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打开GMP管理的又一扇窗
2007-01-15 00:00:00.0 来源:中国医药报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取代条形码是发展趋势
目前,条形码识别技术已在药品生产、物流管理中得到普遍认可,而RFID电子标签技术还没有得到医药行业的普遍认识。那么,与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电子标签技术有何优势,它有可能取代条形码识别技术吗?
“答案是肯定的。”汤继亮研究员表示,目前广泛应用的条形码标签除了价格比较低廉之外,在读写性能(可读、可写、可修改)、可靠性(数据读取)、信息量、环境适应性(防水、防磁、耐高温、防磨损、防撞击)、附着方式(可明贴、可暗埋)、保密性(可数据加密)、智能化、识别速度、通讯速度、读写距离、使用寿命、多标签同时识别等方面都不如RFID电子标签技术完善。而随着RFID标签成本的下降,以及该技术标准化的完成,RFID电子标签取代条形码标签而成为药品生产和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必然的趋势。
国内药品电子标签应用已经“起跑”
目前,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我国物流管理、交通运输收费、集装箱运输管理、门禁管理、动物标识等方面已得到一定应用,但是在我国医药行业还没有得到推广。
根据国家科技部等十五个部委2006年6月发布的《中国射频技术政策白皮书》,我国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推广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培育期(2006年~2008年),第二阶段为成长期(2008年~2012年),第三阶段为成熟期。实际上,目前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世界各国医药工业中的应用也都还处于“培育期”。2006年上半年,辉瑞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始启动RFID电子标签技术测试项目,意图在于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和抗艾滋病药物三协唯(Trizivir)进行保护。在我国,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二厂率先进行了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探索工作。因此,2006年可以看作是我国医药行业RFID电子标签技术应用的一道“起跑线”。
参加信谊制药二厂研究项目的汤继亮研究员告诉记者,在项目中,研究人员根据电子标签的用途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将标签分别加工成普通标签、PVC卡、金属屏蔽专用卡和非金属屏蔽专用卡四种形式。根据被识别对象形态的不同,将标签分别以标签纸、标签卡或挂牌的形式,粘贴、固定、吊挂、放置或暗埋在药品原辅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外包装、装载转运桶、货堆等上。电子标签中的内容包括药品原辅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质检和进出库、加工、转运等信息,具体涉及日期、时间、批号、批次、质量状态、形态变化过程、操作和责任人等。
据了解,从药品应用的特定要求和降低成本的实际情况考虑,该系统采用了带WindowsCE或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和Word、Excel、InternetExplorer等系统软件的掌上电脑作为读写装置,既降低了投资,又非常便于技术人员开发和操作人员使用。而信谊制药二厂已经建立的符合GMP要求的实时ERP系统及其数据库,以及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等,为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库支持。
试运行的情况证明,采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可以对该厂以往无法通过传统电子技术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的药品生产过程实现自动监控,尤其可以解决以往因条形码的局限性而不便将其应用于洁净车间和易受潮、易磨损、易碰撞、需暗设、数据需修改等场合的难题。另外,RFID电子标签技术使得药品生产、供应、销售和质量监察等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权限,查询、跟踪、审查药品生产、供应和销售环节中所有实时的或历史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为真正实现药品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GMP管理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divid)
目前,条形码识别技术已在药品生产、物流管理中得到普遍认可,而RFID电子标签技术还没有得到医药行业的普遍认识。那么,与条形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电子标签技术有何优势,它有可能取代条形码识别技术吗?
“答案是肯定的。”汤继亮研究员表示,目前广泛应用的条形码标签除了价格比较低廉之外,在读写性能(可读、可写、可修改)、可靠性(数据读取)、信息量、环境适应性(防水、防磁、耐高温、防磨损、防撞击)、附着方式(可明贴、可暗埋)、保密性(可数据加密)、智能化、识别速度、通讯速度、读写距离、使用寿命、多标签同时识别等方面都不如RFID电子标签技术完善。而随着RFID标签成本的下降,以及该技术标准化的完成,RFID电子标签取代条形码标签而成为药品生产和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必然的趋势。
国内药品电子标签应用已经“起跑”
目前,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我国物流管理、交通运输收费、集装箱运输管理、门禁管理、动物标识等方面已得到一定应用,但是在我国医药行业还没有得到推广。
根据国家科技部等十五个部委2006年6月发布的《中国射频技术政策白皮书》,我国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推广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培育期(2006年~2008年),第二阶段为成长期(2008年~2012年),第三阶段为成熟期。实际上,目前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世界各国医药工业中的应用也都还处于“培育期”。2006年上半年,辉瑞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始启动RFID电子标签技术测试项目,意图在于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和抗艾滋病药物三协唯(Trizivir)进行保护。在我国,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二厂率先进行了RFID电子标签技术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探索工作。因此,2006年可以看作是我国医药行业RFID电子标签技术应用的一道“起跑线”。
参加信谊制药二厂研究项目的汤继亮研究员告诉记者,在项目中,研究人员根据电子标签的用途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将标签分别加工成普通标签、PVC卡、金属屏蔽专用卡和非金属屏蔽专用卡四种形式。根据被识别对象形态的不同,将标签分别以标签纸、标签卡或挂牌的形式,粘贴、固定、吊挂、放置或暗埋在药品原辅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外包装、装载转运桶、货堆等上。电子标签中的内容包括药品原辅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质检和进出库、加工、转运等信息,具体涉及日期、时间、批号、批次、质量状态、形态变化过程、操作和责任人等。
据了解,从药品应用的特定要求和降低成本的实际情况考虑,该系统采用了带WindowsCE或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和Word、Excel、InternetExplorer等系统软件的掌上电脑作为读写装置,既降低了投资,又非常便于技术人员开发和操作人员使用。而信谊制药二厂已经建立的符合GMP要求的实时ERP系统及其数据库,以及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等,为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库支持。
试运行的情况证明,采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可以对该厂以往无法通过传统电子技术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的药品生产过程实现自动监控,尤其可以解决以往因条形码的局限性而不便将其应用于洁净车间和易受潮、易磨损、易碰撞、需暗设、数据需修改等场合的难题。另外,RFID电子标签技术使得药品生产、供应、销售和质量监察等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权限,查询、跟踪、审查药品生产、供应和销售环节中所有实时的或历史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为真正实现药品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GMP管理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divid)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