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创刊六十年演绎印刷发展史
2009-08-05 10:22:38.0 来源:苏州印刷网 责编:乐轩
- 摘要:
- 苏州日报社印刷中心二期厂房,占地7余亩,总投资约6000万元。二期项目购买引进的“北人45A”无轴传动轮印刷生产线,可同时进行“双纸路”和“三纸路”印刷;所引进的中心第二台CTP机——“爱克发南极星”CTP直接制版机,配置“畅流”数字化照排系统以及“版捷”印前监控管理系统。
【我要印】讯:2007年7月1日,是风雨兼程一路走来、记录着苏州前进的每一个脚印的《苏州日报》创刊60周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李存厚、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助理吴春云、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徐毅英、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周世康、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刘德海、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周跃敏、新华社江苏分社总编辑李灿、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王贵海,市领导沈文祖、杨升华、王鸿声、申建华,友城报社代表日本北国新闻社副社长高泽基等,出席了庆祝大会。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副署长李东东,以及多位曾任苏州市委书记的领导都专门挥毫题词,表示祝贺。
回顾《苏州日报》的60年历程,我市印刷界人士无不深为感慨,认为其60年报史也是一部印刷发展史,还可以说是苏州印刷业60年来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可不,报纸出版最终以印刷体现。《苏州日报》是先后由《新苏州报》、《苏州工农报》、《苏州报》改名而来的,从1949年7月1日起的黑白四开小报,到1993年起的黑白对开大报,再到1993年6月13日起的彩版,2005年起的每天24版彩色大报,再有,从1994年起增加了《姑苏晚报》的出版,2001年起增加了《城市商报》的出版,一步步地充分体现了其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印刷质量的不断提高、印刷能力的不断扩大。
自1949年至1990年,该报一直沿用铅活字捡字、排版、浇版、印刷的技术,操作工艺复杂而繁琐,当时的铅字排版车间相当庞大,每天由数十名工人忙于排、印一张四开小报,生产效率低下。
1990年,报社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中文报纸计算机编排系统——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的“华光四型”汉字照排系统,并引进了胶版印刷机,从而废弃传统的铅字排版印刷,告别铅与火,从1991年3月28日起正式用激光照排、胶版印刷出报。
1993年初,引进彩色出版系统和相关的印刷设备,从当年6月13日起,报纸由黑白版发展成彩色版。
苏州日报社印刷中心,近几年来积极顺应报业强劲的发展需求,审时度势,主动寻求发展机遇,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征地、建厂、添设备,通过对生产基本素质的提升和加强,形成了行业竞争的独到优势。中心现有全省首台进口报用CTP直接制版机,形成7条主力印刷生产线,其中3条为德国产海德堡、罗兰高速轮转报印生产线,1条半海德堡商用印刷生产线。年印量达到7.43亿对开张。
目前,苏州日报社印刷中心主要承印《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所印刷的《苏州日报》,在2007年度“江苏省出版物印制质量奖”评选活动中获得报纸类铜奖。所代印的《人民日报》、《现代快报》,近年来也一直在全国和全省的报业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中心的生产规模、设施装备以及产能业绩和经济效益,均居于全国同档类企业之前列。
中心还以能满足报纸印刷高时效、低价位而精品化的市场需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特殊需求的报业客户主动前去寻求合作,其市场潜力不可低估。
在《苏州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又传来喜讯,印刷中心二期扩建工程于7月3日宣告正式竣工,这标志着苏州日报社印刷中心的印刷规模和印刷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和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刘文洪,在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启动仪式上,共同为“北人”印刷机开机启动按纽。出席仪式的有人民日报出版管理处、江苏省报业协会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全国各地的报业同行、印刷设备企业的代表。
苏州日报社印刷中心二期厂房,占地7余亩,总投资约6000万元。二期项目购买引进的“北人45A”无轴传动轮印刷生产线,可同时进行“双纸路”和“三纸路”印刷;所引进的中心第二台CTP机——“爱克发南极星”CTP直接制版机,配置“畅流”数字化照排系统以及“版捷”印前监控管理系统。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阅读
论丛:对制订印刷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思考
上海数码印刷业现状调研与前瞻思考
政府调控 包装印刷业稳回暖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