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宣纸典籍实现数字技术工业化生产
2013-03-21 10:09:43.0 来源:互联网 责编:王岑
- 摘要:
- 北京印刷协会会员单位北京震旦映画公司的创始人李怀乾先生经过多年潜心钻研,使失传千年的唐代龙鳞装手卷得以复原。
在中国历史中,清早期的官刻书籍达到了顶峰,清政府武英殿刊刻的书版,分别在武英殿、国子监、翰林院等处储存,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曾有大臣清点后奏报,共计收藏印版270种,532351块。比较有名的有《渊鉴类函》148144块、《高搜宗纯皇帝圣训》18600块、《文献通考》150720块,大批书版也曾在午门城楼储存,储存在柏林寺的一部《藏经》共计79051块。
这部《藏经》最为典型,历代雕刻的经版,多毁于兵火,只有龙藏经版基本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稀世之宝。乾隆大藏经,是清代唯一,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文大藏经。因奉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每卷首页又均有雕龙万岁牌,故又名龙藏。龙藏经版刻成后,初存于故宫武英殿,后因取印不便,于乾隆后期迁入皇家寺庙柏林寺存放,由僧录司和柏林寺住持共负保护之责,仍由内务府监督,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整部《乾隆大藏经》共724函,7169卷,如果把这些经书全部摆在一起,大概有七到八个立方米,著名的寺院才有可能请回并收藏大藏经,寺院要为此修建专门的藏经楼,对于佛教而言,它是一件贵重的法宝。
编辑刊刻《乾隆大藏经》,调集全国的力量。当时有记载北京有四百多位雕刻师还是不够,于是大臣们给乾隆写奏折,又从南方调集四百多位,一共八百多雕刻师,包括裱糊匠还有书写匠,就是抄经的人,一共动员了一千三四百人,现代的大型印刷企业规模也不过如此。由内务府出资刊刻这部《大藏经》,从雍正十一年(1733年)一直到乾隆三年(1738年),用了六年,把这部《大藏经》全部刊刻完成,共有印版79036块,大藏经经版每块重4.5公斤,全部经版总重360顿,总体积超过1000立方米。经过270多年的世事变迁,经版佚失近万块。现存69410块,全部保存在位于大兴的永久性专业库房中。
《乾隆大藏经》因为是皇家出资,用料极为讲究,每块经版必须是独板,不能拼接,而且板面上绝对不能有疤痕、肿疖。当时一块经版,买一块梨木板是三钱白银,刻一块经版是7钱白银。也就是说差不多一两白银一块经版,这是直接成本。管理还有这些运营,包括刷龙藏的纸都不在这里面,只是刻经版一共用了8万多两白银。
经版雕造完工后曾印刷一百部经书,分赐全国各大寺院。此外还有少量印刷,累计总数约150至200部。
之所以向大家介绍当时用举国之力创造的文化遗产,是要说明中华文明来之不易,要传承下去又是何等的艰难。但历史是人类创造的,宣纸数字水印全流程技术的面世,使按需仿制大部头的中国古籍成为了现实。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尔!”
- 相关新闻:
- ·连城客家“百年不变色”的宣纸作坊 2013-03-15 09:11:51.0
- ·安徽省通报3种宣纸抽查结果不过关 2013-01-09 09:51:42.0
- ·从收藏冷门到“天价”宣纸 谈宣纸收藏 2012-12-30 13:45:38.0
- ·宣纸工艺亮相首届中国(黄山)非遗传统技艺大展 2012-11-20 08:53:29.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