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看好旧版书 或成销售新战场
2011-01-27 09:11:51.0 来源:百道网 责编:江佳
- 摘要:
- 出版社、版权代理、以及作者,随着电子书的流行,都看到旧版书销售的机会。我的猜测是,当然口碑还是很重要,但以电子书形式实现的旧版书销售将能给印刷版图书带来积极影响。机警的、对电子书有销售深入理解的出版社和书店(你知道我说的是谁),都会从电子书和在线零售的实体书销售看涨中看出门道,书店应该把旧版书请回来了。
【CPP114】讯:我们这一代的出版人,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经营旧版书、推出长销经典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价值有多大。彼得·沃克曼是这方面的大师。他出版的图书内容质量高,这是显然的,他还总是根据市场情况抓住机会推广图书,但所推广的图书并不非得是新书。查理·努恩伯格在Sterling出版社干的也是同样的事情。他总是提醒我,“每一种书,对于不了解他的读者来说,都是新的”。
彼得和查理,还其他重视旧版书的出版商和销售主任,都从现实世界中学习到,出版已经成为管理阅读潮流和市场的无厘头惯性存在的事情了。第一个挑战,与独立书店或者连锁书店无论什么书店有关,就是要把品种数量足够多的书铺到书店里。第二个挑战是,根据销售情况从出版社订购添货。第一波惯性订货过去了,机会就少下来了。这就需要与惯性问题搏斗了,因为大多数品种的图书都无法被任何一家书店进货,而大多数被书店进货的图书都没有第二次进货的机会。
但时间长了,惯性问题就变得有利于出版社了。如果一本书被视为“backlisted”(也就是成为了旧版书,考虑沃克曼的《你期待的时候能期待到什么》或者查理打造的长销不衰的《世界宝石》),那么它在计算机时代里就成了能自动驾驶、实现销售的产品,只要好评周期性地出现,就会有销售,当然这个周期通常是不短的。
大多数出版商都(从陈规中)认识到,推广旧版书是不值得的。一开始,大多数出版社没有专门的人手干这个事情:出版社的业绩考评以及图书宣传和营销部门的工作流程,都建立在“推出新书”上,而不是“用旧书影响市场”上。这里面自有它的道理。营销工作应该总是面向那些在市场可以购买到的图书品种。经过15年的上市销售,一本书还能摆在书店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直到最近这些年,图书的非书店销售才变得成气候了,但这种发展实际上也是相当缓慢的。
新书和旧版书在市面上购买的方便程度不同,但这种差别已经极大地减少了。我当年刚进入出版业的时候,不花钱推销书店里买不到的书是一种从业人员博学和精明的象征。这意味着,“书还没上市别急着动手推广”。
这也意味着,任何旧版书的推广机会,只要书店里没有该书可供购买,就没有任何价值。出版业的这个基本规矩一直艰难地、反复地跟作者讲,讲了无数年。跟作者讲这个道理,通常是因为他们给出版社打电话说后天有个大新闻要爆出,请出版社跟进宣传推广相关图书作品。
这条智慧现在是每天都变得更加不重要。对于我们这些还把这个当回事的人来说,它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时代性的错误。
出版社、版权代理、以及作者,随着电子书的流行,都看到旧版书销售的机会。我的猜测是,当然口碑还是很重要,但以电子书形式实现的旧版书销售将能给印刷版图书带来积极影响。机警的、对电子书有销售深入理解的出版社和书店(你知道我说的是谁),都会从电子书和在线零售的实体书销售看涨中看出门道,书店应该把旧版书请回来了。
还记得我曾说以电子书形式向读者提供书目是一个好主意吗?为什么不先把某个作者的所有图书都制作成电子书呢?这显然是一个机会。我对新一年的最后一个预言是:到2011年底前任何不这么做的人,都会被认为“落伍”了。(也可以这样说,任何不提出如此建议的版权代理,假如不是坚持要这么做的话,已经落伍了。)
每卖出去一本电子书,都给出版社和作者一个明显的机会,让他们与一个活生生的读者建立起关系,这个读者在将来很可能会继续购买电子书。属于二十一世纪出版业的彼得•沃克曼和查理•努恩伯格,他们的成功即基于此。是否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决定未来是否能够成功,很多人都很快会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能够获得直接反馈的营销的重要性。)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机会的存在,如何抓住这些机会就会是价值链上各方(出版社与零售商,出版社与作者,以及出版社之间)热议的问题。
附注:我最早认识查理•努恩伯格是在我父亲的引见下,时间是1974年前后。(我父亲说:他是一个聪明人;你应该跟他聊聊。)那天,查理跟我解释了授予摘录内容的使用许可权是怎么一回事。你要是想用一条图书内容摘录,那就得附加一句版权说明:摘自某某书,作者为某某,某某出版社出版,某某地址,书价加1.25美元邮费及手续费。他后来一直是这样做的,之后就是滚滚而来的现金。有时候,这句版权说明还出现在拥有2000万读者的《读者文摘》上。查理当时在一家叫Frederick Fell的小型出版社干。(他们当时有一个大牌作者,但这是另外一个故事。)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他把日常琐事变成了收入流。这里面有些思路值得关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2010年全球电子书销量1080万台
出版机构如何“不让电子书飞”
苹果亚马逊分别统治平板机电子书市场
彼得和查理,还其他重视旧版书的出版商和销售主任,都从现实世界中学习到,出版已经成为管理阅读潮流和市场的无厘头惯性存在的事情了。第一个挑战,与独立书店或者连锁书店无论什么书店有关,就是要把品种数量足够多的书铺到书店里。第二个挑战是,根据销售情况从出版社订购添货。第一波惯性订货过去了,机会就少下来了。这就需要与惯性问题搏斗了,因为大多数品种的图书都无法被任何一家书店进货,而大多数被书店进货的图书都没有第二次进货的机会。
但时间长了,惯性问题就变得有利于出版社了。如果一本书被视为“backlisted”(也就是成为了旧版书,考虑沃克曼的《你期待的时候能期待到什么》或者查理打造的长销不衰的《世界宝石》),那么它在计算机时代里就成了能自动驾驶、实现销售的产品,只要好评周期性地出现,就会有销售,当然这个周期通常是不短的。
大多数出版商都(从陈规中)认识到,推广旧版书是不值得的。一开始,大多数出版社没有专门的人手干这个事情:出版社的业绩考评以及图书宣传和营销部门的工作流程,都建立在“推出新书”上,而不是“用旧书影响市场”上。这里面自有它的道理。营销工作应该总是面向那些在市场可以购买到的图书品种。经过15年的上市销售,一本书还能摆在书店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直到最近这些年,图书的非书店销售才变得成气候了,但这种发展实际上也是相当缓慢的。
新书和旧版书在市面上购买的方便程度不同,但这种差别已经极大地减少了。我当年刚进入出版业的时候,不花钱推销书店里买不到的书是一种从业人员博学和精明的象征。这意味着,“书还没上市别急着动手推广”。
这也意味着,任何旧版书的推广机会,只要书店里没有该书可供购买,就没有任何价值。出版业的这个基本规矩一直艰难地、反复地跟作者讲,讲了无数年。跟作者讲这个道理,通常是因为他们给出版社打电话说后天有个大新闻要爆出,请出版社跟进宣传推广相关图书作品。
这条智慧现在是每天都变得更加不重要。对于我们这些还把这个当回事的人来说,它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时代性的错误。
出版社、版权代理、以及作者,随着电子书的流行,都看到旧版书销售的机会。我的猜测是,当然口碑还是很重要,但以电子书形式实现的旧版书销售将能给印刷版图书带来积极影响。机警的、对电子书有销售深入理解的出版社和书店(你知道我说的是谁),都会从电子书和在线零售的实体书销售看涨中看出门道,书店应该把旧版书请回来了。
还记得我曾说以电子书形式向读者提供书目是一个好主意吗?为什么不先把某个作者的所有图书都制作成电子书呢?这显然是一个机会。我对新一年的最后一个预言是:到2011年底前任何不这么做的人,都会被认为“落伍”了。(也可以这样说,任何不提出如此建议的版权代理,假如不是坚持要这么做的话,已经落伍了。)
每卖出去一本电子书,都给出版社和作者一个明显的机会,让他们与一个活生生的读者建立起关系,这个读者在将来很可能会继续购买电子书。属于二十一世纪出版业的彼得•沃克曼和查理•努恩伯格,他们的成功即基于此。是否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决定未来是否能够成功,很多人都很快会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能够获得直接反馈的营销的重要性。)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机会的存在,如何抓住这些机会就会是价值链上各方(出版社与零售商,出版社与作者,以及出版社之间)热议的问题。
附注:我最早认识查理•努恩伯格是在我父亲的引见下,时间是1974年前后。(我父亲说:他是一个聪明人;你应该跟他聊聊。)那天,查理跟我解释了授予摘录内容的使用许可权是怎么一回事。你要是想用一条图书内容摘录,那就得附加一句版权说明:摘自某某书,作者为某某,某某出版社出版,某某地址,书价加1.25美元邮费及手续费。他后来一直是这样做的,之后就是滚滚而来的现金。有时候,这句版权说明还出现在拥有2000万读者的《读者文摘》上。查理当时在一家叫Frederick Fell的小型出版社干。(他们当时有一个大牌作者,但这是另外一个故事。)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他把日常琐事变成了收入流。这里面有些思路值得关注。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2010年全球电子书销量1080万台
出版机构如何“不让电子书飞”
苹果亚马逊分别统治平板机电子书市场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