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国学:“丝绸之路”的千年嬗变
2010-10-07 14:06:1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西突厥原是突厥帝国西面可汗。583年,突厥东西分裂后,西突厥在西域称雄,以控制丝绸之路。最强盛时期疆域囊括整个中亚,领土面积东起金山西到西海诸国都在他的统治之下,汗庭建在龟兹北面的三弥山。弟统叶护可汗把汗庭迁到石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北面的千泉,屯驻西域各国 ,收敛征赋。657年,唐朝派苏定方等征讨西域,俘获贺鲁,西突厥灭亡。
【CPP114】讯:【1】“丝绸之路”的千年遗梦
自1840年“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被170多年的“西风东渐”压得喘不过气。其实,在此之前的数千年里,世界的盛行风向却大多是源自中国的“东风西渐”。在最近的大约三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当欧洲的希腊城邦文明鼎盛辉煌并向东方扩张之时,东亚的中国文明也已经完成内部整合并开始向西拓展。而当北方的马背民族在东方遭遇强劲的抗击后,便从“丝绸之路”北路沿着大草原向西挺进了。先是匈奴人,接着是突厥人,然后又是蒙古人。于是,“中央大陆”西端的欧洲人,便长期处于“东风西渐”的“落后挨打”境地。
正如网闻博报小社员《大道国学:匈奴人的“世界战争”》、《大道国学:“中央大陆”的“世界战争》和《大道国学:“中央大陆”的“东风西渐”》等《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所述,从跨越时空的全球化“大历史观”来看,所谓世界四大文明中心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围绕世界“中央大陆”即亚欧大陆展开的。谁主宰和控制了“中央大陆”亚欧大陆,谁就主导和决定着整个世界。这种主导力和控制力,最终是体现于长期的文化影响力,但首先却是直接体现于短期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围绕“中央大陆”控制权的角逐和争夺,主要有北路、中路和南路三条线路。其中,最核心的是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中路通道。南路是海路,即从欧洲走海路绕过非洲好望角或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再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最后到达中国腹地。北路是陆路,即从东北亚和蒙古草原及西伯利亚大平原经中亚和西亚的北缘,最后到达欧洲腹地。
就像中枢线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一样,“开关通商”的世界贸易,始终是争夺和控制“中央大陆”的共性特征和最终目的。而政治和军事手段,不管是古代的“金戈铁马”还是现代的“炮舰政策”,都是争夺和控制“中央大陆”的护镖与护航工具。从决定意义而言,对“中央大陆”控制权的角逐和争夺,实质上就是对“丝绸之路”经济中枢地带的控制和争夺。从古至今,经济发展竞争都首先是围绕控制国土资源与人口规模的竞争。因为国土资源决定生产资料原料的供应,而人口规模决定劳动力的保障和产品的市场空间。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市场,世界上这三大经济要素最佳组合的富集地带,就是“中央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就最近五百年来说,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到荷兰和英国,直到美国,西方的“大国崛起”与世界称霸,依然是取决于对“中央大陆”的争夺与控制。接力领跑世界远洋探险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最后不得不交棒给“日不落帝国”英国,就是因为英国首先取得了对“中央大陆”的绝对控制。德国与日本的挑战失败,则是因为本身就不具备控制“中央大陆”的实力。而前苏联能与美国比肩抗衡,也是同样是因为占据着控制“中央大陆”的“地利”优势。直至今天,孤悬“中央大陆”之外的“大陆岛国”美国,还是因为独家控制着“中央大陆”而拥有了超级世界霸权。从科索沃战争,到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直到阿富汗战争,以至于到制造和挑动南海东海黄海的军事紧张,其实都是美国巩固其对“中央大陆”控制的“常规操练”。与此同时,世界贸易“国际惯例”的“汇率战”,以及“开关通商”的“普世价值”等等,也只不过是历史不变主题的时代创新版。
【2】“丝绸之路”大事述略
(1)世界文明的时代跨越
按照西方人的说法,公元前 338年,当北方马其顿王国的铁骑踏破希腊城邦时,即宣告了希腊古典文明的终结。后经约三百年的“泛希腊化”战争,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了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欧洲即正式进入了罗马时代。此前的人类古典文明,主要是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当同一代纪的古典文明都先后黯然谢幕而退出历史舞台时,只有古老的中国文明继续保持着顽强的自我更新和发展生机。在古希腊城邦辉煌不再之际,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国时代后期,差不多与罗马帝国同时登场的是大秦帝国,随后就是“汉承秦制”的大汉帝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就是后来被称为“丝路之都”的长安。
(2)汉匈战争及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中国人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匈奴人说:“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我愿意,我都能征服!”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悍的两个的民族,这是最强悍的两个民族发出的响彻世界的宣言。中国与匈奴,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对手,又恰恰是千年的邻居和伙伴。甚至可以说,他们本身就是相伴相生恩怨情仇的骨肉兄弟。狭路相逢,短兵相接,我要“征服”你,你要“诛杀”我,两强相争,一场恶战必然震动世界!
据史料记载,从血缘关系来讲,匈奴人与中国人都是同出一脉的炎黄子孙。但事实上中国人的华夷观念,也并非纯而又纯的血统论,而主要是指文化上的认同。匈奴之为蛮夷,也主要是以文化分野。同时,所谓的“北胡皆匈奴”,恐怕是指中国北方异族曾大部分统一于以匈奴为霸主的“草原联盟”吧。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所谓的“汉匈战争”,应是中国与这个草原马背民族千年冲突的最后对决。汉朝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女嫁与单于,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以及开放关市准许双方人民交易。后来文景诸帝尊奉“黄老之说”,对匈奴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满足,不时出兵侵扰边界。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大大增强。于是,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即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以和亲、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
自1840年“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被170多年的“西风东渐”压得喘不过气。其实,在此之前的数千年里,世界的盛行风向却大多是源自中国的“东风西渐”。在最近的大约三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当欧洲的希腊城邦文明鼎盛辉煌并向东方扩张之时,东亚的中国文明也已经完成内部整合并开始向西拓展。而当北方的马背民族在东方遭遇强劲的抗击后,便从“丝绸之路”北路沿着大草原向西挺进了。先是匈奴人,接着是突厥人,然后又是蒙古人。于是,“中央大陆”西端的欧洲人,便长期处于“东风西渐”的“落后挨打”境地。
正如网闻博报小社员《大道国学:匈奴人的“世界战争”》、《大道国学:“中央大陆”的“世界战争》和《大道国学:“中央大陆”的“东风西渐”》等《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所述,从跨越时空的全球化“大历史观”来看,所谓世界四大文明中心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围绕世界“中央大陆”即亚欧大陆展开的。谁主宰和控制了“中央大陆”亚欧大陆,谁就主导和决定着整个世界。这种主导力和控制力,最终是体现于长期的文化影响力,但首先却是直接体现于短期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围绕“中央大陆”控制权的角逐和争夺,主要有北路、中路和南路三条线路。其中,最核心的是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中路通道。南路是海路,即从欧洲走海路绕过非洲好望角或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再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最后到达中国腹地。北路是陆路,即从东北亚和蒙古草原及西伯利亚大平原经中亚和西亚的北缘,最后到达欧洲腹地。
就像中枢线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一样,“开关通商”的世界贸易,始终是争夺和控制“中央大陆”的共性特征和最终目的。而政治和军事手段,不管是古代的“金戈铁马”还是现代的“炮舰政策”,都是争夺和控制“中央大陆”的护镖与护航工具。从决定意义而言,对“中央大陆”控制权的角逐和争夺,实质上就是对“丝绸之路”经济中枢地带的控制和争夺。从古至今,经济发展竞争都首先是围绕控制国土资源与人口规模的竞争。因为国土资源决定生产资料原料的供应,而人口规模决定劳动力的保障和产品的市场空间。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市场,世界上这三大经济要素最佳组合的富集地带,就是“中央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就最近五百年来说,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到荷兰和英国,直到美国,西方的“大国崛起”与世界称霸,依然是取决于对“中央大陆”的争夺与控制。接力领跑世界远洋探险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最后不得不交棒给“日不落帝国”英国,就是因为英国首先取得了对“中央大陆”的绝对控制。德国与日本的挑战失败,则是因为本身就不具备控制“中央大陆”的实力。而前苏联能与美国比肩抗衡,也是同样是因为占据着控制“中央大陆”的“地利”优势。直至今天,孤悬“中央大陆”之外的“大陆岛国”美国,还是因为独家控制着“中央大陆”而拥有了超级世界霸权。从科索沃战争,到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直到阿富汗战争,以至于到制造和挑动南海东海黄海的军事紧张,其实都是美国巩固其对“中央大陆”控制的“常规操练”。与此同时,世界贸易“国际惯例”的“汇率战”,以及“开关通商”的“普世价值”等等,也只不过是历史不变主题的时代创新版。
【2】“丝绸之路”大事述略
(1)世界文明的时代跨越
按照西方人的说法,公元前 338年,当北方马其顿王国的铁骑踏破希腊城邦时,即宣告了希腊古典文明的终结。后经约三百年的“泛希腊化”战争,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了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欧洲即正式进入了罗马时代。此前的人类古典文明,主要是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当同一代纪的古典文明都先后黯然谢幕而退出历史舞台时,只有古老的中国文明继续保持着顽强的自我更新和发展生机。在古希腊城邦辉煌不再之际,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国时代后期,差不多与罗马帝国同时登场的是大秦帝国,随后就是“汉承秦制”的大汉帝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就是后来被称为“丝路之都”的长安。
(2)汉匈战争及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中国人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匈奴人说:“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我愿意,我都能征服!”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悍的两个的民族,这是最强悍的两个民族发出的响彻世界的宣言。中国与匈奴,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对手,又恰恰是千年的邻居和伙伴。甚至可以说,他们本身就是相伴相生恩怨情仇的骨肉兄弟。狭路相逢,短兵相接,我要“征服”你,你要“诛杀”我,两强相争,一场恶战必然震动世界!
据史料记载,从血缘关系来讲,匈奴人与中国人都是同出一脉的炎黄子孙。但事实上中国人的华夷观念,也并非纯而又纯的血统论,而主要是指文化上的认同。匈奴之为蛮夷,也主要是以文化分野。同时,所谓的“北胡皆匈奴”,恐怕是指中国北方异族曾大部分统一于以匈奴为霸主的“草原联盟”吧。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所谓的“汉匈战争”,应是中国与这个草原马背民族千年冲突的最后对决。汉朝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女嫁与单于,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以及开放关市准许双方人民交易。后来文景诸帝尊奉“黄老之说”,对匈奴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满足,不时出兵侵扰边界。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大大增强。于是,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即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以和亲、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