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乐公司绿色链条上的断裂需弥合
2009-07-17 13:14:32.0 来源:《环球企业家》 房煜 责编:严影
- 摘要:
- “目前这种产品回收渠道不畅,可考虑建立合理的回收渠道促进其回收的再利用,但关于其回收涉及中国人的资源意识,(其发展)有可能时间跨度很大。”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学者刘伟华感慨说。
民间真相
利乐的项目之所以难于推进,在于它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解决多重困难。问题在现实中往往连缀在一起,为了保证回收原料的供给以说服公司合作,利乐中国必须将触角深入到松散的垃圾回收这一上游环节中。
一幅原生态的图景展现面前,但崔忠伟们也由此面临最大的挑战:中国城市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官方回收体系早已随着计划经济的褪色而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城市拾荒者。他们和城市环卫工人一起,成了城市垃圾的第一道“门槛”。
在这种自发的分拣过程中,有用的垃圾被挑出来,无用的则留在垃圾箱内,直至被环卫工人送进垃圾填埋场填埋焚烧。至于什么有用、什么无用,全凭拾荒者的随机选择。
“环卫工人的垃圾车现在只起一个运输功能,不承担分拣功能,所以在中国的回收体系里,真正承担分拣功能的都是私人。” 海淀回收公司副总经理、北京联合开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新对本刊说。
40多岁的李志新每天早晨6点半就要出门上班,打交道最多的是社区废品回收站,以及各处的废品集散地等。对于回收体系的变迁,李有切身体验。
2002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社区拾荒者迅速增加。同时,老旧小区的拆迁导致原有社区回收点被拆除,而新建小区内又没有固定回收网点,大批的流动拾荒者也给社区安全造成隐患。于是,海淀回收公司决定推行社区回收网络建设,通过在小区内设立固定回收点,“收编”流动拾荒者,以统一管理,规范操作的方式让废品回收工作走上正规化之路。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李志新。
这个过程加深了李对民间拾荒者的理解。后者的组织形态以近似于“老乡会”,例如,在北京的废旧物资回收市场上,拾荒者多为河南人和四川人。分散、不具法人资格的组织形态,无法和企业进行交易,这一点直接制约了利乐包装回收产业链的形成。
在接触纸厂时,崔忠伟们一度不解的是,很多规模较大的造纸企业,其主要原料来自昂贵的进口废纸,中国俨然成为国外的废纸垃圾厂。
“一了解才知道,他们有他们的难处。”崔忠伟说。一家产能上千万吨的大型造纸企业,通过进口废纸,可以享受一些退税、优惠政策。反之,从拾荒者手中购买国内废纸,后者由于没有正式交易身份,无法开具发票,企业无法享受环保退税政策。“所以,买国外的废纸反而比买国内的废纸要便宜很多。”崔忠伟说。
这方面,巴西将拾荒者纳入社会正常体系的模式或许值得借鉴。拾荒者合作社采取公司运转方式,以分拣垃圾收入支付水费、电费、以及合作社所有成员的工资、医保及社保。
实际上,社会和政府对于拾荒者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回收工作的成败。在巴西,各州政府会自行决定,从州里划出一块地方,供拾荒者、弱势群体免费使用。政府甚至会提供办公场所,教授他们如何做垃圾分拣,如何在城市流动时注意自身安全。因此,巴西虽然没有强制立法规定利乐包装必须被回收,但却是全球利乐包装回收率较高的地区。
但眼下,利乐中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接近拾荒者,从而理解纷乱的城市回收体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