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教材出版商十年野蛮生长
2010-09-17 09:21:13.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此时,已在教材市场打拼近10年的赵勇同样看到了希望。当年,他拿着3000万元的存折找到教育部负责教材编写审定的官员,表示愿意把钱作为保证金存在教育部。并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愿意完全用自己的资金,组织专家,依据国家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写中小学教材。
“人教社‘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涉及地方利益的改革才是真正的难处。尤其在市场日渐萎缩的情况下,过去游戏规则的受益者自然要更保护自己的利益。坦白地说,民营企业进去是相当艰难的。”一位从事中小学创新教育项目的负责人认为。
事实也正是如此,近几年,一些地方出台文件明确表示进入本省的教材,必须由本省出版总社租型或者将统一采购的权利给该省出版集团以及发行集团。而仁爱教育的教材要进入地方,租型似乎成为唯一的方式。
2006年,仁爱教育相继和一些地方出版社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但也颇不顺利。
以和山东省出版总社合作为例。双方在责任条款中明确写明:仁爱教育将印制教材的胶片在北京制作完成后,按规定时间提供给山东省出版总社,总社保证仁爱教育的教材在下一轮招标时,完整准确地进入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选用书目和发行部门的征订目录。但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仁爱教育编著的教材并未进入当地目录,仁爱教育因此损失750多万元。2009年,仁爱教育将山东省出版总社告上法庭。
渠道坚冰仍未打破
这样的境遇使得赵勇意识到,仁爱教育必须拥有合法的发行权。
2005年6月,《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出台,第一次规定民营发行企业只要具备资质也可参与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投标。
2008年8月,仁爱教育提出,它们具有教材总发行资质,因此,不再与安徽教材发行部门合作,坚持自办发行、自行配送。
“当我们获得发行权后,在安徽的市场拓展和营销非常艰难。”赵勇表示。
仁爱教育曾经多次向安徽省教育厅和招标中心提出参加教材发行招标申请,但均被拒绝。安徽省的相关部门曾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安徽省教材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由该省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如接受仁爱教育直接配送,将扰乱教材招标程序和发行秩序,违背招标合同。
“扰乱”一词发人深省。
专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教辅和畅销书是实体书店的两大利润点。但随着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盛行,新华书店赖以维生的教辅市场蛋糕在日益缩小。于是,为中小学提供教材无疑成为新华书店重要的经济来源。
目前,教材出版机构面临的现实是,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进行发行招标的并不止安徽一地,山东、河南、山西、四川、湖北、江苏、甘肃、吉林、江西、广西等省份也均采取这样的方式。
显然,这场打破教材发行垄断的斗争仍十分艰苦,赵勇的战斗也必将继续下去。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收购美国杂志出版商
民营出版商慎重布局数字出版
电子书高峰论坛上海书展举行 独缺出版商
美国著名图书出版商告别印刷书 业务重心转向电子书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