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胜达 感受“包装数智化工厂”魅力
2022-03-10 22:52:34.0 来源:包装地带 责编:张晓丹
- 摘要:
- 一面白色墙壁上,挂满了金灿灿的荣誉奖牌:国家绿色工厂、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浙江省绿色企业……
能耗账:数字化赋能让生产降耗
摇臂机器人、智能物流机器人、高速印刷机……走在大胜达车间,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令人眼前一亮。
“我们这座工厂,不仅是国家绿色工厂,还是全省认定培育的‘未来工厂’。”黄煜琪带我们来到了工厂的数字大屏前,屏幕上,订单状态、总产出、总任务、物料供应进度等数据实时更新,这些数据来源于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不间断运行,通过设计最佳参数实现降耗。
在黄煜琪的带领下,我们再次来到了瓦楞纸板流水线,仔细观察下,发现了“原纸变纸板”的原理:原纸进入机器后,先进行折叠,然后一层一层粘合起来,就变成了瓦楞纸板。“这个折叠的过程,以前要高温高压,就需要相当大的能耗。”黄煜琪介绍,经过技术攻坚,大胜达采用低温低压替代了高温高压,助力生产能耗下降18%以上。
除了能耗,材料损耗也降低了。以往的高温高压生产环境,容易降低纸板的强度,如果需要达到标准强度,就需要使用更多的耗材。而在低温低压的生产环境下,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降低损耗的细节无处不在。“瓦楞纸板印刷时,原来是齿轮推过去,现在是吸盘吸过去;我们改进了接头技术,每张原纸都能用最少的消耗接头;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检测产线运行,可以进行自动纠偏,减少纸板的损耗”……黄煜琪越说越起劲,还给我们普及了降耗的成果:经过对生产线综合技改,原纸损耗率已降至2.5%,而行业的原纸平均损耗率约为8%。
数字赋能不仅降耗,还大大增效。当我们走进大胜达的打包车间,看见物流机器人来回忙碌。黄煜琪介绍,现在,大胜达一条生产线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新订单的生产准备,一个订单的生产周期由2至7天缩短到2至7小时,数字化赋能大大提速了生产效率。
发展账:立足长远加快产业迭代
小小的纸包装盒,背后是大市场、大产业。纸包装可谓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经济活跃度越高,物流快递需求量会随之上升,纸包装的用量也会随之提升。
需求越大,就越需要绿色环保。“你看,我们生产的纸箱都是一片成型的,既不占用空间,又不需要订合和胶带,只要按照压痕扣住,就不会散开,还可以循环使用,非常环保。”黄煜琪介绍,目前,全国大约有45万家大大小小的纸包装企业,作为行业里的重要一分子,大胜达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动纸包装行业共同走向绿色环保。
今年,中国包装联合会将发布《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大胜达就是第一起草单位。这份新的行业团体标准,以1吨瓦楞纸为单位,对基材利用率、废水回收处理率、单位产品水基墨耗用量、单位产品黏合剂耗用量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我们希望更多纸包装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大胜达副总裁孙俊军说,截至目前,大胜达已先后参与12项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为中国包装绿色设计、绿色服务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推动纸包装的绿色转型,还需要多个环节的商家、行业参与乃至不同城市、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大胜达,有一套被称之为“从摇篮到摇篮”的绿色循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让包装箱、缓冲物等实现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回收的闭环。
我们参观大胜达期间,一条条流水线上,印有顺丰LOGO的纸包装盒“鱼贯而出”。事实上,大胜达和顺丰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从摇篮到摇篮”的案例。
黄煜琪介绍,大胜达通过智能化产线,为顺丰优化包装结构、用料、箱型,用最省的料做出最结实的纸箱,并与顺丰合作搭建了回收渠道,每年可为顺丰节约数千万元成本。
算好“发展账”,大胜达越走越远。目前,大胜达已在新疆、湖北、四川等地建设了智能工厂,将“绿色工厂”的浙江模式复制到了越来越多的地方。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