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数字出版潮流中自身定位
2011-02-18 09:05:3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责编:刘慧
- 摘要:
- 伴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飞速发展,传统纸质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数字出版的浪潮,我们传统出版人必须要抓住机遇、主动应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社长杨西京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CPP114】讯:伴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飞速发展,传统纸质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数字出版的浪潮,我们传统出版人必须要抓住机遇、主动应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社长杨西京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数字出版成发展主方向
作为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转型数字出版方面有着新的认识和定位。杨西京说:“我认为,数字出版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后,多形式、多载体、多功能地呈现体验式、互动式的出版和阅读形式。”杨西京进一步解释,数字出版在形式上是数字化的,在内容的表现上也将会呈现不同于传统出版的形式,它因技术而发展,因阅读而改变,其根本在于技术的推动。
数字出版的赢利问题一直困扰着出版界。在杨西京看来,数字出版赢利需要满足3个条件。“首先,规模效应是数字出版赢利的必要条件,没有规模,没有收益就无法成为新兴的产业;其次,数字出版必须满足用户需求,任何产品最终都是以满足需求而存在的,不再被需要必将被淘汰;再次,数字出版产品必须有良好的黏性,离散的、不被用户投入感情的产品占不了市场。”杨西京说。
数字出版进程“三步走”
据记者了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自2000年就开始进行数字出版的探索。杨西京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迄今为止的数字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2005年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解决纸介质图书数字化格式统一以及逐步获得网络传播授权问题;2005年~2008年上半年为起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开始在纸介质图书数字化的基础上批量制作电子书;2008年下半年迄今是积极探索和调整阶段,除了电子书外,2009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开始尝试全媒体出版,2010年又探索纸数互动、移动阅读等出版形式。“所谓纸数互动就是运用二维码技术,开发具有视频音频以及定位导航的互动图书,实现图书的导航、导游、导读等功能。通过这些探索,主要是力求适应未来的手机阅读、阅读器阅读等需要。”杨西京向记者解释道。
据介绍,在10余年的数字出版实践过程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主要在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基础工作,从内容数字化、产品数字化到服务数字化、经营数字化,建立自己的图文采编库;二是采取“一主两翼”的运作方针,即以内容为主体、打造技术和平台两翼;三是树品牌,主要是在数字出版的内容品质和服务上下工夫;四是在逐步做实数字出版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网络延伸经营业务。
在杨西京看来,图文采编数据库具有两个功能,即存储功能以及为数字出版及经营业务做准备。之所以采取“一主两翼”运作方针,是因为传统出版社必须要有能够与外界对接的平台,以及拥有电子书的生产技术,才能够发挥内容的效能,否则内容主体只能被绑架,因此出版社应该建立自己的内部平台,以便与网站和运营商的平台对接。据记者了解,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出版、移动出版的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已经建立了出版社网站、瑞丽网站,以及手机WAP网站。
依托五条主线探索数字出版产品
现在,传统出版社都在向数字出版转型。
杨西京说:“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传统纸介质出版模式如何转向适应数字出版的模式;另一个是从依赖卖传统纸介质书获利到如何靠卖数字产品获利。”杨西京认为,一段时期内,纸介质图书和数字出版图书捆绑出版、销售有可能会成为主流,但在这个时期一定要让数字出版为传统出版服好务。
在杨西京的眼里,出版社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内容的整合与提供,因此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探索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以内容为核心、以阅读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以技术为支撑。
而在数字出版产品探索上,杨西京向记者透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主要从电子书、全媒体出版、纸数互动产品、移动阅读、在线出版和按需印刷这五条主线循序开展。杨西京认为,电子书是数字出版的常态产品,是对纸介质简单数字化的过程;全媒体出版能实现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出版,能适应在线阅读、手机阅读以及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迎合了即将到来的“三网融合、三屏合一”阅读时代的需求;纸数互动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有看传统纸介质的愉悦感,又有新媒体的体验式阅读;移动阅读主要是指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或iPad等平板电脑的阅读。“以上五条产品线的探索都会结合自身的优势,保持原有的特色,体现不同的特点。核心点就是找到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这对传统出版社真正实现转型至关重要。”杨西京说。
数字出版样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样本标签:自2000年开始探索数字出版,经历基础阶段,解决纸介质图书数字化格式统一以及逐步获得网络传播授权问题;起步阶段,在纸介质图书数字化的基础上批量制作电子书;积极探索和调整阶段,尝试全媒体出版、纸数互动、移动阅读等出版形式。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陕西将建设数个印包与数字出版产业集群
西安:建设数字出版和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重庆数字出版产业“十一五”发展良好
数字出版成发展主方向
作为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转型数字出版方面有着新的认识和定位。杨西京说:“我认为,数字出版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后,多形式、多载体、多功能地呈现体验式、互动式的出版和阅读形式。”杨西京进一步解释,数字出版在形式上是数字化的,在内容的表现上也将会呈现不同于传统出版的形式,它因技术而发展,因阅读而改变,其根本在于技术的推动。
数字出版的赢利问题一直困扰着出版界。在杨西京看来,数字出版赢利需要满足3个条件。“首先,规模效应是数字出版赢利的必要条件,没有规模,没有收益就无法成为新兴的产业;其次,数字出版必须满足用户需求,任何产品最终都是以满足需求而存在的,不再被需要必将被淘汰;再次,数字出版产品必须有良好的黏性,离散的、不被用户投入感情的产品占不了市场。”杨西京说。
数字出版进程“三步走”
据记者了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自2000年就开始进行数字出版的探索。杨西京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迄今为止的数字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2005年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解决纸介质图书数字化格式统一以及逐步获得网络传播授权问题;2005年~2008年上半年为起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开始在纸介质图书数字化的基础上批量制作电子书;2008年下半年迄今是积极探索和调整阶段,除了电子书外,2009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开始尝试全媒体出版,2010年又探索纸数互动、移动阅读等出版形式。“所谓纸数互动就是运用二维码技术,开发具有视频音频以及定位导航的互动图书,实现图书的导航、导游、导读等功能。通过这些探索,主要是力求适应未来的手机阅读、阅读器阅读等需要。”杨西京向记者解释道。
据介绍,在10余年的数字出版实践过程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主要在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基础工作,从内容数字化、产品数字化到服务数字化、经营数字化,建立自己的图文采编库;二是采取“一主两翼”的运作方针,即以内容为主体、打造技术和平台两翼;三是树品牌,主要是在数字出版的内容品质和服务上下工夫;四是在逐步做实数字出版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网络延伸经营业务。
在杨西京看来,图文采编数据库具有两个功能,即存储功能以及为数字出版及经营业务做准备。之所以采取“一主两翼”运作方针,是因为传统出版社必须要有能够与外界对接的平台,以及拥有电子书的生产技术,才能够发挥内容的效能,否则内容主体只能被绑架,因此出版社应该建立自己的内部平台,以便与网站和运营商的平台对接。据记者了解,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出版、移动出版的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已经建立了出版社网站、瑞丽网站,以及手机WAP网站。
依托五条主线探索数字出版产品
现在,传统出版社都在向数字出版转型。
杨西京说:“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传统纸介质出版模式如何转向适应数字出版的模式;另一个是从依赖卖传统纸介质书获利到如何靠卖数字产品获利。”杨西京认为,一段时期内,纸介质图书和数字出版图书捆绑出版、销售有可能会成为主流,但在这个时期一定要让数字出版为传统出版服好务。
在杨西京的眼里,出版社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内容的整合与提供,因此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探索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以内容为核心、以阅读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以技术为支撑。
而在数字出版产品探索上,杨西京向记者透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主要从电子书、全媒体出版、纸数互动产品、移动阅读、在线出版和按需印刷这五条主线循序开展。杨西京认为,电子书是数字出版的常态产品,是对纸介质简单数字化的过程;全媒体出版能实现一种内容、多种载体、复合出版,能适应在线阅读、手机阅读以及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迎合了即将到来的“三网融合、三屏合一”阅读时代的需求;纸数互动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有看传统纸介质的愉悦感,又有新媒体的体验式阅读;移动阅读主要是指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或iPad等平板电脑的阅读。“以上五条产品线的探索都会结合自身的优势,保持原有的特色,体现不同的特点。核心点就是找到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这对传统出版社真正实现转型至关重要。”杨西京说。
数字出版样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样本标签:自2000年开始探索数字出版,经历基础阶段,解决纸介质图书数字化格式统一以及逐步获得网络传播授权问题;起步阶段,在纸介质图书数字化的基础上批量制作电子书;积极探索和调整阶段,尝试全媒体出版、纸数互动、移动阅读等出版形式。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陕西将建设数个印包与数字出版产业集群
西安:建设数字出版和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重庆数字出版产业“十一五”发展良好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