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化”是印刷行业宏观调整的当务之急
2009-09-22 10:11:01.0 来源:必胜网 责编:刘文越
- 摘要:
-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出现逼着每一家印刷企业要做出调整,同样也逼着整个行业要做出调整。我们必须直面印刷生产能力“去库存化”的问题,这是印刷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
【我要印】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印刷工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业务量在减少,经济效益在下滑。政府在降低设备进口关税、提高出口退税率、放宽对中小企业信贷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但生产能力的“去库存化”应该是宏观调整的关键,唯如此,才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印刷企业生存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提升印刷企业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政府的鼓励下,中国的印刷工业有了长足进步。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我国的印刷工业产值已经达到4750亿人民币,几乎是1979年改革开放第一年47.97亿的一百倍。印刷企业的资产规模在壮大、印刷设备的先进程度在提升、印刷产品的质量稳步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大有改善。更令人高兴的是,中国的印刷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正不断地扩大着海外印刷任务的比重,已经成为世界印刷产品的加工基地之一。
但是,发展过速,生产能力的扩张大于市场需求势必导致生产能力放空,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下滑。这也应验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所说的话:“某一行业,当许多富商都投入资本时,由于彼此竞争,自然会降低这一行业的利润。一个社会的各个行业,如果资本都同样增加,那么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所有行业的利润都下降。”
为了应对危机,所有的印刷企业都应该加紧苦练内功,应该努力降本增效,应该在提升员工队伍的素质上下功夫,应该合理调整企业的市场定位,……。这一切毫无疑问地都需要我们去做。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应该从宏观着手,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达到“去库存化”的目的,通过市场这双无形之手,引导行业走上供求相对平衡的道路。否则,局部的努力无力去扭转全局性的供大于求,最终依然难免灭顶之灾,区别可能仅在于早晚而己。
所谓“去库存化”,就是有效地淘汰落后的印刷生产能力。
经济的发展必定是先进淘汰落后,只有摒弃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企业才有可能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获得重生。一味地以低价搞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最终结果必定是既损人,又不利己,把整个行业拖入漩涡。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主持2009年度的印刷经营许可证核检时,就因为企业主动不申报与政府因为申报单位不合格而不予审批,一下淘汰了706家印刷企业,占到全部工商注册登记数(5143家)的13.7%,有效淘汰了印刷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
上海市内专事书刊印刷的上海市印刷集团公司也是主动调整下属企业,把原先的十多家印刷企业逐渐地整合、压缩到3家企业,保留下“中华印刷”、“商务印刷”、“新华印刷”等三个品牌,分别从事传统书刊印刷、特种印刷与保密印刷。经过这样的整顿,保留下来的企业更为强大,增加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因为做到了集团内的下属企业差异化经营,同样避免了内部为了承接印刷业务而大打价格战。
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主动“去库存化”对所在地区的印刷业逐渐回归到合理工价、减少恶性竞争肯定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所谓“去库存化”,还要求我们有目的的调整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学家郎咸平对时下的制造业说过这样一番话:“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决战。在产业链中,‘制造’环节的价值最低。”
事实也是这样,书刊印刷作为出版产业链中的纸媒介图书制造环节,它所获得的利润在由编印发三者组织的产业链中是最低的。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大,但企业的获利却越来越少。即使是相比于书刊印刷获利情况要好的包装印刷,它也是为他人的产品提供嫁衣裳,同样属于整个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相比于它所服务的上游企业,它的利润率还是低的。因此,在生产能力上主动地“去库存化”的同时,我们还得认真思考印刷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上游行业提供更多的咨询与服务。
比如,票据印刷企业主动地为上游单位提供数据库服务;社会商业印刷企业主动地为上游单位提供设计服务;甚至,包装印刷企业主动地为上游单位提供产品的采购与分装服务。总之,制造性企业只有不一味地固守传统的经营方式,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相比于招商引资,“去库存化”是个痛苦的过程。这是对现有生产能力的削减,是对已经习惯的生产方式与盈利模式的调整,对政府的税务收入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减收影响。但是,面对经济危机,这一步又非走不可,而且是主动走比被动走要好,早走比晚走要好。
在印刷业的“去库存化”问题上,关键在于从政府到业界对印刷行业的供求关系现状要有共识。如果至今依旧认为印刷是“朝阳行业”,在发展印刷园区、招商引资上一如既往的采取热情有加的态度,那“去库存化”的目标自然难以实现,期待改善印刷行业经营环境的目标也难以得到实现。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我们国内存在着地区间的差别,内陆地区可能确实还有发展印刷的要求,而沿海地区则有着向内地转移的要求。但无论如何必须承认: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印刷业现在的基本面是供过于求,印刷业已经到了对行业状况主动进行梳理和调整的阶段。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出现逼着每一家印刷企业要做出调整,同样也逼着整个行业要做出调整。我们必须直面印刷生产能力“去库存化”的问题,这是印刷行业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关新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