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印刷何时有价有市?
2014-09-23 09:25:15.0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编:徐赳赳
- 摘要:
- 继去年秋季学期北京、上海等省市率先在全国实现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全覆盖后,今年,不仅是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享有如此待遇,江苏、吉林、河北……全国各省(区、市)中小学生教科书基本实现了绿色印刷全覆盖。
在受访的企业中,很多企业对绿色认证工作都是心存疑虑的,在申请绿色认证时,似乎也没有那么坚决,大多处于观望阶段。
不少企业表示,做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能给企业带来多少社会与经济效益,也是要考量的。
对于绿色印刷能给商业印刷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利润,不少受访的企业都表示,在短期内并不乐观。同时,不少印刷企业对绿色印刷的未来既有观望心态又抱有很大期望。不过这份期望是在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大支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尤其是在政策、资金、税收方面的支持,加大对绿色印刷宣传引导及检查、监管力度。
推行绿色印刷为时过早?
“我们愿意为客户提供绿色印刷服务,一方面有北京市出台的相关补偿措施,另一方面出于对社会责任的考量。”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印刷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印刷的方式也包括胶版印刷(比如报纸书刊、包装、PVC、不干胶)、凹版印刷(比如烟标、酒标、方便面口袋、糖纸等印刷质量要求高、印刷数量大的印刷品)、丝网印刷(比如可以对曲面进行印刷)、喷墨印刷、移印、数码印刷等。而中小学教材只是采用绿色印刷技术很小的领域,实际上印刷业涉及的范围很广。”
“虽然我国绿色印刷在中小学教材上的推行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从申请并获得绿色认证的数百家企业来看,仅占印刷企业总量的很小比例。这足以看出,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何某告诉记者,“在实施绿色印刷后,企业原辅材料和各项费用有所增加,成本比传统印刷要高。对于大多数中小印刷企业来说,在当前印刷业行业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来化解新增成本,压力较大,这也成为影响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阻碍之一。”
“更多的还是部分印刷企业经营者和从业者的认识问题,他们有的对印刷业污染治理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即便不搞绿色印刷企业依然可以生存;还有的认为在我国搞绿色印刷为时尚早,会影响印刷业发展。”他认为,“他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的情况下,实行绿色印刷已是大势所趋。观望和怀疑毫无益处,只有顺势而为、把握先机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给予包括资金和技术支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有关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施绿色印刷的新模式,对实施绿色印刷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企业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绿色印刷的积极性。另外,不少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依然使用非环保原辅材料进行印刷,废气、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危险废弃物不能全部回收处理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后续监管,包括环境执法部门对印刷企业进行随机抽查,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进行不定期监督等。”他建议,“绿色印刷不仅事关印刷企业,还关系到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印刷的标准,将与印刷相关联的原辅材料、印刷设备等都纳入管理范围。增强全社会的绿色印刷意识,让更多人愿意为绿色消费埋单。”
政府杠杆有多重要?
今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在2014年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主论坛上介绍说,“目前,绿色印刷标准、检测正在完善,已有500多家印刷企业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全国10多亿册中小学教科书从今年秋季学期将基本实现绿色印刷。为发挥引导激励作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12年开始就多方呼吁国家对绿色印刷给予扶持奖励。财政部文资办在2013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了全国43家印刷企业2.768亿元的绿色印刷专项扶持。其中,30%的企业都是国家印刷示范企业,90%的企业都是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
她表示,“据估算,这些财政扶持至少带动了社会50亿元的绿色印刷投资。中央财政政策是风向标,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去年,北京和上海两市财政分别拿出3000万元和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绿色印刷。对于扶植印刷业实现环保、节能、品质、绿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了中国实施绿色印刷的序幕。3年多来,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方针的指引下,绿色印刷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王岩镔说。
她认为,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搭建绿色印刷实施工作框架。第一,要继续增强绿色环保的发展认识。特别是要在全行业、全产业链形成绿色发展共识。第二,加快制订完善绿色印刷系列行业标准,这项工作目前已启动。第三,联合环境保护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完善绿色印刷的实施框架。同时,行业协会、质检机构要为实施绿色印刷承担好相应职责。
不少企业表示,做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在做的过程中,能给企业带来多少社会与经济效益,也是要考量的。
对于绿色印刷能给商业印刷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利润,不少受访的企业都表示,在短期内并不乐观。同时,不少印刷企业对绿色印刷的未来既有观望心态又抱有很大期望。不过这份期望是在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大支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尤其是在政策、资金、税收方面的支持,加大对绿色印刷宣传引导及检查、监管力度。
推行绿色印刷为时过早?
“我们愿意为客户提供绿色印刷服务,一方面有北京市出台的相关补偿措施,另一方面出于对社会责任的考量。”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印刷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印刷的方式也包括胶版印刷(比如报纸书刊、包装、PVC、不干胶)、凹版印刷(比如烟标、酒标、方便面口袋、糖纸等印刷质量要求高、印刷数量大的印刷品)、丝网印刷(比如可以对曲面进行印刷)、喷墨印刷、移印、数码印刷等。而中小学教材只是采用绿色印刷技术很小的领域,实际上印刷业涉及的范围很广。”
“虽然我国绿色印刷在中小学教材上的推行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从申请并获得绿色认证的数百家企业来看,仅占印刷企业总量的很小比例。这足以看出,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市场部相关负责人何某告诉记者,“在实施绿色印刷后,企业原辅材料和各项费用有所增加,成本比传统印刷要高。对于大多数中小印刷企业来说,在当前印刷业行业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来化解新增成本,压力较大,这也成为影响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阻碍之一。”
“更多的还是部分印刷企业经营者和从业者的认识问题,他们有的对印刷业污染治理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即便不搞绿色印刷企业依然可以生存;还有的认为在我国搞绿色印刷为时尚早,会影响印刷业发展。”他认为,“他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在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的情况下,实行绿色印刷已是大势所趋。观望和怀疑毫无益处,只有顺势而为、把握先机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给予包括资金和技术支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有关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施绿色印刷的新模式,对实施绿色印刷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企业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绿色印刷的积极性。另外,不少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依然使用非环保原辅材料进行印刷,废气、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危险废弃物不能全部回收处理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后续监管,包括环境执法部门对印刷企业进行随机抽查,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进行不定期监督等。”他建议,“绿色印刷不仅事关印刷企业,还关系到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印刷的标准,将与印刷相关联的原辅材料、印刷设备等都纳入管理范围。增强全社会的绿色印刷意识,让更多人愿意为绿色消费埋单。”
政府杠杆有多重要?
今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在2014年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主论坛上介绍说,“目前,绿色印刷标准、检测正在完善,已有500多家印刷企业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全国10多亿册中小学教科书从今年秋季学期将基本实现绿色印刷。为发挥引导激励作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12年开始就多方呼吁国家对绿色印刷给予扶持奖励。财政部文资办在2013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了全国43家印刷企业2.768亿元的绿色印刷专项扶持。其中,30%的企业都是国家印刷示范企业,90%的企业都是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
她表示,“据估算,这些财政扶持至少带动了社会50亿元的绿色印刷投资。中央财政政策是风向标,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去年,北京和上海两市财政分别拿出3000万元和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绿色印刷。对于扶植印刷业实现环保、节能、品质、绿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0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了中国实施绿色印刷的序幕。3年多来,在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方针的指引下,绿色印刷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王岩镔说。
她认为,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搭建绿色印刷实施工作框架。第一,要继续增强绿色环保的发展认识。特别是要在全行业、全产业链形成绿色发展共识。第二,加快制订完善绿色印刷系列行业标准,这项工作目前已启动。第三,联合环境保护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完善绿色印刷的实施框架。同时,行业协会、质检机构要为实施绿色印刷承担好相应职责。
- 相关新闻:
- ·北京绿色印刷产业交流会将于11月举办 2014-09-17 10:02:30.0
- ·2014文化产业资金支持的绿色印刷项目 2014-09-17 09:24:05.0
- ·绿色印刷渐入佳境 印企绿色之路经验盘点 2014-09-15 14:28:14.0
- ·用纳米绿色印刷技术轻松打印绿色世界 2014-09-12 15:30:05.0
- ·印像家绿色印刷 为照片书找一个安全的家 2014-09-12 09:40:12.0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