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装令欲箍“面子消费” 过度包装的危害极大
2013-07-19 10:22:27.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责编:钱莹
- 摘要:
- 以后在广州生产和销售过度包装的商品可能面临重罚。目前,《广州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意见稿中明确规定,生产和消费过度包装的商品的生产商和经销商将面临10万元的罚款。
【CPP114】讯:以后在广州生产和销售过度包装的商品可能面临重罚。目前,《广州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管理办法》正在征求意见,意见稿中明确规定,生产和消费过度包装的商品的生产商和经销商将面临10万元的罚款。而针对茶叶、酒类、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过度包装的“重灾区”,意见稿特别规定,茶叶、酒类等的包装禁止使用木材、金属、纺织物,茶叶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0%,酒类包装成本不得超过15%。有专家预计,一旦最终的管理办法公布出台,将有效遏制广州市内的过度包装现象。
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极大,不仅浪费资源,还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更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垃圾。对广州来说,环保成为推出这项管理办法的最直接动力。广东省广州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调研,目前广州市包装废弃物年排放量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3,城市的包装垃圾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是造成“垃圾围城”的主要因素。“过度包装、片面追求奢华包装的附加值,无疑会消耗大量资源,加剧环境污染。”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表示,过度包装使得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形成推崇外表、忽视品质的消费心理,反过来又助推商家提供更多华而不实的商品,形成恶性循环,长远来看吃亏的还是消费者。更深一层讲,过度包装还会催生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背道而驰。
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极大,不仅浪费资源,还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更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垃圾。对广州来说,环保成为推出这项管理办法的最直接动力。广东省广州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调研,目前广州市包装废弃物年排放量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3,城市的包装垃圾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是造成“垃圾围城”的主要因素。“过度包装、片面追求奢华包装的附加值,无疑会消耗大量资源,加剧环境污染。”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表示,过度包装使得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形成推崇外表、忽视品质的消费心理,反过来又助推商家提供更多华而不实的商品,形成恶性循环,长远来看吃亏的还是消费者。更深一层讲,过度包装还会催生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背道而驰。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则认为,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已经不仅仅是奢侈浪费,而是已经上升到炫耀性消费的层面,对于社会和消费者的危害更大。“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过度包装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普遍认为包装好的商品质量也好,生产商正是抓住这种心理赚取不阳光、不道德的钱财。”刘俊海说。
与专家一边倒的支持不同,对于大力遏制过度包装,消费者中也有反对之声。有消费者表示,高档商品的主要作用就是送礼,如果包装太寒酸了反倒拿不出手。“很多消费者就是冲着这些精美的包装才愿意掏那么多钱买的,如果法规不准许的话,那么商品就没有高低档之分了。”某化妆品专柜销售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大多数顾客仍然希望高档商品能有精装和简装之分,这样能给他们更多的自由选择。
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朱智伟认为,意见稿对茶叶、酒类、保健品、化妆品等包装作出的明确规定,是否适合具体的商品有待商榷。“商品包装有保护和美化商品两个功能,前者保证商品基本功能的实现,后者增加商品附加值,不能一味强调简化商品包装而忽视这两个基本功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的酒就需要木盒包装才能保证它的品质。”朱智伟说。
尽管有一些反对声音,但总体上来看,商品过度包装对于环保和经济的损害不言而喻,国家相关部门和其他省市也希望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来遏制过度包装的势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教授透露,2008年,政府曾经起草过《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存在执行困难,至今没有颁布。2012年,上海率先制定并提交市人大审议的《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草案)》,首次对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行为设立了惩罚性规则,最高罚款5万元。与上海相呼应,此次广州市的意见稿将罚款的最高额度提高到了10万元,显示了广州市的决心。
不过专家同时提出,个别城市的规定仅能解决小范围的问题,真正要在全国范围内杜绝过度包装的出现,需要国家层面的努力。董金狮说,国家应当加快《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的颁布,使“限制过度包装”不仅是一种口号,而是有法可依,让违法企业与销售商真正受到经济上的处罚。
此外,刘俊海教授还建议统筹生产和销售环节,从根源上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要在生产和销售的上游、下游,包括生产商、包装企业、销售者、消费者等各个经济环节进行规范。”刘俊海说,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还要“软硬兼施”:一方面通过立法打击、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一方面通过少纳税、资金支持等经济措施鼓励商品减量包装。另外,社会教育也必不可少,要使消费者意识到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性,使商品生产者提高自律意识。
- 相关新闻:
- ·面对过度包装法律要敢于“一声吼” 2013-07-19 09:08:07.0
- ·葡萄酒过度包装:死要面子或犯法 2013-07-18 13:47:59.0
- ·立法重罚过度包装 商家很淡定 2013-07-10 08:39:28.0
- ·“过度包装”顽疾待解 “智能包装”渐行渐近 2013-07-08 08:34:57.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