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进军数字出版主战场
2008-06-19 09:21:31.0 来源:知识产权报 责编:张奕波
近日,第6届方正数字出版峰会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创新性地采用网络方式召开,来自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界人士云集此次峰会的主会场——“爱读爱看网”,在“数字出版峰会”频道畅所欲言,围绕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运营规划、盈利模式、版权和技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并与网友互动交流。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会上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将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积极落实并推动数字出版相关工程,促进数字复合出版系统的全流程解决方案的开发,同时积极推进传统出版企业与数字出版技术公司的通力合作。
数字出版前景可观
方正阿帕比公司、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同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电子书总量达40万种,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中国数字报产业厚积薄发,发展迅速,国内39家媒体集团中,有33家推出数字报纸;移动阅读增速明显,前景诱人。
该报告还对未来5年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做出大胆预测:超过30%的手机用户将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全国70%的出版社将实现跨媒体同步出版;全国80%的出版社将通过POD系统为读者提供图书的按需印刷服务;全国90%的报社将推出数字报;中国正版电子书总量将突破100万册。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一场革命,是大势所趋。”商务印书馆信息中心主任刘成勇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传统出版物销售持续下降,网络阅读逐年升高。虽然目前出版社的利润来源主要依靠纸质销售,数字出版短期内不能盈利,但是传统出版社应该对数字出版给予足够重视。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向记者表示,如今,业界对数字出版的发展前景已达成共识,现在不是呼吁数字出版重要性的时候,而是已到了考虑如何进行数字出版实践的发展阶段。
据了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最初发展是由技术提供商推动的,现在其大多已经发展为数字媒体提供商,兼任数字内容提供商的角色。而传统出版单位由于对数字出版认识不足,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常常只扮演内容提供者的角色。
不过,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迅猛发展,不少传统出版社已经充分认识到数字出版的重要意义,也积极进军数字出版领域,推出自己的数字出版产品。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立体化教材,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在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等一批数字出版产品相继问世。
商务印书馆是全国最早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出版社之一,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据了解,商务印书馆于2007年底开展信息化建设,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数字出版理念,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成功实施了辞书语料库及编纂系统、工具书在线、按需印刷网等项目。
刘成勇告诉记者,商务印书馆正努力将自己在传统出版领域多年来建立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力争在数字出版领域打造强势品牌。按照出版物类别、产品特色和出版资源的历史时期,商务印书馆将出版资源分为现代和历史两大部分。
现代出版资源包括工具书、一般图书和期刊等,并分别有相应的数字出版形态:工具书——工具书在线,一般图书——电子书,期刊——网络学习平台和中国语言学期刊网,历史出版资源——按需印刷和《东方杂志》数据库。“商务印书馆不仅要做内容提供商,而且要做数字出版商,争取并且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导权。”刘成勇对记者表示。
在报业领域,自2006年2月全国第一张数字报《浙江日报》数字报的诞生,到现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数字报以迅猛的态势快速发展,截至到2007年底,全国已发行了500多份数字报纸。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信息技术处处长楼险峰向记者介绍,《浙江日报》数字报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方正阿帕比共同合作开发的,报纸版面上的图文可通过网页清晰阅读,并且见诸报端的新闻可以转化成语音收听。未来,还可在报纸版面中嵌入视频画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报纸。数字报自开办以来,运营情况良好,日访问量7万人次。同时,他指出,数字报对纸质报纸的销售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反而提升了纸质报纸的销售,扩大了用户群。
版权保护是关键
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盗版侵权问题屡屡发生。由于侵权手段隐蔽,给调查取证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如何保护数字出版物的版权,成为出版业在高科技环境下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个产业要健康并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各方的权益要得到保护和平衡。对于数字出版产业而言,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方正阿帕比常务副总经理郑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正阿帕比自主研发的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可以对电子书、数字报、电子杂志、电子文档等数字内容进行保护,实现数字内容的可控二次传播。其不仅保护了作者、发行人的权益,对于读者正常的合法适用权,以及在图书馆的借阅权利、摘录的权利,也都被保护起来。同时,该技术也便于在网络上统计内容的传播和销售,比如电子书销售的册数和销售的客户群,这为数字出版新的商业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保障。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