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复制让国宝"触手可及" "克隆"品来宁展出
2009-03-13 11:50:20.0 来源:南京日报 责编:任蓓
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多年来深锁库房,常人无从得见。如今,这件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首的传世墨宝,以“克隆”的形式进入了南京市民的视线。
昨天上午,《故宫珍藏——经典书画复制作品展》在南京市美术馆开幕,600余件高仿真古代书画,几乎将海内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名作“一网打尽”。观众在大饱眼福之余,也领略到书画复制的“神乎其技”。
“克隆书画”足可乱真
古代书画由于年代久远,色调和质地具有一种独特的厚重感,普通的复制技术难以胜任。在这一领域,最早取得重大突破的是此次展览的主办方——日本二玄社。据该社中国代理、大雅堂总经理助理郭蓬介绍,上世纪70年代,二玄社的专家小组研发出一套先进的书画复制技术,他们特制了一台重达3吨的全自动照相机,装配有防止紫外线、热辐射的照明装置,以免拍摄过程中损伤真迹。拍摄出的胶片会分解成8色甚至12色(一般印刷为4色),制作对应各种色调的印刷原版。
为解决印刷问题,专家们以西洋纸和一种非洲进口原料混合,研制出与原迹极为相似的印刷素材。不但用笔与真迹毫无二致,就连墨色韵味和纸绢质感也无懈可击。
上世纪70年代,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二玄社达成合作协议,把近400件馆藏书画珍品交由后者进行仿真复制。当《快雪时晴帖》的复制品送到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蒋复璁手中时,竟然被其误以为是“从库房提出的真迹”。
复制“有道”绝非造假
辽宁省博物馆曾将书画真迹和复制品放在一起展览,结果就连一些鉴定专家也瞧不出孰真孰假。于是有人担心,高超复制技术会否成为书画造假者又一“利器”。
郭蓬表示,书画复制是让更多人欣赏到优秀的古代艺术品,不是为了造假赚钱。“复制机构会和博物馆签订相关协议,无论是展览还是出售,都会注明是复制品。”
据介绍,书画复制机构一般只复制古代作品,而稍微有收藏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国宝”市面上基本不可能出现。“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复制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即便做也会对尺幅比例进行调整,避免被不法之徒拿到市场上骗人。”
成文物保护新“武器”
昨天下午市美术馆展厅内来了一群南京艺术学院的美术专业学生,他们边参观“书画国宝”边聆听老师的讲解。小小展厅成了品鉴研究古代书画艺术的“大课堂”。
“这些复制品和真迹几乎没有差别,对书画家、业余爱好者和艺术院校学生而言,是鉴赏书画、研究临摹的绝好参照。”郭蓬说,“中国历代的书画名作大都集中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普通人想近距离欣赏、把玩、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书画复制技术,恰恰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书画复制技术,正在成为文物保护的“新武器”。据介绍,苏州市博物馆藏有一部《金刚经》,由于年代久远,经书出现脆化,无法进行长期展出。后来,他们委托大雅堂为经书进行复制,如今,这部“克隆经书”已经取代真品进行展览了。“一般印刷用墨可以保证75年不变色褪色,过了这一期限,还可以重新印刷,因为胶片是不会过期的。复制技术,为书画文物的保护和传播开辟了一条蹊径。”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