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购书有五大特点 盗版不容忽视
2009-08-12 08:53:56.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责编:何溢寰
- 摘要:
-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9亿。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这个图书市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只要每人投入1元,就有9亿元的销售量。它只能是一个潜在的 、亟待开发的原始市场。9亿农民的文化需求要转化成购买力,是需要很多客观条件的,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农民最喜欢什么书,最需要什么书
【我要印】讯:日前,在当地创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农民欢迎的河北省辛集市科技书店员工张玉琢致函本报,说出他经过调查后发现的农民购书的一些特点,本报特此选登,相信这样的调查和总结对从事农村图书出版和发行的同志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农民购书有其特殊性,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读者,不能把城市里的销售需求、销售模式,完全照搬到农村,农村图书市场自有其独有的运作特性。因此,研究一下农民图书消费的特点,准确地为农民提供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粮,满足时代的变化,让农民确确实实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这是需要持续探讨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农民购书注重以下“五性”。
一是实用性。农民购书的首位条件是实用可靠,尤其会选农业科技方面的图书。其购书的目的是解决自己生产或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求得个人生存、事业的发展,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启发或办法,增产增收,致富发家。因此,农业科技图书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农民,针对性要强,内容要集中。要抓住关键点,少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办,避免太多的理论、冗长的分析。有新技术、新做法、新特点,技术含量高,可读性强,便于应用掌握,从而取得现实收益成效。
二是多元性。农民是由多种多样的人群组成的,从事多种行业,多种活动,生活在一家一户之中,是独立的单元经济。由于其文化程度、环境状况、年龄性别、经济水平千差万别,所需的图书也千差万别。他们农闲时购书多一些,农忙时购书少一些;购书时精挑细选,反复比较,不惜花费时间。男性多偏于技术类图书:种植、养殖、机械加工,女性更喜欢生活、家居、艺术、烹饪、保健,倾向性明显。书店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特点,不断调整品种结构,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三是廉价性。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从事着最传统的产业,竞争能力差,利润率低,可供农民随意支配的资金有限,决定了他们必须以节俭型为主。迫于生存的压力,农民购书还不会被列为首选,图书并非生活必需品,缺乏刚性需求。因此,农民购书更是力求经济实惠、物美价廉,追求高性价比。买什么书,他们往往首先看定价,图书价格是影响农民购书的重要因素。他们往往只有在急需时,才舍得花钱购买。一般每本可接受的黄金价格为10元左右。定价20元、30元的图书,他们要反复掂量,慎重考虑,常常会望书兴叹,讨价还价,一旦超过了心理预期,他们往往选择放弃。
四是便利性。在农村,任何一个书店的辐射面一般不会太大,主要辐射到周边的读者群。农村的读者往往到当地的县城、附近的社区就近购买需要的图书,直接、准确、快捷,省时省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尽管可以邮购及网络购书,但一般的农民读者限于条件,还是喜欢传统的购书形式,喜欢亲自到实体书店当面选购,因为可以随见、随买、随读。
农村的读者专门去外地购书是不多见的。集市是农民采购日常生活消费品的主要场所,购书便利也是其中条件之一,因此,要把图书尽力铺到终端去,让农民实现零距离接触。
五是即时性。农民购书一般都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时,立即买来比照书上的讲述去做。他们一般没有藏书,没有积累,遇到问题时,就匆匆忙忙到书店选购。他们一般不注重图书的出版社是否权威,不留心图书的作者是否有名。农产品价格的高低,是农民购买图书的重要因素,什么农产品能卖好价钱,就买什么方面的图书。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图书发行渠道不畅,图书定价偏高,农村的一些地方,盗版图书盛行,不仅有街头游商小贩摆摊叫卖,还有一些有规模的书店公然把盗版书摆上了柜台货架,毫无顾忌地推销出售,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动向。盗版书对农民具有相当的诱惑力。一些农民到书店买书,指名道姓要购买盗版书,这给正版经营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定价78元,盗版卖15元;《新华字典》定价16元,盗版卖3元、5元……盗版的出现,让一些农村读者按定价买书感到诧异、惊奇,甚至觉得吃亏,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希望能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关阅读:
林权改革就是要给农民一份资产性财产
林木成农民增收“银行”
农危改中积极引导农民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