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淡出,报的蜕变
2006-02-10 18:20:00.0 来源:青年记者 责编:中华印刷包装网
报业之危,这个已经无法忽视的事实,正通过各个机构的统计数据、通过忧心如焚的报人们召开的一次次会议和我们眼前的现状日益清晰地凸显出来。
报纸如何应对这一切?
在这里,笔者提出将问题分而化之,即:纸的淡出和报的蜕变。
纸的淡出,自然是指报“纸”的物理形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我们必须清醒地辨明形势,报业危局,不论经营和操作的种种细节,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
报纸的载体是纸张,而且消耗木材相当大,我们依赖纸张数千年是因为它轻便易得,分解迅速,但在如今和以后的现代社会里,随着各种显示技术的普及,我们在传播信息方面对纸张的依赖必将日益减少,这段时间可能会相当漫长,但趋势不可逆转。
就像我们必然要告别毛笔一样,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们小时候还大都练过书法,但在之后短短的二十年里,已经用毛笔和墨汁书写了上千年的中国人就基本告别了它,将这种从前最普通的书写工具慢慢放进了历史博物馆。无需过多讨论,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应该乐观接受的:减少新闻纸的使用意味着保留更多的树木和更少的造纸污染,对于环境保护有益无害。
至于报的蜕变,简单而言,就是报纸逐渐脱离纸质载体的束缚,在网络上以电子版的形式重生——我们所有的报纸,虽然皆用纸,但无论如何,《纽约时报》也好,《泰晤士报》也好,《人民日报》也好,其中都没有带“纸”字——可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新闻信息,以何种载体出现并不重要。网络报纸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即将编辑成熟的报纸省去印刷环节直接上网,而且在排版和纠错方面也十分便捷。
网络报纸完全消除了网络新闻较之传统报纸的技术优势,笔者认为,将成为报业发展最有希望的前景。我们一直在强调“与时俱进”,而若能够将报纸不变的新闻理想和社会监督者、号召者的角色托生于新兴的媒介载体,不就正是“与时俱进”的最佳写照吗?
诚然,网络时代信息的发布将不会再像以往一样来源有限,信息的采集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充满垄断气息,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发布者。但与此同时,在海量信息上网、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却逐渐发现,对这些信息的甄别和分类才是最关键的一点。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不就是因为“引擎们”能够虽然粗糙但十分有效地帮助人们搜寻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某类信息吗?否则,我们真的会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无所适从。
同样,面对如此之多的新闻,迅速有效地鉴别出哪些才是反映时代要求和社会本质的主流信息,哪些是最有价值的新闻,还是得靠有着丰富经验的传统媒体来实现,而新闻内容的采集、核实、归类、分析、深入解释等等,都是传统报纸的优势所在。
说到优势,我们应该仔细想想,广播和电视为什么没有像报纸这样受到网络如此大的冲击。那就是它们目前还有着网络无法取代的优势,尤其是广播,它对参与感官和注意力的要求之低成就了它的长盛不衰,从罗斯福温暖坚定的炉边谈话直到北京拥挤的街道上一路伴随着司机们的歌声笑语。
电视则集成了声音与画面两大生动信息源,虽然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不可小觑,但电视网的成熟和覆盖面之广,加上电视终端较之电脑的操作简便性和体积、清晰度以及价格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视不会被网络电视取代。
自从新闻在互联网上传播开始,各大网站的新闻几乎全部是传统媒体提供的,目前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不过是传统媒体信息的汇集。特别是在我国,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报纸等传统媒体握有原创性新闻的采访权和发布权,网络扮演的角色是“二次传播”,这样的政策性限制不会在短期内轻易改变。
那么,如果报纸将网络的技术优势抢到了手中,同时作为一个强大的组织和权威平台,拥有专业化职业化的记者编辑队伍,以及在大众中的巨大公信力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报业的第二个春天定会来到,而且繁花似锦,欣欣向荣。
报纸如何应对这一切?
在这里,笔者提出将问题分而化之,即:纸的淡出和报的蜕变。
纸的淡出,自然是指报“纸”的物理形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我们必须清醒地辨明形势,报业危局,不论经营和操作的种种细节,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
报纸的载体是纸张,而且消耗木材相当大,我们依赖纸张数千年是因为它轻便易得,分解迅速,但在如今和以后的现代社会里,随着各种显示技术的普及,我们在传播信息方面对纸张的依赖必将日益减少,这段时间可能会相当漫长,但趋势不可逆转。
就像我们必然要告别毛笔一样,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们小时候还大都练过书法,但在之后短短的二十年里,已经用毛笔和墨汁书写了上千年的中国人就基本告别了它,将这种从前最普通的书写工具慢慢放进了历史博物馆。无需过多讨论,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应该乐观接受的:减少新闻纸的使用意味着保留更多的树木和更少的造纸污染,对于环境保护有益无害。
至于报的蜕变,简单而言,就是报纸逐渐脱离纸质载体的束缚,在网络上以电子版的形式重生——我们所有的报纸,虽然皆用纸,但无论如何,《纽约时报》也好,《泰晤士报》也好,《人民日报》也好,其中都没有带“纸”字——可见,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新闻信息,以何种载体出现并不重要。网络报纸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即将编辑成熟的报纸省去印刷环节直接上网,而且在排版和纠错方面也十分便捷。
网络报纸完全消除了网络新闻较之传统报纸的技术优势,笔者认为,将成为报业发展最有希望的前景。我们一直在强调“与时俱进”,而若能够将报纸不变的新闻理想和社会监督者、号召者的角色托生于新兴的媒介载体,不就正是“与时俱进”的最佳写照吗?
诚然,网络时代信息的发布将不会再像以往一样来源有限,信息的采集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充满垄断气息,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发布者。但与此同时,在海量信息上网、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却逐渐发现,对这些信息的甄别和分类才是最关键的一点。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不就是因为“引擎们”能够虽然粗糙但十分有效地帮助人们搜寻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某类信息吗?否则,我们真的会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无所适从。
同样,面对如此之多的新闻,迅速有效地鉴别出哪些才是反映时代要求和社会本质的主流信息,哪些是最有价值的新闻,还是得靠有着丰富经验的传统媒体来实现,而新闻内容的采集、核实、归类、分析、深入解释等等,都是传统报纸的优势所在。
说到优势,我们应该仔细想想,广播和电视为什么没有像报纸这样受到网络如此大的冲击。那就是它们目前还有着网络无法取代的优势,尤其是广播,它对参与感官和注意力的要求之低成就了它的长盛不衰,从罗斯福温暖坚定的炉边谈话直到北京拥挤的街道上一路伴随着司机们的歌声笑语。
电视则集成了声音与画面两大生动信息源,虽然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不可小觑,但电视网的成熟和覆盖面之广,加上电视终端较之电脑的操作简便性和体积、清晰度以及价格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视不会被网络电视取代。
自从新闻在互联网上传播开始,各大网站的新闻几乎全部是传统媒体提供的,目前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不过是传统媒体信息的汇集。特别是在我国,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报纸等传统媒体握有原创性新闻的采访权和发布权,网络扮演的角色是“二次传播”,这样的政策性限制不会在短期内轻易改变。
那么,如果报纸将网络的技术优势抢到了手中,同时作为一个强大的组织和权威平台,拥有专业化职业化的记者编辑队伍,以及在大众中的巨大公信力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报业的第二个春天定会来到,而且繁花似锦,欣欣向荣。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