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码
  • 产品
供应
求购
公司
资讯
展会
评论访谈专题话题印搜动态
国内国际环保视频产品导购
活动展会设备印品世界
行业动态企业动态营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统计商机
印前印中印后包装器材耗材油墨
胶印数码标签CTP纸箱创意丝印柔印其他
展会专题企业专题资讯专题技术专题
文化人物社会
展会预告会议预告展会资讯国内展会国际展会推荐展会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印刷包装丝印
您当前位置: CPP114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 正文
胶印油墨
胶印材料
丝印材料

印刷工人诉说防暑变迁 告别“铅火”迎来“光电”

2010-07-09 00:00:00.0 来源:广西新闻网 责编:龟山隐真

   【CPP114】讯:当印刷精美的报纸摆在你面前时,你可曾想过白纸变成报纸的过程中,饱含了印刷工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从“铅与火”的年代到“光与电”的时代,印刷工人在高温、噪声中有着怎样的防暑变迁?7月7日,几名老印刷工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转变过程。

  
  从“全副武装”泼硝酸

  
  到“远程操控”看电脑
 

  7日上午11时许,烈日高照。在广西日报社印务中心的几个车间内,空调吹出凉风让人觉得很舒服。在印刷车间内,几名工人正在擦拭检查印刷机,为晚上大量的印刷任务做好准备。
 

  在制板车间内,记者见到了1972年就在印刷厂工作的陈锐。他说,他刚到厂里时,印报纸用的还是铅字印刷机,码字、制版全是人工操作。当时,印报纸还要配药水来冲玻璃板,让玻璃板显影,再用红外线将板烤干。随后,为了让一些大标题能够显示出来,工人们都要戴上帽子、面罩、胶制手套,穿上水鞋,将自己全副武装后,将大量的硝酸倒在铅板上,目的是腐蚀铅板。硝酸一倒下去马上散发出大量热气,工人们的身体就像是被蒸熟了一样,汗水像雨滴一样冒出来,热得不停地大口喘气。
 

  “很多时候,硝酸会溅到身上,由于热量过高,衣服上都被烫出了一个个小洞,很多工人手臂上都留下很多疤痕。”陈锐指着胳膊上的小伤痕说,一个晚上下来,那种感受是难以用一个“热”字来形容的。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印刷厂换了先进的胶印设备,正式告别了“铅与火”的年代,印刷技术进入“光与电”的时代。“1995年后,我们的工作室就有了空调,全靠电脑操作了。但是那时的车间比较狭小,不像现在这样又大又舒适。”陈锐说,连制版用的药水、程序都用电脑配好,只要按顺序按几个按钮,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以前一两个小时的工作量。
 

  从汗流浃背“光膀子”
 

  到空调房里“穿制服”
 

  “以前的印刷车间,机器散发出来的热量连空调都挡不住,大家只好穿短裤、光膀子。”1987年就在印报车间工作的刘德健说,那时所有的印刷机都在一个开放式的车间内,密闭性差,发出的热量太大,虽然有空调,还是让人不断地流汗。现在,一个房间只有一两台印刷机,热量小了,密闭性也提高了很多,在里面工作基本不会感到热。
 

  刘德健说,他刚到印刷厂时,有一次,大伙儿凌晨3时用温度计测车间的室温,结果是41℃。工人们为自己光膀子、穿短裤工作找到了好借口。当时唯一的降温设备就是头顶上的一台吊扇,大家都争抢着到风扇下面去吹风。还有人抽空跑到车间旁的一个小卫生间里去冲凉,可是回来后没过几分钟又全身是汗了。
 

  另一名印刷厂的老工人告诉记者,那时不仅热,而且机器的噪声很大,两个人距离不到1米,用正常声音说话根本听不到,只能大声嚷,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大嗓门”。
 

  几名年轻的工人穿着整洁的工作服,长袖子稍微往上挽了两三圈。他们告诉记者,现在电脑房里的温度只有25℃左右,有时还会更低一些,而且空调几乎全天候都是开着的,在里面工作感觉很舒适。
 

 

 

分享到: 下一篇:加快电纸书与电子出版良性互动
  • 【我要印】印刷厂与需方印务对接,海量印刷订单供您任意选择。
  • 【cpp114】印刷机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对接,让客户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购低于市场价5%-20%的印刷耗材,为您节省成本。
  • 【印东印西】全国领先的印刷品网上采购商城,让印刷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