论是江苏凤凰数码印务有限公司还是上海世纪嘉晋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抑或是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等众多数字公司,在按需印刷方面进行的投入都仅仅是一种探索,并没有形成一种或几种大家看得见的、成熟的赢利模式。如果按需印刷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这种不确定性一定会影响到出版集团旗下的印刷公司对按需印刷采取谨慎的态度。
江西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管理部部长马勇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如果按需印刷不能确保赢利,或者赢利非常小,我们可能还要看看。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它的赢利问题,什么时候能赢利了,我们就可以考虑上马。”
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屹说:“安徽新华对按需印刷投入的迟疑态度,并不代表我们的胆量不够,或者我们对数字印刷的基础认识不够,而是对整体运行带来的经济效益、产能、投入与产出比等各个方面还需要考量。”
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艺表示,该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涉及按需印刷,“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对按需印刷信心不足”。
顾虑二
适合小众还是大众
“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按需印刷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窄的、客户群相对固定的市场,对我们规模化的传统印刷企业来讲,这恰恰是一个矛盾,因为我们传统印刷企业必须要有一个相对集中和有一定数量的客户群。”夏屹表达了他对按需印刷不适合大批量印刷的看法。
王艺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说,有的企业把按需印刷的平衡点做到800册,有的企业做到了2000册,这说明按需印刷领域有可挖掘的空间。但从整体来看,按需印刷对出版社也就是一个替补,有助于出版社接近小众客户群。
有人认为,按需印刷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青春发育期,至于按需印刷将来在出版印刷领域能占多大的市场份额,对国内出版、印刷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谜。
从国外按需印刷的发展来看,按需印刷并非只适合小众。有专业人士表示,美国10%的书籍都是按需印刷生产的。而据科印网消息,全球最大规模的按需印刷运营公司闪电源公司,现在随着电子书读者数量的猛增也为出版行业创造了新商机,闪电源公司车间现在每月印刷量达200万本图书,每分钟印刷量为2500页。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1年年中,闪电源公司按需印刷的图书已超过600万种,它的印刷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都有生产线。
顾虑三
从单张纸介入还是上连续纸
据了解,目前出版社的每个订单的平均印刷数量在减少。据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透露,某一家印刷企业,2010年接到的每个订单的平均印刷数量为5000册,2011年的订单平均印刷数量下降到4000册。而且近两年来,出版社下订单都会要求印刷厂先出200册的样书。
从数据的变化看,这似乎推动出版社离按需印刷越来越近。一旦决定上按需印刷,是从单张纸印刷开始,还是直接上连续纸印刷?
夏屹表示,从现有情况看,即使上马按需印刷,也一定要分步来走。他说:“至于什么时候按需印刷能够做到和传统印刷形成互补,能够在公司板块结构上进行大量生产,我们还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同时,我们还想看按需印刷技术的发展,看它能不能达到我们现有传统胶印的需求。”
事实上,按需印刷进入出版领域,是为了避免出版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现金周转问题、降低库存、减少物流成本等,但从现在发展来看,它还可以把原有的产业链变短。按需印刷如果能够大面积实施,那将对出版、印刷、发行整个产业链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产业链上的赢利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将是传统出版模式发生改变。到那时,按需出版、按需印刷将和谐共生,双赢的局面会打开,“按需”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 相关新闻:
- ·按需印刷发展看好 投资加大 2012-07-24 11:06:00.0
- ·EBM按需印刷机助力用户按需打印书籍 2012-07-19 09:47:45.0
- ·上海方正完美演绎按需印刷新理念 2012-07-16 08:48:42.0
- ·大型印刷企业代表研讨“按需印刷” 2012-07-13 09:20:48.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