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客聚:西方传教士和印刷术
2010-03-22 09:25:14.0 来源:文汇网 责编:陈运荣
- 摘要:
- 研究香港早期报业,不能不提西洋传教士;研究香港第一份全由华人操权的《循环日报》,也不能不提西洋传教士,因为没有他们,《循环日报》便不会降生。这话从何说起?
【CPP114】讯:研究香港早期报业,不能不提西洋传教士;研究香港第一份全由华人操权的《循环日报》,也不能不提西洋传教士,因为没有他们,《循环日报》便不会降生。这话从何说起?
《循环日报》创刊于一八七四年二月四日,主要经办者为王韬、陈霭廷和黄胜,印刷者为中华印务局。这家印务局的前身是英华书院印刷所。英华书院乃由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于一八一八年在马六甲成立,其宗旨是培养中西传教人才,并设印刷所,印制传教书刊。一八四二年鸦片战争后,清廷割据香港。翌年,英华书院迁往香港,改名英华神学院。一八七三年,伦敦传道会决定解散属下出版社和英华神学院,王韬即联同陈、黄二人,集资购买了印刷设备,为客铸字和出版图书,翌年创办了《循环日报》。如没有了这个时势、没有了这个印刷所,《循环日报》又怎会诞生?
此外,股东三人中的黄胜和王韬,和教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黄胜曾在《德臣西报》任印刷工,后来转到伦敦传道会印刷所当主管。至于王韬,廿二岁那年即一八四九年,任职于英国教会在上海主办的墨海书馆,卓南生说:「王韬后来对报纸生成浓厚的兴趣,以及殷切地期望一份由华人自办的华文报纸诞生,显然是和他与西方传教士及西方文化的接触密切相关。」流亡香港后,又曾在《香港华字日报》兼职,加深了他对办报的认识;英华神学院的解散,促使他创办《循环日报》的决心。无可否认,《循环日报》的成功,固是王韬主持的笔政,但如无教会的背景,焉能有辉煌的成就!
俞强的《近代沪港双城记:早期伦敦会来华传教士在沪港活动初探》(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二○○八年十一月),剖析了这班传教士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对引进西方现代印刷术,蓬勃了出版事业,都有详细的阐释。他说,「英华书院在印刷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铸造中文铅字。」它的「铸造活字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是非常先进的」,所谓「中文铅活字」,是弃雕字,改用电镀法创制电镀字模,是美国长老会姜别利来华主持印刷事务的创举。英华书院的活字除了自给外,还有外销,提供「香港和其他通商口岸出现的近代报刊」,香港的《遐迩贯珍》和《德臣西报》所编印的中文附刊,都使用这套活字。
无可否认,西方传教士改良了中国印刷术,对出版的繁荣大大起了作用。王韬等人购进了这装备,始能办报,始能如虎添翼。
俞强这部书,除了论述近代两个特殊都市对基督教文明的接受背景、过程外,对沪港的书刊、报业出版都有所涉及;新式印刷术的引进那一节,尤令我关注。没有西方传教士种下的因,又怎会有后来全由华人操权的报业?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宜春最后的活字印刷术
政协委员建议:建博物馆证明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
历代相承800多年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成功申报世遗
《循环日报》创刊于一八七四年二月四日,主要经办者为王韬、陈霭廷和黄胜,印刷者为中华印务局。这家印务局的前身是英华书院印刷所。英华书院乃由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于一八一八年在马六甲成立,其宗旨是培养中西传教人才,并设印刷所,印制传教书刊。一八四二年鸦片战争后,清廷割据香港。翌年,英华书院迁往香港,改名英华神学院。一八七三年,伦敦传道会决定解散属下出版社和英华神学院,王韬即联同陈、黄二人,集资购买了印刷设备,为客铸字和出版图书,翌年创办了《循环日报》。如没有了这个时势、没有了这个印刷所,《循环日报》又怎会诞生?
此外,股东三人中的黄胜和王韬,和教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黄胜曾在《德臣西报》任印刷工,后来转到伦敦传道会印刷所当主管。至于王韬,廿二岁那年即一八四九年,任职于英国教会在上海主办的墨海书馆,卓南生说:「王韬后来对报纸生成浓厚的兴趣,以及殷切地期望一份由华人自办的华文报纸诞生,显然是和他与西方传教士及西方文化的接触密切相关。」流亡香港后,又曾在《香港华字日报》兼职,加深了他对办报的认识;英华神学院的解散,促使他创办《循环日报》的决心。无可否认,《循环日报》的成功,固是王韬主持的笔政,但如无教会的背景,焉能有辉煌的成就!
俞强的《近代沪港双城记:早期伦敦会来华传教士在沪港活动初探》(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二○○八年十一月),剖析了这班传教士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对引进西方现代印刷术,蓬勃了出版事业,都有详细的阐释。他说,「英华书院在印刷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铸造中文铅字。」它的「铸造活字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是非常先进的」,所谓「中文铅活字」,是弃雕字,改用电镀法创制电镀字模,是美国长老会姜别利来华主持印刷事务的创举。英华书院的活字除了自给外,还有外销,提供「香港和其他通商口岸出现的近代报刊」,香港的《遐迩贯珍》和《德臣西报》所编印的中文附刊,都使用这套活字。
无可否认,西方传教士改良了中国印刷术,对出版的繁荣大大起了作用。王韬等人购进了这装备,始能办报,始能如虎添翼。
俞强这部书,除了论述近代两个特殊都市对基督教文明的接受背景、过程外,对沪港的书刊、报业出版都有所涉及;新式印刷术的引进那一节,尤令我关注。没有西方传教士种下的因,又怎会有后来全由华人操权的报业?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宜春最后的活字印刷术
政协委员建议:建博物馆证明活字印刷术源于中国
历代相承800多年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成功申报世遗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