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茵“蹦极”启示录
2009-10-27 09:51:15.0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责编:喻小唛
- 摘要:
- 首富桂冠和丑闻缠身是最容易被人记住的。张茵遭遇的,似乎是中国明星富豪必须遭遇的考验。只是有人在考验中被发现个人或企业存有更严重的问题,甚至面临“落马”的可能,而有人则因祸得福,在压抑中洗去了此前的偏执和狂狷,由青涩走向成熟。这是张茵“蹦极”的最大隐喻。
“幸运”可以成为成功者的谦词,却不宜成为落后者揶揄成功者的藉口。这也不难理解,两年后当新的一轮经济危机来袭时,玖龙又一次见机行事--移师国内,而当初的感叹者始终是一筹莫展、一声叹息。
2006年被称为“银行上市年”。与大型国企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企的生存和成长空间被挤压。一年后这一现象更为明显--2007年A股市场共有125只新股上市,其中沪市25家大公司募资4000亿元,深市中小板100家中小企业募资仅为390亿元,不足沪市的1/10。“国进民退”这一词汇开始流行。
聪明者从张茵身上得到的启发是,与其等首富成为板上钉钉时拿来仰视,不如在他(她)还是个首富坯子的时候,去挖掘、学习甚至模仿其商业模式。
“V”型路线中的收获
2007年是财富泡沫剧增的年份,这似乎正是危机将要到来的前兆,不过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是杞人忧天。玖龙的股价在2007年最高峰时摸高到了近27港元。
一年后的2008年10月,全球金融海啸酣畅的发作期,玖龙最低跌到了0.7港元。与一年前的最高位相比,缩水幅度达97%,或者说玖龙的股票被打0.3折“大甩卖”!
2008年无疑是张茵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年。股价急剧缩水引发信任危机甚至年终“玖龙破产”消息流传,“两会”期间她的引发争议的言论,“血汗工厂”风波,以及父亲的去世等等,无不令其身心疲惫。她的一些作法也一度为人所诟病。
使其成为众矢之的,是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她在提案中的3点建议--建议劳动密集型企业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建议降低富人税负,建议对进口选择高效节能环保设备的企业,免征5-7年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此言一出,一片哗然。在媒体的传播效应下, “为富不仁”、“富人阶层代言人”等帽子都扣到了张茵的头上。
《福布斯》杂志网站很快刊登了这一消息,题为“中国首富要求所得税减额”。文章称,在中国,有关“穷人”和“富人”之间的话题总能引发讨论,中国女首富张茵提出了“减税”这一敏感建议。换句话说,“张茵”更像一个代号,向张茵拍过来的“砖头”更像是砸向整个富人群体。
事件刚刚平息不久,2008年4月中旬,香港又出现情况--香港民间团体发布SACOM(大学师生监察无良企业行动)的《2008年首季香港上市企业内地血汗工厂报告》上,5家企业榜上有名,玖龙纸业赫然在列。舆论再度哗然。张茵大怒,称香港这一民间组织是“无良组织”,随后请广东省总工会介入调查,5月初公布的调查结论是:玖龙并非“血汗工厂”,工厂伙食、住宿条件尚佳。这一举措令外面更为嘲讽。
2009年10月,玖龙股价回升至超过10港元,与一年前的最低点相比,涨幅近15倍。实现这一大反转的正是她在危机中的自我变革。实际上,当2008年年中她被群起攻击时,同时在做的是不断增持自家股票以提振股价颓势。后来虽然发现此举并不怎么奏效,但却逼迫她作出了将外销与内销的“八二开”对调为“二八开”的决定。这是一项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决策,可是在合适的时间段里作出合适的决策,并非一件易事。
张茵的及时拯救了玖龙,这使得玖龙的下半财年(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盈利超过13亿元,比上半财年(2008年7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3亿元增长了3倍多,这是玖龙股价回升的主要推力。
如今的张茵显然成熟了许多。不再有2003年初上榜时的惊慌,不再有风波缠身时试图“拉拢记者”的愚蠢行为;大风大浪之后,她的大儿子刘晋嵩于2009年8月也如期成为玖龙的执行董事,玖龙在天津和重庆的巨型项目也陆续开工,可谓否极泰来。
首富桂冠和丑闻缠身是最容易被人记住的。张茵遭遇的,似乎是中国明星富豪必须遭遇的考验。只是有人在考验中被发现个人或企业存有更严重的问题,甚至面临“落马”的可能,而有人则因祸得福,在压抑中洗去了此前的偏执和狂狷,由青涩走向成熟。这是张茵“蹦极”的最大隐喻。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