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活字印刷铺在冷清中苦熬
2010-05-26 00:00:00.0 来源:国际在线 责编:Quincy
木活字艺匠在排版
【CPP114】讯:47岁的谱匠邹建宁住在福建宁化县城北。在他家的顶层阁楼上,6万多个木活字、修族谱的谱盘、刷板一应俱全。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19世纪40年代前后,随着西方的石印、铅印输入我国,古老的雕版与木活字印刷逐渐淘汰、消失。最近,福建省有关专家在宁化县发现了仍在使用的木活字雕刻印刷技艺。《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专程赶赴当地,探访了这些以印制族谱为收入来源的“当代毕昇”。
阁楼上藏着祖传木活字
记者见到邹建宁的时候,他正和妻子、儿子围在一起刻字。他告诉记者,5月中旬在深圳举办的2010年文化博览会上,他受邀进行才艺表演。说着,他兴奋地拿起雕刻的“玉树加油,情感中国”字模向记者展示起来。
邹建宁家里的顶层阁楼上放有6万多个木活字。此外,还有大大小小、密密匝匝的字盘、酒罐、鸡笼、废铁等杂物随意丢在这个小屋的角落中。说这里是一个印刷族谱的作坊,记者真有些不敢相信。
据邹建宁介绍,现在家里从祖上传下来的木活字并不多,仅有几百个,都是清朝雍正年间的。由于年头久远,部分木活字或经风化,或被虫蛀,已经不能使用了。其余的木活字则是邹建宁在1985年以后重新修族谱的时候,连续刻了5年,才慢慢补齐的。提到当初没有精心保护,他连连叹气。
乍一看,这些新字和旧字模样差不多,仔细辨认却不一样。邹建宁告诉记者,以前的木活字和现在雕刻的木活字笔画结构稍有不同。比如,新刻的木活字往往笔画较长。
使用木活字进行排版印刷,需要大量的木材。经常用到的木材是野梨树、柯木等。邹建宁说,这些树木差不多都是10年以上才能成材,木质坚硬,容易雕刻,保存时间长。但是,经过林农们大量砍伐,现在这些树木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记者看到,一个大的字模里装有1000多字坯,小的模板中也能容下600多个字坯。一些常用字如“年、月、日、甲、乙、丙、丁”往往就有三四百个字。
密密排列的木活字
“木活字印刷铺”所剩无几
福建是中国古代印刷业的重要区域,是我国古代重要刻书中心之一。雕版、木活字印刷在闽西北客家聚居地称为“刷印”。
从1985年开始,福建省宁化县每个乡镇每个姓氏都在修族谱。村里人通过亲朋四处寻找会用木活字印刷族谱的艺匠。有的艺匠也会到村中为自己揽生意。
家谱(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现在修族谱的,一般都是家族旺盛、团结,对族谱很重视的人家。
1988年至1995年是当地编印族谱的鼎盛时期,包括宁化县周边的清流、明溪、长汀等地也有人到处请艺匠。邹建宁说,当时他一天的收入就有上百元,自家的4层小楼房就是在1994年花7万多元钱盖起来的。当初盖房子使用的资金全部来自修族谱的收入。那个时候,他不但自己当老板,还招收过16个徒弟。
至于宁化一带的当地人为什么选择用木活字来修族谱,邹建宁也没有道出确切原因。推测可能是出于一种传统。据介绍,从清朝时起,当地住户就用木活字印刷方式来记载家史,记录地契、房产、田产、风水等。
不过,至1996年,宁化县大规模的族谱修订工作基本已经完成。由于每次修族谱的时间跨度基本是三四十年。所以,1996年至今,木活字印刷在当地基本没有什么手艺活可做。近两年,更几乎见不到前来修谱的家族。为了维持生计,邹建宁在宁化县城摆起了路边摊,做起刻字刻章、配钥匙的小生意。所得收入显然不如做木活字印刷。
邹建宁说,由于缺少生意,徒弟们也纷纷转行。整个宁化县目前会木活字印刷手艺的作坊仅有六七家。木活字印刷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按照修族谱跨越的年份推算,至少要2020年以后才会出现下一个家族印谱的繁荣期。如果那时,人们观念改变,不再用木活字编印该怎么办?邹建宁说,如果是那样,自己会“新老结合”,用电脑技术修族谱,制图制版则仍照传统的方法。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亮相第六届中国文博会
木活字抓住活字印刷术的尾巴(图)
揭开木活字雕刻印刷术“面纱”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