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潜规则”泛滥:卖版面 登软文 红包评论
2010-01-06 10:27:42.0 来源:青年报 责编:喻小唛
- 摘要:
- 在《上海采风》改版第一期上刊登了《名人争说周立波》《上海,是不是“文艺批评重镇”》等重头文章。刘巽达透露,这些文章都通过了文联各协会秘书长的讨论。现在一些杂志名义上属于某部门,其实关系已经十分松散,如何监管杂志运行,已成当务之急。
【CPP114】讯:上海文联主办的《上海采风》杂志自今年1月起全新改版,主编刘巽达4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公开宣称,该杂志将是一份“严肃的、高尚的”的杂志,并且杜绝红包评论和卖版面的现象。此种表态,在杂志“潜规则”泛滥的今日,显得振聋发聩。“潜规则”究竟已经猖狂到何种地步?又有什么规避之策?记者4日对此进行了调查。
【乱相】
“现在谁不这么干?”
中国杂志卖版面现象究竟有多严重,活跃于各论坛的所谓“论文代理人”最清楚不过。记者就认识这么一个代理人,他透露,上个月他的收入超过了3000元。这笔收入是怎么构成的呢?据这个代理人说,按照现在很多杂志的明码标价,在普通的省级期刊发表5000字,收费600元左右,而国家级核心期刊则是2000元起价。3000元的月收入就每篇论文收取10%介绍费构成的,“上个月我起码介绍了二十几篇论文吧。现在很多杂志都这么干!”
记者了解到,如果说“潜规则”一词还有点羞羞答答的意思,那现在杂志卖版面早已公开化。去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报告文学》公开卖稿一事,其实是冰山一角。对于一些人文社科类杂志来说,还有一块收益来自于“红包评论”。某些文学新人写了新书,需要有人来吹捧,于是花钱请评论家写文章,又花钱请杂志刊登。这就是所谓“红包评论”。据悉,评论家收费按名气大小不一,而杂志收费则比论文略低。
【探因】
“不让登广告就登软文”
在某评论类杂志工作的叶先生平时又做记者,又当编辑,每个月收入3000元不到。“这还算好的呢!如果不做红包评论,我们真的要喝西北风了!”叶先生说。叶先生所在的杂志在十几年前还不用为生计发愁,有当地文联作协的支持,每年都会有数十万补助。后来文学式微,发行量下滑,看到影响小了,有关方面随之减少了补助。“现在他们每年就给十几万,而杂志运行要五六十万,不卖版面怎么行呢?”
另一个因素是国家对杂志广告审查严格。叶先生告诉记者,按照规定,他们的杂志每期最多只能登一则酒类广告,烟草广告则被禁止。“不让登广告,就登软文,两者收费其实差不多。”
全国这么多杂志在卖版面,版面依然供不应求,这主要是因为学校评研究生学位规定受凭者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些论文十分拙劣,就必须花钱刊登。这就有了一块很大的市场需求。
【解决】
杂志运营谁来监管?
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国家对卖版面和红包评论是禁止的。记者当天了解到,早在200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发布了《关于禁止收费约稿编印图书和期刊的通知》,明确指出,任何出版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手段向供稿个人和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而刘巽达先生之所以能做这番有底气的表态,多少因为他所主编的《上海采风》杂志,运营经费80%由上海文联承担。“我们这份杂志面对的是全国的文学、艺术、文化界,仅上海文联的会员就有14000人。上海文联必须对他们拥有话剧权。”
但是显然并非所有部门对于话语权都这么迫切,因此得不到更多资金支持的杂志,只有另找门路。据记者所知,有些内部混乱的杂志,原先民主的选稿制度已被破坏,登哪些稿件,往往是一两个人说了算,这显而易见地影响了杂志质量,并给卖版面和红包评论等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上海采风》改版第一期上刊登了《名人争说周立波》《上海,是不是“文艺批评重镇”》等重头文章。刘巽达透露,这些文章都通过了文联各协会秘书长的讨论。现在一些杂志名义上属于某部门,其实关系已经十分松散,如何监管杂志运行,已成当务之急。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山寨”杂志冲击正规出版市场
时代等4家杂志出版商将联合创建在线杂志商店
日本杂志出版的转型趋势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