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正学街印刷店云集 形成独特风景线
2013-02-19 10:42:10.0 来源:西安晚报 责编:江佳
- 摘要:
- 《西安地理》版曾刊载《正学街》一文,引发了我记忆深处对民国时期正学街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正学街的印刷店和刘静轩镶牙所,还有与镶牙所毗邻的亮宝楼。
【CPP114】讯:《西安地理》版曾刊载《正学街》一文,引发了我记忆深处对民国时期正学街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正学街的印刷店和刘静轩镶牙所,还有与镶牙所毗邻的亮宝楼。亮宝楼是我童年时接受某些启蒙知识和初扩视野的场所之一。刘静轩镶牙所的静轩先生,是我父亲的好友。刘先生长我父亲3岁。儿时,只要父亲带我去亮宝楼,之后必去刘静轩镶牙所小坐。我的表兄,长安县郭杜镇祝村人刘连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在正学街一家印刷店工作,历经学徒出师带徒独当一面,直到西安解放,新中国成立,成为正学街印刷行业有名的行家里手。他所在的印刷店,是我童年、少年时常去的地方。我对那里的印刷设施和操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总想看个够,往往留连忘返。
民国时期,正学街的印刷作坊云集
民国时期,正学街东西两侧,印刷店铺鳞次栉比。那时街巷中的店铺,多为前后两进,一般是前店后厂(场),前店营业,后院是工厂作坊。而正学街的印刷店,没有后院,屋身很浅,上下两层旧式楼房。楼上住宿,楼下既是生产车间,又是营业门店,厂店合一。那时,陕西的工商户,对学徒的称呼为“相公”,在学徒的姓氏后面加个“相”字,简称如“张相”、“王相”。于是在正学街有一句俗语:“张相、王相,黑夜睡在楼上”。
表兄所在的印刷店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室内光线不太明亮。印刷方式,有铅印和石印两种。印机多为半自动甚或全人工操作。铅印所用的铅字,按部首笔画,排列在铅字架上,铅字架斜立在靠墙处。待排印的文稿,放置在一个形似如今乐队演奏乐曲时,放置曲谱的架子上。检字工站在两个架子前,一手托着检字盘,一手拿着检字镊子,一边看着文稿,一边一个字一个字地检出,置于检字盘中。然后排版制版,再上机印刷。表兄在拟淘汰送往铅字厂熔化置换的铅字中,挑出我姓名的三个字和一个“章”字,用棉线扎捆在一起,醮上印泥,盖在纸上,便成了我的一颗姓名图章。这就是我的第一颗图章。
石印,是先把要印的文字和图案,印在专用的石印纸上,再反印在专用石板上,完成制版工序,进行印刷。我童年学习毛笔大楷,所用的“仿格”红字楷书,便是表兄所在的印刷店石印的。记得那“仿格”上印的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青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0个正楷大字。习写大字时,所用的大字练习本,是印刷店用透明的薄而易着墨的纸装订的。下面垫上“仿格”,透过薄纸,“仿格”上的红色揩书字,便清晰显现。我手执毛笔着墨,按照笔顺,一笔笔描书写字。用这种方法,习写毛笔大楷,叫做“描红”。
我于1946年从长安一中毕业时的纪念册,包括封面的题字、图案、内页的序言,师长们的题词和全体同学的名录、永久通信地址等,都是在正学街的印刷店石印的。至今,还有同届校友保存着这些物件。我的那本,在身边一直保存了56年,到2002年,母校60周年华诞庆典时,我捐赠给了母校收藏。
在正学街的各家印刷店内,靠店门临街一侧,都摆放着一台小型印机,其形状体积略似一台如今的复印机或家用冰箱。人工操作,需脑眼手脚协同动作,一般用来印刷小张印件,如名片、请柬、信封、贺年片等。
民国时期正学街的这些印刷店,构成西安街巷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作者:谢轶欧
民国时期,正学街的印刷作坊云集
民国时期,正学街东西两侧,印刷店铺鳞次栉比。那时街巷中的店铺,多为前后两进,一般是前店后厂(场),前店营业,后院是工厂作坊。而正学街的印刷店,没有后院,屋身很浅,上下两层旧式楼房。楼上住宿,楼下既是生产车间,又是营业门店,厂店合一。那时,陕西的工商户,对学徒的称呼为“相公”,在学徒的姓氏后面加个“相”字,简称如“张相”、“王相”。于是在正学街有一句俗语:“张相、王相,黑夜睡在楼上”。
表兄所在的印刷店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室内光线不太明亮。印刷方式,有铅印和石印两种。印机多为半自动甚或全人工操作。铅印所用的铅字,按部首笔画,排列在铅字架上,铅字架斜立在靠墙处。待排印的文稿,放置在一个形似如今乐队演奏乐曲时,放置曲谱的架子上。检字工站在两个架子前,一手托着检字盘,一手拿着检字镊子,一边看着文稿,一边一个字一个字地检出,置于检字盘中。然后排版制版,再上机印刷。表兄在拟淘汰送往铅字厂熔化置换的铅字中,挑出我姓名的三个字和一个“章”字,用棉线扎捆在一起,醮上印泥,盖在纸上,便成了我的一颗姓名图章。这就是我的第一颗图章。
石印,是先把要印的文字和图案,印在专用的石印纸上,再反印在专用石板上,完成制版工序,进行印刷。我童年学习毛笔大楷,所用的“仿格”红字楷书,便是表兄所在的印刷店石印的。记得那“仿格”上印的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青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0个正楷大字。习写大字时,所用的大字练习本,是印刷店用透明的薄而易着墨的纸装订的。下面垫上“仿格”,透过薄纸,“仿格”上的红色揩书字,便清晰显现。我手执毛笔着墨,按照笔顺,一笔笔描书写字。用这种方法,习写毛笔大楷,叫做“描红”。
我于1946年从长安一中毕业时的纪念册,包括封面的题字、图案、内页的序言,师长们的题词和全体同学的名录、永久通信地址等,都是在正学街的印刷店石印的。至今,还有同届校友保存着这些物件。我的那本,在身边一直保存了56年,到2002年,母校60周年华诞庆典时,我捐赠给了母校收藏。
在正学街的各家印刷店内,靠店门临街一侧,都摆放着一台小型印机,其形状体积略似一台如今的复印机或家用冰箱。人工操作,需脑眼手脚协同动作,一般用来印刷小张印件,如名片、请柬、信封、贺年片等。
民国时期正学街的这些印刷店,构成西安街巷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作者:谢轶欧
- 相关新闻:
- ·“民国范儿”印刷品展览 香烟广告也弘扬主旋律 2013-01-22 09:30:06.0
- ·《1942:饥饿中国》还原70年前河南大灾荒历史 2013-01-06 09:03:01.0
- ·看民国教材感受教化的变迁 2012-08-30 11:10:59.0
- ·行业热评 民国老包装盒也成收藏热点? 2012-08-13 11:20:2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