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有梦:四代同台的印刷创业人生
2014-04-17 09:19:18.0 来源:《印刷工业》 责编:江佳
- 摘要:
- 这一次我们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出生于20世纪50、60、70、80年代的印刷创业者,关注他们的印刷理想,还原烙有时代印痕的商业环境,展现四代同台的印刷创业人生。
【CPP114】讯:这一次我们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出生于20世纪50、60、70、80年代的印刷创业者,关注他们的印刷理想,还原烙有时代印痕的商业环境,展现四代同台的印刷创业人生。
1986年,一位名叫朱诗力的年轻业务员揣着东拼西凑的6万元,和朋友一同创立苍南县曙光胶印厂,走上了“白天跑市场,晚上开机器”的经商道路。他启动创业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值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民间市场尤其是素有经商传统的地区“暗流涌动”,一群怀揣脱贫致富梦想“敢为人先”的年轻人投身创业洪流,朱诗力,这位来自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的年轻人正是这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进入90年代,中国民营经济迎来崛起时机——结构的调整、市场的短缺,在“遍地都是商机”的时代背景下,草根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各地萌芽、生长。张学林、卢鑫民即在此时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他们印刷事业的“落脚点”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山东。00年代初,全国范围的国有企业改制拉开帷幕,张家伟担任厂长的安徽省人民印刷厂亦在其列。因为改制,张家伟被动地拥有了一个从未想过的身份“民营企业主”。同年代创业的何文辉、侯成师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包装印刷这一“市场洼地”,并迅速在本地市场(江西、浙江)打开局面。
50后、60后、70后、80后,是这6位创业者的年龄标签,在印刷大舞台上,他们各展所长,共同谱写出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史。他们正是本期创业故事的主角(详见后文报道)。
命运与时代结合。6位创业者与印刷的结缘,可谓机缘各异。比如张家伟,当年安徽省审计厅一纸调令使他成为了一名印刷“空降兵”;原本要开药厂的何文辉在跑项目的过程中,偶然获悉省里有一批进口免税印刷设备,他于是“将计就计”,上马了包装印刷项目。不同于张、何二人的“误打误撞”,侯成师的创业属于“早有谋算”。印刷科班出身的他,早在求学期间就周密规划,利用暑期辗转实习于“印刷项背之地”的广东,取经知名印企,为今后创业做各方面储备。
机缘巧合也好,早有谋算也罢,这些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创业者,在不一样的创业环境下,仍展现出了相同的“创业特质”:心中有梦,善对机遇,冒险精神,以及经营智慧和宽广胸怀。
心中有梦,意味着不安于现状,富有激情,想要改变。这个“梦”不仅仅是对财富的渴望,更是对事业的追求与热忱,正如何文辉解释自己的创业梦,“一直想做一份属于自己的实业”。或许因为“听从”这个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创业者方能在风浪中坚守航向,当然坚守的前提还有两点:想象力和专注。
善对机遇,意味着洞悉市场,保持创业精神,该出手时必出手。朱诗力之所以借款建胶印厂,原因就在于“偌大的苍南市场,竟没有一家胶印厂,企业需要的产品说明书、广告宣传资料必须拿到温州市区去印刷。”已在北京市场站稳脚跟的卢鑫民对公司业务结构的每一步调整都基于市场的变化,从名片印刷到商业印刷,乃至筹备中的包装印刷,无不紧随市场而动。
冒险精神,意味着敢为人先,敢于尝试,更重要的是有勇有谋。朱诗力南下广东“抢活”即是例证。当时的广东已是全国有名的印刷基地,打入广东市场即喻示着打入全国市场。凭借一股闯劲和不服输的毅力,朱诗力攻克了壁垒,拿下了广东嘉华公司50万元的首单合同。这也就不难解释,他如何将最初的6万元身家“升值至”如今的10亿元,并成功开拓了印刷主业之外的房地产、金融典当、纺织面料等多元行当。
经营智慧,意味着长于筹谋操纵,从危机表象中发掘机会。无论环境如何变,适者始终能随机应“变”。有感于传统印刷的发展局限,张学林着手谋划转型棋局,全面引入网络印刷技术,推出B2B业务。印刷包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越发微薄的利润,让侯成师意识到,唯有开辟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保持较高利润,“未来的趋势是对服务付费,为系统解决方案付费,产品只是‘系统’元素之一。”他因此有了打造沃尔玛式“呼叫中心”的计划,并开始实施。
宽广胸怀,意味着平和的心态,务实的精神,以及忧患的意识。对此,何文辉的解读可谓“入木三分”:做企业就是做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人品十分重要。他以己身行动为证,“对业务往来单位,先交朋友后谈业务,先建友谊再做生意,做到互利双赢”。
需要提及的是,我们精心挑选的这6位“主角”不过是千千万万印刷创业者中的“沧海一粟”,他们的创业故事也不过是众多恢弘经历的“短篇章”,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活跃在当今印刷大舞台上、来自不同年龄层的主要创业群体——带着对“印刷梦”的坚守,他们扬帆起航,坦然迎接来自内外环境的更大考验,驶向更广阔且未知的未来。
1986年,一位名叫朱诗力的年轻业务员揣着东拼西凑的6万元,和朋友一同创立苍南县曙光胶印厂,走上了“白天跑市场,晚上开机器”的经商道路。他启动创业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值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民间市场尤其是素有经商传统的地区“暗流涌动”,一群怀揣脱贫致富梦想“敢为人先”的年轻人投身创业洪流,朱诗力,这位来自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的年轻人正是这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进入90年代,中国民营经济迎来崛起时机——结构的调整、市场的短缺,在“遍地都是商机”的时代背景下,草根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各地萌芽、生长。张学林、卢鑫民即在此时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他们印刷事业的“落脚点”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山东。00年代初,全国范围的国有企业改制拉开帷幕,张家伟担任厂长的安徽省人民印刷厂亦在其列。因为改制,张家伟被动地拥有了一个从未想过的身份“民营企业主”。同年代创业的何文辉、侯成师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包装印刷这一“市场洼地”,并迅速在本地市场(江西、浙江)打开局面。
50后、60后、70后、80后,是这6位创业者的年龄标签,在印刷大舞台上,他们各展所长,共同谱写出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史。他们正是本期创业故事的主角(详见后文报道)。
命运与时代结合。6位创业者与印刷的结缘,可谓机缘各异。比如张家伟,当年安徽省审计厅一纸调令使他成为了一名印刷“空降兵”;原本要开药厂的何文辉在跑项目的过程中,偶然获悉省里有一批进口免税印刷设备,他于是“将计就计”,上马了包装印刷项目。不同于张、何二人的“误打误撞”,侯成师的创业属于“早有谋算”。印刷科班出身的他,早在求学期间就周密规划,利用暑期辗转实习于“印刷项背之地”的广东,取经知名印企,为今后创业做各方面储备。
机缘巧合也好,早有谋算也罢,这些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创业者,在不一样的创业环境下,仍展现出了相同的“创业特质”:心中有梦,善对机遇,冒险精神,以及经营智慧和宽广胸怀。
心中有梦,意味着不安于现状,富有激情,想要改变。这个“梦”不仅仅是对财富的渴望,更是对事业的追求与热忱,正如何文辉解释自己的创业梦,“一直想做一份属于自己的实业”。或许因为“听从”这个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创业者方能在风浪中坚守航向,当然坚守的前提还有两点:想象力和专注。
善对机遇,意味着洞悉市场,保持创业精神,该出手时必出手。朱诗力之所以借款建胶印厂,原因就在于“偌大的苍南市场,竟没有一家胶印厂,企业需要的产品说明书、广告宣传资料必须拿到温州市区去印刷。”已在北京市场站稳脚跟的卢鑫民对公司业务结构的每一步调整都基于市场的变化,从名片印刷到商业印刷,乃至筹备中的包装印刷,无不紧随市场而动。
冒险精神,意味着敢为人先,敢于尝试,更重要的是有勇有谋。朱诗力南下广东“抢活”即是例证。当时的广东已是全国有名的印刷基地,打入广东市场即喻示着打入全国市场。凭借一股闯劲和不服输的毅力,朱诗力攻克了壁垒,拿下了广东嘉华公司50万元的首单合同。这也就不难解释,他如何将最初的6万元身家“升值至”如今的10亿元,并成功开拓了印刷主业之外的房地产、金融典当、纺织面料等多元行当。
经营智慧,意味着长于筹谋操纵,从危机表象中发掘机会。无论环境如何变,适者始终能随机应“变”。有感于传统印刷的发展局限,张学林着手谋划转型棋局,全面引入网络印刷技术,推出B2B业务。印刷包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越发微薄的利润,让侯成师意识到,唯有开辟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保持较高利润,“未来的趋势是对服务付费,为系统解决方案付费,产品只是‘系统’元素之一。”他因此有了打造沃尔玛式“呼叫中心”的计划,并开始实施。
宽广胸怀,意味着平和的心态,务实的精神,以及忧患的意识。对此,何文辉的解读可谓“入木三分”:做企业就是做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人品十分重要。他以己身行动为证,“对业务往来单位,先交朋友后谈业务,先建友谊再做生意,做到互利双赢”。
需要提及的是,我们精心挑选的这6位“主角”不过是千千万万印刷创业者中的“沧海一粟”,他们的创业故事也不过是众多恢弘经历的“短篇章”,但他们所代表的却是活跃在当今印刷大舞台上、来自不同年龄层的主要创业群体——带着对“印刷梦”的坚守,他们扬帆起航,坦然迎接来自内外环境的更大考验,驶向更广阔且未知的未来。
- 相关新闻:
- ·费钧德:上海界龙 四十不惑 2014-04-03 09:46:02.0
- ·曙光印业朱诗力:将梦想照进现实 2014-03-28 08:58:05.0
- ·'Rpp7ND ? 2014-03-27 13:39:53.0
- ·7渝企冲击新三板 包装企业领风采 2014-03-17 09:57:57.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