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中国印刷企业说说心里话
2010-06-08 10:45:35.0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 作者:MBO 责编:喻小唛
- 摘要:
- 我相信类似于这样的“服务商”印刷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对于技术、对于商业模式的关注和应用将会让自己摆脱“加工商”的被动局面,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印刷企业开始这种观念的更新,而MBO作为世界折页专家,也将同我们的客户在一方面共同努力,把全球最新的折页商业模式带到中国来。
【CPP114】讯:编者按:
2008年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阴霾,正如同冰岛火山灰一样正慢慢消散,但我们依然能够从世界加工工厂——中国看到遗留的痕迹。
由于过于悲观地预计了市场形势,自2010年3月份以来,中国华南印刷市场突然呈现井喷式发展,让大多数印刷企业招架不及,大量印刷企业接到了远远超过现有生产规模的印刷活件订单,这使得短期内对于印刷设备的投资也变得迫切。
为了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市场形势,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印刷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凝聚战略共识,把握发展机遇,创新服务观念。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广东印刷与包装市场形势报告会”于2010年5月14日在东莞厚街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而会议主题正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广东印刷包装市场形势”。
作为“广东印刷包装市场形势报告会”唯一的设备厂商代表,同时也的确是因华南印刷产业突变而导致MBO折页机供不应求的亲身参与者,世界折页专家——MBO印刷设备系统(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捷在会上作出了精彩演讲。
美国印刷去了哪里?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市场萎缩了50%到70%,整个美国哀鸿遍野,这其中,美国的印刷行业遭受影响也最大,要知道美国印刷业是美国最大的私营产业,在美国本土雇用了100万人,仅次于美国政府。
但令人奇怪的是,一年过去了,美国印刷业至今仍是世界第一,每年的印刷额稳定在1.2万亿~1.5万亿人民币的量,而美国本土印刷企业数量却从10年前的10万家下降到2009年的4万家,而且现在还在以每月500到1000家的数量在下降;与此同时,美国本土印刷品数量也在锐减,那么这1万多亿的印刷品大多数在哪里印刷的呢?
就因为中国人工成本低?
有个美国大学做了个粗略的统计,美国印刷品活件外流中,有57%到了中国,16%到了墨西哥,12%到了加拿大,10%到了欧洲,剩下5%左右流到了印度;这其中,按照印刷业务类型分,外流的以印刷业务为主,按比例来说,印前∶印刷∶印后的比例为1∶5∶2,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推断,美国以外的国家在印前设计及印后方面还是未达到标准,因此只是将印刷这一道工序外包,其实这从我们MBO高端折页机在不同国家市场的销售情况相符合,在美国及欧洲市场,我们的最新型折页机有很大的市场,但在中国等亚洲地区,经济性折页机的需求更为旺盛。
看见上面的数据,有57%的美国印刷活件跑到中国来印刷,很多人一定会认为是因为中国劳动力便宜,是不是这样呢?一个美国印刷协会的会员很好奇,他就做了一个实验,把同样一个活发到不同的亚洲国家(所谓的低收入国家)去做。事先他根据统计得出各国的印刷工人收入情况为:斯里兰卡的印刷工每月90美元,菲律宾要220美元,泰国要440美元,而中国香港要1250美元一个月。但他得到的报价结果却恰恰相反的排序:香港最低,斯里兰卡最高!
由此可见,人工价格不是决定成本的因素;那么这个美国印刷协会会员就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决定成本呢?
他又做了个调查,发现在美国,设备成本同人工成本之比是20∶54;在中国这个比例是40∶35;而在菲律宾是60∶10,也就说美国人工成本明显高于设备成本,菲律宾设备成本明显高于人工成本,而在中国这两个成本是几乎持平的。同时他又发现:一台八色机在美国旧金山要卖320万美金,而同样的机器在香港只要240万美金;同样的纸在日本要78美分,在香港只要39美分,于是他最终得出结论:中国无论是人工还是设备耗材,所有的成本都便宜除了人工外,厂家卖到中国的设备都便宜。
机器便宜就好卖?
有人又要说了:美国人不做的活越来越多,中国人买的机器就算便宜,我们设备厂商的生意量起来后还是会赚得盆满钵满。我认为这个道理是不能成立的,不错,以MBO为例,我们给中国市场的价格确实是全球最低的,同样的德国原装进口MBO折页机,韩国人买就要贵得多。我们MBO印刷设备系统(北京)有限公司负责整个东亚市场,但在我们公司内部就有两个价格,负责亚洲其他市场的销售经理就不能用中国市场的价格。事实上,我们中国公司确实在中国市场逐渐铺开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公司的销售在MBO全球销售占比上升,2009年达到5%以上,2010年如果不出意外,可能会达到7%到8%。
但是我们依然希望MBO在中国销售的不仅仅是机器,而是一种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刚才我们说美国本土印刷企业的印刷量在下降,但是现在美国人留在美国国内或北美(含加拿大,墨西哥)的生意是大多数中国工厂拿不到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已经将印刷生意做成了服务生意。就像一个美国印刷人说,十年前,别人问他是做什么的,他毫不犹豫答道是做印刷的,但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印刷企业不这样说,因为印刷已经是他们整个产品链中的一个小部分,他们现在常常说,我是服务提供商。这样看来,中国印刷企业现在依然在做美国人十年前的事情,或者说我们正在给美国人打工。
中国印刷的“服务”进化
不过,现在有些中国印刷企业已经开始向服务商转变了。
我举鹤山雅图仕的例子,他们花了三千万美元搭了一个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将他的印刷厂同客户连成一体,客户的产品直接进入到该系统里,印刷结束后,系统就可以将产品用客户要求的物流系统直接送到客户的客户手里,将客户需要做的都拿过来,尽可能借助自己资源来为客户服务,赚取最大价值。
再就是我们在北京一个印后加工客户——华德艺叠,他们专门做折页,买了我们很多台折页机,厂房也不大,却24小时连续开机工作。他们的销售大多是跟出版社、广告公司联系的,比如中国移动要做一个最新资费介绍的印刷品,华德艺叠就会帮中国移动设计新颖的Z卡广告,中国移动觉得不错就交给华德艺叠去做,华德艺叠就去找印刷厂印刷,然后自己做折页加工和物流。你看,华德艺叠就是把印刷作为了一个加工手段,他去寻最划算的印刷,却自己赚取了最大部分的利润。
我相信类似于这样的“服务商”印刷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对于技术、对于商业模式的关注和应用将会让自己摆脱“加工商”的被动局面,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印刷企业开始这种观念的更新,而MBO作为世界折页专家,也将同我们的客户在一方面共同努力,把全球最新的折页商业模式带到中国来。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