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兴办国际性报纸 旨在走出去
2013-01-08 08:45:51.0 来源:允诺论坛 责编:王岑
- 摘要:
- 一、当前,我国的沿海、沿边地区的对外交往正在迅速扩大。一些重要城市,例如上海、广州,正在向国际性都市发展,正在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
一是人才。要有一批称职的驻外记者,一批高水平的国际问题评论员和专栏作家,也要有一批能去国外设点开拓的经营管理能手。这些人才,要从现有的新闻队伍中发现和选拔,也要同新闻院校合作进行培养。
二是设备。要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我们的记者和编辑部。国际报坛新闻竞争十分激烈,这种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速度和时效的竞争。人家现在采写、传递、编辑、印刷、发行全部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联接,实现了全程电脑化,这就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也要努力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来保证新闻的时效和速度。
三是资金。人才和设备都离不开资金。现在一些大报每年广告收入已达亿元、几亿元,多种经营也大有发展,这就为它走出国门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前进,把报纸办好,有可能赢来更多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还要从多方面筹集资金,比如,同其他信息产业合作,共同开发国际信息业务;争取大的企业集团、特别是正在向国外扩展的企业集团投资参股等。报纸所在的城市也应在地方财政中适当拨款支持,因为办国际性报纸本身就是建设国际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政策上的支持,关系到国家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管理问题。鉴于国际新闻报道的特殊性,国家的管理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旧的观念似应改变。譬如过多地把报道或评述同外交意向联系起来,这就难免作茧自缚,影响工作。笔者认为,要在世人面前改变这种成见,要把报纸按照新闻规律所作的报道同官方意向区别区来,从而使政府和报纸都不必为这样那样的报道而背负包袱。在这样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政策,允许报纸自行采访和报道国际事件,允许报纸对事件作合乎实际的分析和解释,允许报纸根据国家的基本方针对事件作独立的评述。国家对外宣传机构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但这种指导应该是宏观上的指导,这种协调应该是动态中的协调。当今时代国际风云瞬息万变,而这种变化信息的传播又极为神速,我们的新闻媒介要走在信息传播的前列,就不能没有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
四、 报纸要走出国界,这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条件要逐步创设,经验要逐步积累。从现实情况看,似乎可以先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先办经济类的报纸或经济类海外版,活动余地宽一点,政治上的制约因素少一点。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在战前只是一份财政金融类报纸,但当时就很有国际影响。英国的《金融时报》今天还是一家金融报纸(当然也登一些与金融直接有关的政治、外交新闻),但它在全世界120个国家拥有广泛的读者。我们现在也有几份冠以“世界”、“国际”字词的经济报纸,可惜徒有其名,面对的只是百里之内的小世界,不知几时真能名实相副?二是先办面向海外华人的报纸(或海外版)。目前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达5000万,炎黄子孙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爱国爱乡之情,还有种种华人组织可以作为依托,联系沟通比较方便,困难相对来说要小些。上海《新民晚报》已经在这方面迈开了步子,1994年11月开始在美国印刷发行。但愿先驱者取得成功,并能激励后来者共赴大业。
当今的时代是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把整个人类不分国界、不分种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国家在完成了新时期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以后,正在制订更为宏伟的发展蓝图,更加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新闻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国际传播观念,既要办好国际广播、国际电视,还要办好国际性报纸,用卓有成效的国际传播活动,为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中大展宏图贡献力量。但愿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我们能办出几份真正有国际影响的大报来。
- 相关新闻:
- ·2013全球预测:《卫报》可能停止印刷版 2013-01-07 09:45:45.0
- ·“图书报纸发行世界第一”意义何在 2013-01-07 09:00:36.0
- ·2012国外印刷报业油墨市场分析及展望 2013-01-06 09:45:21.0
- ·电纸书革命:甫一开始即告结束? 2013-01-05 14:41:27.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