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复制业居世界前三
2010-05-31 00:00:00.0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Quincy
【CPP114】讯:5月14日至17日,中国深圳,第六届文博会在绿叶滴翠、鲜花绽放中绚丽登场——全国31个省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全部参展;八大展馆的展示交易内容涵盖九大文化产业内容,十多万种展品;应邀参会的海外采购商已达10680人。
此刻,叶建强,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经理,难抑内心的欣慰,他感觉到,“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集体检阅和全方位展示”。
联合国贸发大会创意经济与产业计划负责人埃德娜·多斯桑托斯女士高度评价中国近年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努力,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方向和政策制定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文博会之春的发展背景
21世纪的中国经济社会大舞台,灿烂缤纷。
一个叫做文化产业的“童子”,蹦蹦跳跳,渐趋舞台中央,其活力如虎崽幼豹,分外抢眼。
地球上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个国家,就会有多少种文化。正是精彩纷呈、各具特性的各国各民族文化,才造就了今天世界的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每一种文化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但是,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不同种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文化产业水平自然也有高下之别。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是在被批判中得以提出的。1947年,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学者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其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率先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批判和否定。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部分经济学者才逐步对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较系统的探讨,阐释了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其特点。1999年10月,世界银行提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将是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此时,文化产业已波及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很多中国人是从深圳文博会开始直观认识文化产业价值的。始创于2004年的深圳文博会,前5届累计成交2700多亿元人民币,从首届356.86亿元跃升至第五届文博会880.69亿元,成交额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的交易。
文博会舞台上的绚丽绝非无本之木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尽管产生了一些文化精品,但总体上我国文化产品匮乏,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无从谈起。
1979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广州市东方宾馆诞生了我国第一家营业性音乐茶座,开始了文化作为消费品的尝试。它被认为是我国文化市场的雏形和文化产业的萌芽。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目标,激发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文化市场也进一步繁荣。
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中国文化产业开始由民间自发发展阶段进入政府致力推动的新时期。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产业的第一次专项规划,我国政府已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2010年4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发布。
正是因为文化体制改革和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像一颗小树,逐步吸收营养,逐步开花结果,逐步根深叶茂。
中国新闻出版单位生命力的变化就是文化小树成长壮大的生动写照。
仅仅六七年前,我国出版行业还比较落后,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十分突出。经过改革,我国17万个印刷复制单位最早转企改制,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全国30个省级国有新华书店系统已于2008年全面完成转制工作。截至目前,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正在开展,全国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和地方出版社转企改制,进入收尾阶段。我国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品种、总量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印刷复制业居世界前三位,出版物覆盖了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战略
美国影院业联合会主席菲西安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遭遇了7次经济不景气。但是在这7次里头,有多达5次,电影票房反而强烈地攀升上去。”
2008年,中国出版业创下了自1996年后12年间纯销售数量的最高增幅,创下了自1982年后26年间的首次销售数量增幅大于销售金额增幅;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国内电影票房达到42.15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票房前10名;2009年,在其他许多消费增幅下滑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增幅仍然十分显眼。
对此,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指出,在一般加工制造业急剧下滑、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压力巨大、出口紧缩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由于经济下滑,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强,为我国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飞扬,使各国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进一步增强。
目前,美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占国内GDP的四分之一,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以视听音像产品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其出口额已超过航空航天工业而居第一位。
在世界经济竞争和软实力竞争的坐标图上,中国也必须精心规划自己的文化产业版图——这是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益增强的要求;这是文化市场国际化竞争的要求;这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是中华文化永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发挥其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要求。
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
全面开启文化产业的新时代
目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专为上海世博会出品的两台大型音乐舞蹈晚会《风从五洲来》和《神州风采》,正在上海世博会文化中心为广大观众进行驻场演出。
这次上海世博会演出,正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刚刚转企改制后的一次精彩亮相——2009年11月12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成立大会,成为首批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直接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中央文化企业。
2009年初,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及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成立调研组,着手《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编制工作。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汇总有关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规划(初稿)》。初稿形成后,经反复向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监会、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后形成送审稿上报国务院。7月,《规划(送审稿)》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国务院文件正式下发执行。
按照《规划》,到2011年末,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较大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地发挥。具体讲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五个“进一步”,即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
未来提醒我们,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都要求文化产业必须站在全球高度,内外统筹,全面开启文化产业国际化时代,实现文化产业的外向型发展,助推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而不是仅仅考虑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诉求。
未来提醒我们,即使中国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不能居于各产业前列,我们也不可须臾减缓其发展!这是文博会的任务,也是整个中国的任务。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文博会印刷业热点回望 环保印刷受关注
深圳文博会圆满落幕 印刷等六大优势保驾护航
柳斌杰:创新提升文博会国际影响力
此刻,叶建强,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经理,难抑内心的欣慰,他感觉到,“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集体检阅和全方位展示”。
联合国贸发大会创意经济与产业计划负责人埃德娜·多斯桑托斯女士高度评价中国近年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努力,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方向和政策制定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文博会之春的发展背景
21世纪的中国经济社会大舞台,灿烂缤纷。
一个叫做文化产业的“童子”,蹦蹦跳跳,渐趋舞台中央,其活力如虎崽幼豹,分外抢眼。
地球上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个国家,就会有多少种文化。正是精彩纷呈、各具特性的各国各民族文化,才造就了今天世界的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每一种文化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但是,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不同种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文化产业水平自然也有高下之别。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是在被批判中得以提出的。1947年,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学者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其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率先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批判和否定。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部分经济学者才逐步对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较系统的探讨,阐释了文化产业的兴起及其特点。1999年10月,世界银行提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将是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此时,文化产业已波及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很多中国人是从深圳文博会开始直观认识文化产业价值的。始创于2004年的深圳文博会,前5届累计成交2700多亿元人民币,从首届356.86亿元跃升至第五届文博会880.69亿元,成交额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的交易。
文博会舞台上的绚丽绝非无本之木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尽管产生了一些文化精品,但总体上我国文化产品匮乏,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无从谈起。
1979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广州市东方宾馆诞生了我国第一家营业性音乐茶座,开始了文化作为消费品的尝试。它被认为是我国文化市场的雏形和文化产业的萌芽。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目标,激发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文化市场也进一步繁荣。
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中国文化产业开始由民间自发发展阶段进入政府致力推动的新时期。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产业的第一次专项规划,我国政府已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2010年4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发布。
正是因为文化体制改革和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像一颗小树,逐步吸收营养,逐步开花结果,逐步根深叶茂。
中国新闻出版单位生命力的变化就是文化小树成长壮大的生动写照。
仅仅六七年前,我国出版行业还比较落后,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十分突出。经过改革,我国17万个印刷复制单位最早转企改制,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全国30个省级国有新华书店系统已于2008年全面完成转制工作。截至目前,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正在开展,全国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和地方出版社转企改制,进入收尾阶段。我国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品种、总量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印刷复制业居世界前三位,出版物覆盖了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战略
美国影院业联合会主席菲西安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遭遇了7次经济不景气。但是在这7次里头,有多达5次,电影票房反而强烈地攀升上去。”
2008年,中国出版业创下了自1996年后12年间纯销售数量的最高增幅,创下了自1982年后26年间的首次销售数量增幅大于销售金额增幅;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国内电影票房达到42.15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票房前10名;2009年,在其他许多消费增幅下滑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增幅仍然十分显眼。
对此,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指出,在一般加工制造业急剧下滑、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压力巨大、出口紧缩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由于经济下滑,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强,为我国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飞扬,使各国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进一步增强。
目前,美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占国内GDP的四分之一,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以视听音像产品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业,其出口额已超过航空航天工业而居第一位。
在世界经济竞争和软实力竞争的坐标图上,中国也必须精心规划自己的文化产业版图——这是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益增强的要求;这是文化市场国际化竞争的要求;这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是中华文化永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发挥其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要求。
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
全面开启文化产业的新时代
目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专为上海世博会出品的两台大型音乐舞蹈晚会《风从五洲来》和《神州风采》,正在上海世博会文化中心为广大观众进行驻场演出。
这次上海世博会演出,正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刚刚转企改制后的一次精彩亮相——2009年11月12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成立大会,成为首批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直接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中央文化企业。
2009年初,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及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成立调研组,着手《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编制工作。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汇总有关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规划(初稿)》。初稿形成后,经反复向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监会、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后形成送审稿上报国务院。7月,《规划(送审稿)》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国务院文件正式下发执行。
按照《规划》,到2011年末,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较大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地发挥。具体讲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五个“进一步”,即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
未来提醒我们,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都要求文化产业必须站在全球高度,内外统筹,全面开启文化产业国际化时代,实现文化产业的外向型发展,助推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而不是仅仅考虑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诉求。
未来提醒我们,即使中国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不能居于各产业前列,我们也不可须臾减缓其发展!这是文博会的任务,也是整个中国的任务。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文博会印刷业热点回望 环保印刷受关注
深圳文博会圆满落幕 印刷等六大优势保驾护航
柳斌杰:创新提升文博会国际影响力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