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权力应学会尊重文化习惯
2009-09-05 10:48:41.0 来源:科印网 责编:刘文越
【我要印】讯:有媒体朋友打电话来问我对所谓“汉字美容”的看法。因为最近上网比较少,于是用百度搜索了一下。个人直觉,这次汉字的规范化活动最终恐怕要出现有关方面自娱自乐的结果。
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主要是因为,文化习惯和行政命令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合拍的现象。尽管教育部可以通令全国将相关的四十四个汉字更改过来,同时要求全体国民改变写法,但是,大家能不能改得过来,或者说是不是愿意改过来,是值得斟酌的。中国有十三亿人,动则强迫大家更改自己数十年的书写习惯,这不是当领导的脑袋一热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十多年以后,所谓“汉字美容”的方案还没有被大多数国民所接受,那么有关方面是自造了一次文化尴尬。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的六十年间,汉字被改来改去,已经被折腾了很多次。这,不仅给大家造成了巨大的不便,而且导致文化传播上的麻烦。今天一些六十岁以上的人,应该都还记得当年把“遇”写成“迂”的那次改革。在我身边,不少人至今还使用那次“文字改革”(我觉得叫文字折腾还差不多)的“规范字”。这些人在阅读今天的报刊杂志时,是不是会遇到不便?我想,那是当然的事情。
我还注意到,这次的“汉字美容”。自己又“被赞成”了一次。有专家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公开表示,赞成《通用汉字规范表》的人达到了67%。这个数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大家都感到惊讶。原因是,在网上的相关调查中,有接近90%的人对此持反对意见。不仅如此,大批的网友直言这是“瞎折腾”。有人因此发问道:“难道,专家所说的民意调查,是在非网民中间展开的吗?”
此次的“汉字美容”,所涉及的还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即:文化教育部门在制定方案,是不是尽可能采取了科学的决策方式。如果一项涉及十数亿人文化生活和习惯的改革没有有效征集大家的意见,却草率推出所谓改革方案,这种做法是不是会成功?众所周知,这四十四个汉字一旦被确定必须更改,国内的所有字典和辞书必然要做出新的修订和调整,原有书店里的辞书必须全部下架。这种浪费,除了印刷厂自己会双手赞成,其他人,恐怕是都要反对的。
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在网上有的是公众发表意见的方式和方法。从前的决策,制定方案的人往往不晓得民间的意思,也无从了解更多的人的想法。但是今天,大家的反应一目了然。基于这种原因,各类伤筋动骨的所谓改革,尤其是牵涉到文化和生活习惯方面的改革应该慎重行事。推出各类改革方案并不难,问题在于是否必须和必要。脑袋一拍方案就“诏令全国”固然很爽,在民间惹成笑话就未必不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生活习俗与文化权力之间,往往要发生摩擦和碰撞。比如头几年有人提出要给民间艺人都发“上岗证”或者说从业证,比如说有人要求大家今后取名字都取容易识别的字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是一种关心和关怀,但是一旦实施下来,无不会造成这样那样的乱象。我个人觉得,文化权力应该学会尊重大家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文化风俗上的一些习惯。某些看起来十分正确的做法,却因为不尊重客观现实而容易造成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变甚至是灾难。这,恐怕不是空穴来风吧。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相关新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