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图书应有建设性设计
2010-01-13 00:00:00.0 来源:人民网 责编:Quincy
- 摘要:
- 一本好书不仅在于设计的新颖,更在于书的内容编排与整体关系贴切,十分清晰地读到内容。一本好设计的书,能够让读者在流畅、有趣的阅读中感受到设计的美感和文本语境的充分表达,并为读者创造回味联想的可能。
书籍设计不是简单的装帧,看上去很美还不够——
【CPP114】讯:中国的书籍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书籍设计有了全新的面貌,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书籍设计家,他们的作品已走进世界艺术之林,自2003年至今,中国的书籍设计每年都有获得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奖的佳作。这也许是书卷艺术尚未被时下流行的电子载体吞没的根本原因之一吧。面对新的时代,纸面载体是否还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设计师怎样设计出“读来有趣,受之有益”的书,使阅读者通过眼视、手触、心读感受纸面载体的魅力。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界,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长期以来,出版人过度强调书的封面功能,而忽略对文本阅读设计和物化功能兑现的有力投入。文本信息架构观念老化、无创意的编辑思路、缺乏组织具有欣赏价值的精美插图的编辑欲望。科技类书籍没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图像和数据的视觉化解读;人文类书籍从形式到排式大量抄袭复制,不鼓励原创,不愿投入力量组织专家投入创作,甚至为了省力省成本从网络中下载低质量图像照用不误,书籍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儿童类读物不研究符合儿童心理的具有生动表情的表现形式;艺术类读物更缺乏富有个性和新阅读形态的尝试,专业价值不认同,设计师的劳动价值被所谓节约成本一再缩水,无视设计报酬甚至虚化,不能全方位保护设计师权益;国家级权威性、专业性的书籍设计大展奖项被取消,严重阻碍专业队伍建设和专业水平向纵深发展……
解决之道在于从观念上对书籍设计有新认知,引发出版业、设计界、印制纸张行业、流通行业共同探讨。
当今的中国书籍设计正以一种不断反省、进取、求新的姿态面对读者,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的设计。那种内容与形式、主角与配角本末倒置的问题,即所谓超越文本主题的修饰,引发人们的反思。越来越多有品位的出版人更重书籍本身的价值,而非靠漂亮的一张外皮来取悦读者,或一副唬人的包装来虚张声势。
一本好设计的书,能够让读者在流畅、有趣的阅读中感受到设计的美感和文本语境的充分表达,并为读者创造回味联想的可能。无论是繁复还是简约的设计,均要符合文本主题,任何设计均要有个“度”,并与之表现对象内涵相吻合——不管是具象思维还是抽象设计。其实,书籍市场需求并非大一统,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内涵需要制定相对应的出版定位和编辑思路。凡是编辑观念和审美追求有想法的出版社或工作室,他们出版的书,大多数能得到读者欢迎,并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设计师与编辑人员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就会激活富有新意的火花。
对于书籍设计者来说,长期以来的装帧观念,使自己认知的职权范围非常狭窄,阻碍了就文本进行有建设性的设计努力。当你想为文本增添触类旁通的视觉信息或强调为阅读提供高质量的视觉图像、想为提升阅读性而建议文本构架有阅读层次、想为传递节奏增加必要的空白和隔页、想为让读者愉快健康的阅读而建议取用人性化材质……均会因成本提高、有碍书价预设等原因而被拒绝。相信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不会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凌驾于主题之上,反而会为提升书的阅读价值付出心力和精力,这才符合“设计者”的称号。
书的本质不言而喻固然是阅读,但不仅仅指的是视读——一种过去认识的纯粹文字阅读,其实还包括形态阅读、触感阅读、交互阅读、聆听阅读……即使是视觉阅读,也有图品、字型、编排、空间、节奏、层次欣赏;还有信息戏剧化设计语言和语法领悟、联想启迪展现以及阅读美感享受。一本好书不仅是信息传声筒,更是影响内心和周边心象物境的生命体。
总而言之,书籍设计不只封面好看,而是整体概念的完整,一本好书不仅在于设计的新颖,更在于书的内容编排与整体关系贴切,十分清晰地读到内容。设计师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各种相关素材的寻找,图像的配置,字体和文字群在空间内的安排和时间上的游走,文本传达结构的处理,信息阅读之五感来诠释作品。设计师把书籍当作一个舞台,在尊重文本准确传达的基础上,去精心演绎主题,以传达文本内涵的最佳传达,这就是设计师的职责。
21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师们将担任怎样的角色,演出怎样精彩的“书戏”来?大家拭目以待。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2009年年度包装设计作品回顾
域外书装
美编如何装点书籍的“脸面”
《关于彼岸的一切》用装帧抹上香味
图为作者设计的《梅兰芳全传》
【CPP114】讯:中国的书籍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书籍设计有了全新的面貌,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书籍设计家,他们的作品已走进世界艺术之林,自2003年至今,中国的书籍设计每年都有获得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奖的佳作。这也许是书卷艺术尚未被时下流行的电子载体吞没的根本原因之一吧。面对新的时代,纸面载体是否还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设计师怎样设计出“读来有趣,受之有益”的书,使阅读者通过眼视、手触、心读感受纸面载体的魅力。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界,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长期以来,出版人过度强调书的封面功能,而忽略对文本阅读设计和物化功能兑现的有力投入。文本信息架构观念老化、无创意的编辑思路、缺乏组织具有欣赏价值的精美插图的编辑欲望。科技类书籍没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图像和数据的视觉化解读;人文类书籍从形式到排式大量抄袭复制,不鼓励原创,不愿投入力量组织专家投入创作,甚至为了省力省成本从网络中下载低质量图像照用不误,书籍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儿童类读物不研究符合儿童心理的具有生动表情的表现形式;艺术类读物更缺乏富有个性和新阅读形态的尝试,专业价值不认同,设计师的劳动价值被所谓节约成本一再缩水,无视设计报酬甚至虚化,不能全方位保护设计师权益;国家级权威性、专业性的书籍设计大展奖项被取消,严重阻碍专业队伍建设和专业水平向纵深发展……
解决之道在于从观念上对书籍设计有新认知,引发出版业、设计界、印制纸张行业、流通行业共同探讨。
当今的中国书籍设计正以一种不断反省、进取、求新的姿态面对读者,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的设计。那种内容与形式、主角与配角本末倒置的问题,即所谓超越文本主题的修饰,引发人们的反思。越来越多有品位的出版人更重书籍本身的价值,而非靠漂亮的一张外皮来取悦读者,或一副唬人的包装来虚张声势。
一本好设计的书,能够让读者在流畅、有趣的阅读中感受到设计的美感和文本语境的充分表达,并为读者创造回味联想的可能。无论是繁复还是简约的设计,均要符合文本主题,任何设计均要有个“度”,并与之表现对象内涵相吻合——不管是具象思维还是抽象设计。其实,书籍市场需求并非大一统,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内涵需要制定相对应的出版定位和编辑思路。凡是编辑观念和审美追求有想法的出版社或工作室,他们出版的书,大多数能得到读者欢迎,并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设计师与编辑人员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就会激活富有新意的火花。
对于书籍设计者来说,长期以来的装帧观念,使自己认知的职权范围非常狭窄,阻碍了就文本进行有建设性的设计努力。当你想为文本增添触类旁通的视觉信息或强调为阅读提供高质量的视觉图像、想为提升阅读性而建议文本构架有阅读层次、想为传递节奏增加必要的空白和隔页、想为让读者愉快健康的阅读而建议取用人性化材质……均会因成本提高、有碍书价预设等原因而被拒绝。相信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不会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凌驾于主题之上,反而会为提升书的阅读价值付出心力和精力,这才符合“设计者”的称号。
书的本质不言而喻固然是阅读,但不仅仅指的是视读——一种过去认识的纯粹文字阅读,其实还包括形态阅读、触感阅读、交互阅读、聆听阅读……即使是视觉阅读,也有图品、字型、编排、空间、节奏、层次欣赏;还有信息戏剧化设计语言和语法领悟、联想启迪展现以及阅读美感享受。一本好书不仅是信息传声筒,更是影响内心和周边心象物境的生命体。
总而言之,书籍设计不只封面好看,而是整体概念的完整,一本好书不仅在于设计的新颖,更在于书的内容编排与整体关系贴切,十分清晰地读到内容。设计师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各种相关素材的寻找,图像的配置,字体和文字群在空间内的安排和时间上的游走,文本传达结构的处理,信息阅读之五感来诠释作品。设计师把书籍当作一个舞台,在尊重文本准确传达的基础上,去精心演绎主题,以传达文本内涵的最佳传达,这就是设计师的职责。
21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师们将担任怎样的角色,演出怎样精彩的“书戏”来?大家拭目以待。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2009年年度包装设计作品回顾
域外书装
美编如何装点书籍的“脸面”
《关于彼岸的一切》用装帧抹上香味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