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产业组织演变带动包装印刷业发展
2009-09-07 09:04:52.0 来源:中山日报 责编:喻小唛
- 摘要:
-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政府在产业组织方面的作用为研究背景,其理论出发点是解决竞争与垄断的矛盾(马歇尔冲突),即如何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又防止因过分追求规模经济而形成垄断,从而妨碍竞争,其核心内容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
【我要印】讯:"十一五"期间,中山市产业组织方面出现了三大重要转变。一是工业行业由注重商品产销向注重品牌建设转变;二是经济发展重点由工业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变;三是产业结构由轻型化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转变。
■ 通过十多年的战略性调整,我市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初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弱到强"的战略性转变。当前我市产业组织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确立了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第二,产业集中度增强。第三,产业链延伸促使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产业组织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歇尔提出来的。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论及生产要素时,在原来的土地、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生产要素概念——组织。他把组织看作是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要素,其组织概念的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个企业间的组织、不同产业间的组织以及政府组织等。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政府在产业组织方面的作用为研究背景,其理论出发点是解决竞争与垄断的矛盾(马歇尔冲突),即如何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又防止因过分追求规模经济而形成垄断,从而妨碍竞争,其核心内容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
■ 我市产业组织演变的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组织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山的产业发展是以市属工业为主体,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两翼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九五”期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我市开始有意识地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的发展,选定了家电、纺织、化工、新型建材、包装印刷、电子、冶金机械、食品、医药等九大支柱产业,并重点支持发展威力、玻璃、包装印刷、千叶、化工钢管、咀香园、电子、粤中船舶、建筑材料、精细化工等13个企业集团。以市属国有企业为主导的集团化发展战略正是该时期的产业组织政策的重点,也是中山区别于南海 (发展模式为“个体私营经济”)、东莞(发展模式为“三来一补”)、顺德(发展模式为“乡镇企业”)产业组织模式的重要特征。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十五”计划末期。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内通货紧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1997年市政府出台了《中山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1998 年开始实施以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1999年提出了“工业立市”的战略决策,配套出台了规模用电优惠、技改贷款贴息等措施;同年,提出了“建立以一区一园三基地为龙头,以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化工、金属制造、服装纺织五大支柱产业为依托,以区域特色工业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第三阶段,“十一五”规划初期至现在。“十一五”期间,中山市产业组织方面出现了三大重要转变。一是工业行业由注重商品产销向注重品牌建设转变;二是经济发展重点由工业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变;三是产业结构由轻型化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转变。2008年中山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11.9 亿元,年均增长14.6%;装备制造业产值为998.5 亿元,年均增长16.8%。拥有22 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1个省级专业镇、7个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累计获得国家、省名牌名标、免检产品342个,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从2007 年起每年设立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3900万元,重点支持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集聚区、关键领域发展;有13个镇区配套安排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资金总额超过2600 万元。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市服务业规模快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8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14亿元,年均增长18.3%,增速继续居全省第2位。
■ 我市产业组织的主要特点
通过十多年的战略性调整,我市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初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弱到强”的战略性转变。
当前我市产业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确立了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自1998年实施公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以来,我市公有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逐年下降,国有经济逐渐退出了竞争领域;同时,外资和个体私营经济成分日益扩大,对工业发展起主导作用。2008年注册的个体和私营企业161187家,比2005 年增加了37182家。民营企业在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质量效益不断提高。2008年民营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337.87 亿元, 同比增长21.8%,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10.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
○第二,产业集中度增强。我市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化学工业、金属制品、纺织服装五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97 年的44% 提高到2007 年的68.3% 。同时,古镇灯饰、小榄五金、沙溪服装、大涌家具、南头家电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古镇灯饰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被评为“中国灯饰之都”,小榄镇拥有“中国五金生产基地”称号,火炬开发区同时拥有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等五个称号。
○第三,产业链延伸促使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在区域特色经济的带动下,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如沙溪休闲服带动纺织业的化纤、棉纱制造、织布、整染业;家具行业带动木材加工、石材加工、油漆涂料和五金铰链业;食品制造业带动了酒类、酱油、味料、肠衣加工行业及农业种养业;燃气具、灯饰、家电带动五金制品、玻璃加工业。产业链的延伸促使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组织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