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木版水印技艺
2010-02-04 11:39:43.0 来源:档案春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原本册页散佚的这两部传世画谱,集朵云轩多年之力得以复现,1989年送莱比锡国际艺术图书展展出,引起轰动。评奖时,评委会选中了这套明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他们甚至觉得以莱比锡有史以来的最高金奖都不足以表彰,因此特意破例设置了一个“国家大奖”郑重授予朵云轩——他们始终无法理解中国人如何印出这样的作品,怎么放大都看不到任何网点,完全像原件一样。
【CPP114】讯:百年来,朵云轩累积下了丰富的书画藏品,可谓吸纳了千年的水墨灵气,其中精湛的木版水印技艺在为这些传世之宝以复本形式流传于民间的同时,也平添了诸多传奇。
海上朵云
1900年7月,八国联军侵华的前夕,《申报》在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连续几天刊登消息,对一家小笺扇庄“朵云轩”即将在上海开张的消息广而告之。然而不出几年,朵云轩手工印制的信笺和扇面,已渐渐成为上海文人雅士、社会贤达的私爱。
雅逸的“朵云”二字,源出五代韦陟,他常以五彩笺纸书信,落款字若五朵云,后人因称书信为“朵云”。朵云轩的创始人借了这个雅名,从自制自印笺、扇的小业着手,渐渐发展为大规模的木版水印工坊,由木版水印扩及艺术出版,又以书画经营为核心,进行艺术品收藏、拍卖,发展壮大成为海上赫赫有名的水印制作和书画经营之家。如今在上海繁华的南京东路上,朵云轩的百年老店立在那里,门前的匾额上集自米芾书体的“朵云轩”三字俊迈清朗,在熙攘的人流中显出几分不流于俗的古意高迈。
而在避开了人群的一隅,上海书画出版社后院的一座小楼里,黯淡的光线映照着二楼楼梯口对面墙壁的一块木头牌子,上面镂了一行沉水般的阴文隶字:木版水印。这个面貌朴素的工作室就是被外界誉为印刷“活化石”的木版水印技术的载体。除了上海的朵云轩,就只有北京的老字号荣宝斋仍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木版水印技艺,二者因此被书画界并称为“南朵北荣”。
最左边的一间弥散着雾气的,是还算宽敞的水印工作室。进门处两台加湿器哧哧喷着白雾,这让室内看上去有些恍惚,几座长条的旧工作台摆放得像从前的车间,几位长者和年轻的女孩子各自埋头就着台上的小灯或绘或印。为了保证水印间充分的空气湿度,这里常年开着加湿器,四面窗户紧闭,到了夏天空调也不能开。
窗外是饱湿的浓荫,靠窗坐着的69岁的楼杏珍是现在水印间里年纪最大的老师傅,退休后返聘来这里继续带学生。她现在带的学生是4位年轻漂亮的小姑娘,算起来,这几个年轻人应该是她带的第三代学生了。这些学生现在大多还在三年学徒的初级阶段,她们翻着玉扣纸,印些画片、笺纸打基本功。而坐在她们前面的林玉晴,是楼杏珍这代老师傅们带出的第一代弟子,她在这间水印室工作已有30多年,如今是水印室罩唯一的一位技师。林玉晴右手握着一粗一细两枝毛笔,为面前金笺纸上的画幅作最后的一道细致润色。笔罢,尺幅展开,彩绘辉煌,那是复制的任伯年传世的皇皇巨制——《群仙祝寿图》。
镂象于木印之素纸
郑名川是朵云轩木版水印室主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他研习的是国画花鸟,来到朵云轩木版水印工作室已经8年。他告诉我们,眼下正在制作的这组任伯年《群仙祝寿图》高2.1米,宽7.2米,在尺幅上将是木版水印史上的大型精品之最,从2001年开始着手到现在已经断断续续耗费了他们六七年的时间,估计到2010年方可完工,届时将是现今木版水印工艺传世的扛鼎之作。《群仙祝寿图》仅勾描每一位人物的费时都难以计量,郑名川曾拿给我看他勾描的其中一丛草叶的纸稿,叶脉错综,交叠繁复,看得人咋舌,勾描这一块就费了他近两月的时间。而勾描之后每一位人物的刻版费时也长达十多个工作日,全幅《群仙祝寿图》十二屏条的画面中,精雕细琢的人物多达46个,更不消说人物之外的仙山楼阁、灵石异草、珍禽瑞兽。其工艺的细致繁复、设色缤纷,仅人物头上一点指甲大小的花朵或草藤上的几笔漫兴戏墨都得单独为它们刻一块色版……如此功夫,只消想想那一堆近2000块琐碎堆砌、大小形状各异的雕版就可知一二。
在二楼西头绘稿勾描的工作室里,小姑娘孔妮延在台灯下悉心运笔。拿到原稿之后,她一般需要对照原稿作一幅细致的摹稿用作印样,同时也通过临摹加深理解作品设色用墨的程序和一些微妙细节,以便于合理分版。分好版后,用半透明的雁皮纸覆盖于胶片勾摹稿上,将整幅画作分成若干幅独立的“饾版”或“拱花”稿描摹于雁皮纸上。
孔妮延拿着一方绵薄轻透的雁皮纸摇了摇说:“这雁皮纸细滑不化墨,现在已经比较稀缺了。”我曾听说日本越前的雁皮纸耐水而不蛀,可存千年。孔妮延是去年大学毕业后来这里的,因为专业就是国画花鸟,她觉得这里没有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琐事纷扰,与古人对谈一阵后,她搁了笔捧本书小读一阵。那样单纯的状态让我无比怀念大学时候照临吴道子、壁临《永乐宫》的日子……
海上朵云
1900年7月,八国联军侵华的前夕,《申报》在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连续几天刊登消息,对一家小笺扇庄“朵云轩”即将在上海开张的消息广而告之。然而不出几年,朵云轩手工印制的信笺和扇面,已渐渐成为上海文人雅士、社会贤达的私爱。
雅逸的“朵云”二字,源出五代韦陟,他常以五彩笺纸书信,落款字若五朵云,后人因称书信为“朵云”。朵云轩的创始人借了这个雅名,从自制自印笺、扇的小业着手,渐渐发展为大规模的木版水印工坊,由木版水印扩及艺术出版,又以书画经营为核心,进行艺术品收藏、拍卖,发展壮大成为海上赫赫有名的水印制作和书画经营之家。如今在上海繁华的南京东路上,朵云轩的百年老店立在那里,门前的匾额上集自米芾书体的“朵云轩”三字俊迈清朗,在熙攘的人流中显出几分不流于俗的古意高迈。
而在避开了人群的一隅,上海书画出版社后院的一座小楼里,黯淡的光线映照着二楼楼梯口对面墙壁的一块木头牌子,上面镂了一行沉水般的阴文隶字:木版水印。这个面貌朴素的工作室就是被外界誉为印刷“活化石”的木版水印技术的载体。除了上海的朵云轩,就只有北京的老字号荣宝斋仍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木版水印技艺,二者因此被书画界并称为“南朵北荣”。
最左边的一间弥散着雾气的,是还算宽敞的水印工作室。进门处两台加湿器哧哧喷着白雾,这让室内看上去有些恍惚,几座长条的旧工作台摆放得像从前的车间,几位长者和年轻的女孩子各自埋头就着台上的小灯或绘或印。为了保证水印间充分的空气湿度,这里常年开着加湿器,四面窗户紧闭,到了夏天空调也不能开。
窗外是饱湿的浓荫,靠窗坐着的69岁的楼杏珍是现在水印间里年纪最大的老师傅,退休后返聘来这里继续带学生。她现在带的学生是4位年轻漂亮的小姑娘,算起来,这几个年轻人应该是她带的第三代学生了。这些学生现在大多还在三年学徒的初级阶段,她们翻着玉扣纸,印些画片、笺纸打基本功。而坐在她们前面的林玉晴,是楼杏珍这代老师傅们带出的第一代弟子,她在这间水印室工作已有30多年,如今是水印室罩唯一的一位技师。林玉晴右手握着一粗一细两枝毛笔,为面前金笺纸上的画幅作最后的一道细致润色。笔罢,尺幅展开,彩绘辉煌,那是复制的任伯年传世的皇皇巨制——《群仙祝寿图》。
镂象于木印之素纸
郑名川是朵云轩木版水印室主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他研习的是国画花鸟,来到朵云轩木版水印工作室已经8年。他告诉我们,眼下正在制作的这组任伯年《群仙祝寿图》高2.1米,宽7.2米,在尺幅上将是木版水印史上的大型精品之最,从2001年开始着手到现在已经断断续续耗费了他们六七年的时间,估计到2010年方可完工,届时将是现今木版水印工艺传世的扛鼎之作。《群仙祝寿图》仅勾描每一位人物的费时都难以计量,郑名川曾拿给我看他勾描的其中一丛草叶的纸稿,叶脉错综,交叠繁复,看得人咋舌,勾描这一块就费了他近两月的时间。而勾描之后每一位人物的刻版费时也长达十多个工作日,全幅《群仙祝寿图》十二屏条的画面中,精雕细琢的人物多达46个,更不消说人物之外的仙山楼阁、灵石异草、珍禽瑞兽。其工艺的细致繁复、设色缤纷,仅人物头上一点指甲大小的花朵或草藤上的几笔漫兴戏墨都得单独为它们刻一块色版……如此功夫,只消想想那一堆近2000块琐碎堆砌、大小形状各异的雕版就可知一二。
在二楼西头绘稿勾描的工作室里,小姑娘孔妮延在台灯下悉心运笔。拿到原稿之后,她一般需要对照原稿作一幅细致的摹稿用作印样,同时也通过临摹加深理解作品设色用墨的程序和一些微妙细节,以便于合理分版。分好版后,用半透明的雁皮纸覆盖于胶片勾摹稿上,将整幅画作分成若干幅独立的“饾版”或“拱花”稿描摹于雁皮纸上。
孔妮延拿着一方绵薄轻透的雁皮纸摇了摇说:“这雁皮纸细滑不化墨,现在已经比较稀缺了。”我曾听说日本越前的雁皮纸耐水而不蛀,可存千年。孔妮延是去年大学毕业后来这里的,因为专业就是国画花鸟,她觉得这里没有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琐事纷扰,与古人对谈一阵后,她搁了笔捧本书小读一阵。那样单纯的状态让我无比怀念大学时候照临吴道子、壁临《永乐宫》的日子……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