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包装印刷等七大产业倍增计划
2010-09-01 10:55:54.0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责编:龟山隐真
【CPP114】讯:汉川,因汉水横贯全境而得名,置县于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地处荆楚腹地,毗邻武汉,紧接荆襄,襟江带湖,素有“江汉明珠”美誉。1997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汉川撤县建市。
汉川人杰地灵,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栖息在这块土地。
汉川水秀土沃,物产丰富,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国土面积1663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猪和水产品出口基地。蔬菜产量、家禽出笼量位居全省第一,水产品产量全省第三,被列为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市。有五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个农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
汉川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形成了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汽车配件、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汉川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金属制品生产基地,福星集团金属制品生产能力全国名列第一,童车童具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南地区最大出口基地。全市纺织规模达160万锭,占全省总规模的1/6以上,涤纶纱生产能力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精品名牌不断涌现,拥有全国知名品牌企业5家、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5个,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5件。
汉川基础设施功能齐全,投资环境宽松优越。汉川市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45公里,黄金水道——汉江横贯境域,汉川汉江大桥、汉北河新河大桥、垌冢汉北河大桥顺利通车,境内有宜黄高速公路,荷沙、分当、马北、蔡城等省级干线,以及107国道、汉丹铁路,武荆高速汉川段、汉川至武汉一级公路正在抓紧建设,汉宜高速铁路汉川段即将动工。年吞吐量60万吨的铁路货场,10多个500吨级船舶码头,激活了水陆运输。120千瓦的汉川电厂和2座220千伏、8座110千伏变电站及日供水量15万吨的三座水厂,天然气的开通为全市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通讯便捷,程控电话直通世界各地,因特网、传真可直接并网。文化娱乐安全舒适,科技、教育的巩固和发展,“文化兴市”战略的实施,医疗卫生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文化剧场、综合体育馆、广播电视大楼、仙女山楹联文化景园、白云大酒店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使城市功能和品位显著提高。
汉川气候宜人,风景秀丽。龙门山、蔡家嘴、神灵台、城隍台等古遗址星罗棋布;仙女山、泐山、上色湖、白石湖、汈汊湖等旅游风景区风光旖旎,景色如画,意境天成。
汉川市是最早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全民创业、接轨武汉、外向带动和文化兴市“五大战略”,不断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措施。建市10年来,共引进各类项目918个,引进资金66亿元。
风华汉川正春晓,万般好景待来年。为了建设富裕、秀美、平安、和谐新汉川,百万汉川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汉川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再创辉煌!
近年来,汉川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机遇,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切实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市。
1至7月份,汉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3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3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亿元,同比增长1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亿元,同比增长29.8%,贷款余额75亿元,同比增长2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9元,同比增长8.5%;农民期内人均现金收入3704元,同比增长14%。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扎实推进“三大园区”建设。把汉川经济开发区、马庙纺织工业园区、福星开发区三大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竞相发展。“三大园区”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5平方公里,聚集规模以企业23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83%,提供的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9%。近两年先后投入4.6亿元,加强和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聚集效应不断放大。
着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制定并实施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包装制品、童车、能源等“七大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打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个百亿产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今年“三大产业产值”均可过百亿。金属制品业形成了以福星集团、永和安集团为主体的企业龙头。纺织服装纺纱总锭已达160万锭,年底可突破200万锭,马口镇被评为全国制线名镇,制线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食品加工业以银鹭食品、达利食品等企业为重点,着力打造湖北食品加工城。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扎实推进“小进规”成长工程,每年市财政拿出1000万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小进规”企业进行扶持、奖励。今年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7家,总数达到280家。通过企业嫁接、重组、增资扩股、争取项目支持等办法,培植一批民营小巨人,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27家。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去年以来,积极申报争取国家资金项目99个,获批59个,批复资金2.2亿元。获得国家批复的国家计划内在建项目50个,总投资9.2亿元。先后引进和建设3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和62个投资过千万元项目建设。银鹭食品、合兴包装二期、依翔针织等16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已建成投产。汉川电厂三期、申乾印务、福星精密不锈钢、金鼓城家居工业园、白石湖生态旅游开发等投资过10亿元项目正加紧推进。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