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对新图书出版业的贡献 推动新文字的发展
2009-09-30 11:12:35.0 来源:慧聪印刷网 责编:何溢寰
- 摘要:
- 蔡元培自20岁时到“古越藏书楼”主人、同乡徐树兰家帮助校阅《周易小义》《群书检补》《重论文斋笔录》等书,到主编《俄事警闻》杂志,执掌北京大学期间,出版了传达学校规章、法令、集会通知的公报性质的《北京大学日刊》,以及根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出版了研究阐发中西学术的学术性刊物《北京大学月刊》,在三次留学过程中为商务印书馆编书以筹措留学经费,最终病逝于香港。他的出版理念与实践是与时俱进的,值得学习、继承和发扬。可以说蔡元培的一生与中国出版界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中国新图书出版业亦借重蔡元培抹上了一层亮丽的色彩。
1918年,蔡元培邀约胡适、沈尹默、刘复等人发起编印《常识丛书》,并亲自手拟《常识丛书》编辑会简章八条,规定该会所编丛书,分为普通、特别两类。普通类以普罗大众所必需知识为范围,其内容为语典,国语文选,古书今译,中外地理、历史,中外风俗记,欧战纪事及其他各种科学;特别类以国外侨工特别需要知识为范围,其内容为侨工常识,侨工卫生,侨工历史,侨工组织,侨工小说,工会组织,工人经济等,并决定会外人员所编之稿,编辑会收受的同时,有订正之责。编成各册,由商务印书馆任印。其版权或售或赁,由编辑者临时定之。该套丛书为提高社会一般公众的文化水准,促进我国新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新式标点符号的推行,文言文的出版物时过境迁,用白话文写作的图书逐渐在出版界取得主导地位。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文字的因循守旧与开拓创新并不是一个已然解决了的问题,它在一定的程度上表征着新旧两种学术思潮的激烈交锋,并且与教育的普及、文化的延续、学术的发展、出版物的形式与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鉴于此,1937年蔡元培以其在教育界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联合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共688人发布“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指出:
简单地说,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是没有四声符号麻烦的新文字,是解脱一切方言独裁的新文字,这种新文字,现在已经出现了。
以下是我们所要建议的具体方法:
(一)每一个方言的新文字方案成立后,我们首先要根据这方案编辑最廉价的课本指导书。
(二)课本编成后,即着手运用各级学校、民众学校、识字学校、夜课学校、补习学校、讲习会,培养新文字的教师,凡学会新文字的人都有教人的义务。
(三)为着要使学过新文字的人继续学习起见,我们要出:高级课本、报纸、小说、诗歌、各科小丛书、新文字连环画、新文字的辞典、北方话与其他方言对照读物。
(四)根据新文字方案创制文字速写并创制新文字打字机。
(五)对于用汉字编印的书报,我们主张:一、文字大众化;二、横排;三、采用新文字报头;四、新文字汉字对照的读物另辟一栏。
……蔡元培等人提出的以上建议虽然在某些技术层面上观点有失偏颇,但总体上对普及大众教育、促进中国新图书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是有所裨益的。可惜的是当时中国时局不靖,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出版界遭受重创,出版业严重萎缩,失去了生存、发展的社会空间。覆巢之下无完卵,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的状况下,蔡元培等人的良好愿望也就只能“束之高阁”了。
在出版界,作者请名人为书撰写序跋,对提高图书品位、扩大图书影响力具有独特的作用。蔡元培为许多图书写过序和跋。据笔者粗略统计,收入《蔡元培全集》(1~7卷)中的序、跋约有150篇,主题涉及文、哲、理、农、医等学科领域。当然,由于人情等原因,其中不乏应景之作。但蔡元培对自己看重的图书,则在撰写序、跋的过程中倾其心力,字里行间表露出深邃的学识与真知灼见。例如,在1934~1935年期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赵家璧等人策划编辑了《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丛书》,内容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文艺理论等方面,意欲请蔡元培先生撰写一篇《总序》。当赵家璧将这套丛书的编辑意图、计划、内容、筹备经过和已聘定的编选者名单告诉蔡元培后,他极为高兴,认为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欣然同意作序。蔡元培在《总序》一文中认为,欧洲近代文化,都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中国到了近代,“非有一种复兴运动,不能振发起衰,五四的新文学运动,就是复兴的开始”。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