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富和:切实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
2010-04-25 21:56:17.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责编:乐轩
- 摘要:
- 切实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整体发展的质量还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还不够均匀,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情况的需求,这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的成果。同时,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地探索创造,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新闻出版产品。
【CPP114】讯: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转变的大背景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欢聚在蓉城,参加第二十届全国书博会“中国出版发展论坛”,共商出版业的发展大计,这对于增强我国出版业的整体实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出实现 新闻出版强国 目标恰逢其时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梦想。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个经济实力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提升的大国,我们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软实力”、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当前,国际的形势继续发生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入一个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新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了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目标正是时候。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新闻出版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新闻出版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十一五”以来,国家对文化产业,尤其是新闻出版业的投入持续增加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出版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文化发展置于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布局中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并且制定了《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为新闻出版破解深层次的矛盾,推动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支持。
全民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为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使文化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增长,催生新兴业态的发展,为产业的发展繁荣,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文化体制改革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破除制约新闻出版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障碍,进一步解放了新闻出版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实现新闻出版强国条件具备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出版繁荣、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成果已经达到历史以来最好水平。
一是出版能力持续增强。长期以来新闻出版系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编辑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积累和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是出版的规模快速提升。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的图书产品增加了18.4倍,报纸、期刊的产品增加了近10倍,图书报纸出版物品种、总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印刷复制企业的总产值达到5700多亿元,位居世界前3位。电子、网络等新兴出版业蓬勃发展,数字出版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新闻出版业逆势上扬,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三是出版活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力度大、行动快、措施实、成效显,经过改革一批新型新闻出版企业市场主体脱颖而出,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活力得到提升,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公共服务、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能力增强了,正向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市场体系迈进。
四是公共服务不断加强。党的十七大以来,新闻出版系统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等五大惠民工程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地完善,农家书屋的建设加速推进。目前,全国已经建成农家书屋30万个,惠及几亿群众,促进了全民文化科学素养的提高。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坚决整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有效净化了社会的文化环境,受到中央领导和群众的好评,重大的出版工程成效显著,少数民族的出版工程也顺利推进。
五是对外的影响逐步提升。我国每年参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书展,宣传和推介中国出版产品,“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成效显著,我国出版物已经覆盖了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书出版量达到780万册,一批外向型出版传媒企业在境外落户、生根,一个由版权、实物、企业多种载体构成的新闻出版“走出去”的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去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版权输出创历史新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推动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大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不仅条件具备,而且意义重大。
一、切实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是应对国际经济深刻变革,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国经济进入平衡调整期,国际经济发展比任何时期都更加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了世界新闻出版大国的行列,但是与世界新闻出版强国相比,无论发展的规模、格局还是发展的方式、质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党和国家工作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相适应,需要我们以国际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来谋划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的传播能力,掌握话语权,推动新闻出版业向强国迈进。
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加剧,新闻出版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格局调整和形态转换的战略转型期,跟上历史的潮流产业才能发展。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已经是必然趋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颁布实施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发展的指导意见》。当前中国政府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上升也为新闻出版产业实施这样的战略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大力推进新闻出版强国的建设。
三、切实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整体发展的质量还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还不够均匀,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情况的需求,这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的成果。同时,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地探索创造,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新闻出版产品。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新闻出版系统已向地震灾区捐款1.64亿元
新闻出版总署部署全民阅读活动
新闻出版总署加大新闻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提出实现 新闻出版强国 目标恰逢其时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梦想。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个经济实力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提升的大国,我们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软实力”、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当前,国际的形势继续发生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入一个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新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了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目标正是时候。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新闻出版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新闻出版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十一五”以来,国家对文化产业,尤其是新闻出版业的投入持续增加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出版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文化发展置于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布局中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并且制定了《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为新闻出版破解深层次的矛盾,推动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支持。
全民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为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使文化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增长,催生新兴业态的发展,为产业的发展繁荣,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文化体制改革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破除制约新闻出版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障碍,进一步解放了新闻出版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实现新闻出版强国条件具备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出版繁荣、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成果已经达到历史以来最好水平。
一是出版能力持续增强。长期以来新闻出版系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编辑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力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积累和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是出版的规模快速提升。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的图书产品增加了18.4倍,报纸、期刊的产品增加了近10倍,图书报纸出版物品种、总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印刷复制企业的总产值达到5700多亿元,位居世界前3位。电子、网络等新兴出版业蓬勃发展,数字出版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新闻出版业逆势上扬,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三是出版活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力度大、行动快、措施实、成效显,经过改革一批新型新闻出版企业市场主体脱颖而出,公益性出版单位的活力得到提升,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公共服务、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能力增强了,正向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市场体系迈进。
四是公共服务不断加强。党的十七大以来,新闻出版系统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等五大惠民工程建设,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地完善,农家书屋的建设加速推进。目前,全国已经建成农家书屋30万个,惠及几亿群众,促进了全民文化科学素养的提高。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坚决整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有效净化了社会的文化环境,受到中央领导和群众的好评,重大的出版工程成效显著,少数民族的出版工程也顺利推进。
五是对外的影响逐步提升。我国每年参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书展,宣传和推介中国出版产品,“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成效显著,我国出版物已经覆盖了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书出版量达到780万册,一批外向型出版传媒企业在境外落户、生根,一个由版权、实物、企业多种载体构成的新闻出版“走出去”的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去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版权输出创历史新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推动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大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不仅条件具备,而且意义重大。
一、切实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是应对国际经济深刻变革,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国经济进入平衡调整期,国际经济发展比任何时期都更加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了世界新闻出版大国的行列,但是与世界新闻出版强国相比,无论发展的规模、格局还是发展的方式、质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党和国家工作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与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相适应,需要我们以国际的眼光和战略思维来谋划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的传播能力,掌握话语权,推动新闻出版业向强国迈进。
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加剧,新闻出版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格局调整和形态转换的战略转型期,跟上历史的潮流产业才能发展。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已经是必然趋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颁布实施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发展的指导意见》。当前中国政府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上升也为新闻出版产业实施这样的战略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大力推进新闻出版强国的建设。
三、切实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整体发展的质量还不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还不够均匀,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情况的需求,这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的成果。同时,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地探索创造,努力提供更多高质量、高层次的新闻出版产品。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新闻出版系统已向地震灾区捐款1.64亿元
新闻出版总署部署全民阅读活动
新闻出版总署加大新闻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