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进口印刷设备政策盘点
2008-07-10 00:00:00.0 来源:科印网 责编:覃丽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进口印刷设备的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总的说来,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走出国门 认识外部世界
30年前,由于文革十年内乱,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出版印刷业受到的破坏十分严重。印刷厂大量关门,仅存的印刷厂设备十分陈旧,技术极端落后,生产能力严重不足。1978年,全国仅有各类印刷厂11211家(现为18万家),当发达国家已普及激光照排、电子分色、高速胶印、装订机械化、联动化的时候,我国的印刷技术还停留在”手工铅排,照相制版,落后的铅印,手工装订”等陈旧生产工艺上,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落后于发达国家二三十年。
面对如此落后的状况,当时主管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国家出版局一方面制订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发展印刷业一些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从发展印刷技术入手,派出印刷考察团,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去参观、考察,恢复了中断十多年的与外界的联系,了解了世界印刷技术的发展情况,看到了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努力方向。同时在国家资金、外汇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拨出有限的资金引进了激光照排机、电子分色机、电子雕刻机、多色胶印机、装订联动机等先进设备,经申请给予免征进口税。这些引进的机器,实际上仅仅是一些样机,但意义重大,为印刷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样板。
打开国门 引进先进技术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国民经济逐步恢复,文化教育事业逐步走上正轨,人民大众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长,出书难、买书难的问题与印刷生产能力不足和印刷技术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单靠印刷主管部门已难以解决这一突出的矛盾了。中央领导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于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为发展出版、印刷事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要任务。同时指示国家经委、计委成立了包括新闻出版、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印刷技术改造工作。另外还拨款2亿元支持印刷技术改造,确定了16个重点改造单位(后又增补了几个),以点带面,推动印刷技术改造。
对于列入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单位进口的印刷技术装备给予免征进口税。中央的《决定》和所采取的强有力政策措施给了印刷技术改造实质性的大力支持。使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增强了信心.因此在全国印刷业中迅速掀起印刷技术更新改造的热潮。在“七五”、“八五”计划中,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一直坚持“照相排字、电子分色、高速胶印、装订联动”16字技改方针,沿用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断地加大对印刷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由拨改贷),数额由2亿元增加到10多亿元(每个五年计划);对于技改项目引进的设备仍然免征进口税。在上述政策的支持下,印刷技术改造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新高潮,使我国印刷业由恢复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引进外国先进设备的数量逐年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印刷技术水平。
据粗略统计,从1978-1998年,即改革开放的20年间,全国引进电子分色机500台左右,多色胶印机1000多台,装订联动线60余条。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对国内印刷设备制造业也是个很好的促进。如改革开放之初,外国的激光照排系统曾经在我国占了上风,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就被北大方正的激光照排所取代。北人、上海人机研制的多色胶印机和上海订书机械厂研制的装订机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广泛应用在成千上万印刷企业中.使我国印刷技术由改革开放前的”手工拈字,照相制版,铅版印刷,手工装订”发展到”激光照排、电子分色、高速胶印、装订机械化联动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变。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