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出版:当理想遭遇现实
2011-02-24 09:13:10.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作者:任晓宁 责编:Victoria
- 摘要:
- 2010年是手机出版大出风头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移动将其手机阅读业务正式商用,并在去年年底宣布收益颇丰。同期,中国电信也紧随其后推出了手机阅读业务,并将在今年商用。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中国联通也在悄然布局手机阅读。
【CPP114】讯:在手机出版圈浸淫了4年,数字出版从业者孙凡选择了离开。
这本应是一个最好的手机出版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上网成为常规功能,在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用手机阅读的人。三大运营商对手机阅读雄心勃勃,仅中国移动的31家省市公司中就有26家选中了手机阅读业务。不过,孙凡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手机阅读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手机出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手机阅读,看上去很美
2010年是手机出版大出风头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移动将其手机阅读业务正式商用,并在去年年底宣布收益颇丰。同期,中国电信也紧随其后推出了手机阅读业务,并将在今年商用。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中国联通也在悄然布局手机阅读。一家与移动阅读基地有密切合作的内容商告诉本报记者,自与后者合作以来,该公司年收入过亿元。很多专家及业内人士也在不断论证着手机阅读的大有可为、潜力无限。
而与此同时,又有不止1家出版社向记者抱怨,进军数字出版以来,出版机构只见投入不见回报,手机出版亦然。
“一个良性市场应该是产业链的参与者都能赚到钱,但手机阅读目前只有运营商和内容集成商赚到了钱。”据孙凡介绍,他的手机出版公司在2008年、2009年研发的软件占据了手机阅读市场很大份额,但赢利大部分都归别人所有。而出版社及作者也是如此,鲜有从中获益者。孙凡认为,对于出版社而言,手机阅读仍是一个“虚假繁荣”的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
而令人更为担忧的,是手机出版物的内容。
记者登录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网站发现,在数十种图书排行榜中,大多为《我与25岁美女老总》、《斗破苍穹》等网络文学,鲜有正规出版物的身影。而分类排行榜中,也以都市言情、穿越玄幻、武侠仙侠、游戏竞技、灵异悬疑等类型为主。分类榜中虽有历史军事、名著传记等榜单,但点击次数及下载次数与其他类型相比相差甚远。
“网络小说对正规出版物的冲击,在手机阅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正规出版的小说因为电子版的泛滥和出版机制的限制,内容尺度不能放开,在互联网上拼不过网络小说,在手机上更是拼不过。”据孙凡介绍,手机阅读上用户付费的内容还是以网络小说为主。在他离开前,一部分专做手机内容的网站通过发掘原创网络小说才能稍有利润。而如此,便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地。
“运营商因为网络小说能赚钱而大量采购,网站看到网络小说赚钱而大量跟进、挖掘作者,鼓励写作,作者看到网络小说赚钱了,就会大量投身进去……由此也就造成了手机阅读内容质量偏低的现状。”
一家在移动阅读基地从事内容审核的公司也有这样的担忧,该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审核并不是内容得以提高的解决之道,审核“只能保证下限”。
付费人群需扩大
在商用之前,中国移动为手机阅读基地准备了高达500亿元的资金。商用之后,移动手机阅读有数亿的点击率以及每月近1亿元的信息费,但与巨大的投入相比,收入仍不乐观。
据记者了解,这与手机阅读的用户群体有关。市场调查显示,手机阅读用户尤其是付费用户中,低年龄、低收入、低学历的人群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依旧意味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付费的人大多愿意为娱乐为主的网络小说付费,手机上便充斥着这些内容,而其他优质的、主流图书却很难通过手机找到。
此外,正规出版物的盗版问题也是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之一。用户获得盗版内容的成本太低,付费欲望便会更低。“移动阅读从业者也需要赢利,如果版权保护做好了,正规出版内容的电子书一般都需要付费阅读。”孙凡认为,正规出版物在手机上会有市场,且付费人群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是“3低”人群。“当然,这一切需要时间,更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新闻出版总署处罚《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等期刊
“天闻数媒”:长远布局数字出版
中宣部推进印刷出版业维护知识产权五大工作
鄂新闻出版业产值十一五翻番 十二五力争八百亿
这本应是一个最好的手机出版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上网成为常规功能,在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用手机阅读的人。三大运营商对手机阅读雄心勃勃,仅中国移动的31家省市公司中就有26家选中了手机阅读业务。不过,孙凡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手机阅读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手机出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手机阅读,看上去很美
2010年是手机出版大出风头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移动将其手机阅读业务正式商用,并在去年年底宣布收益颇丰。同期,中国电信也紧随其后推出了手机阅读业务,并将在今年商用。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中国联通也在悄然布局手机阅读。一家与移动阅读基地有密切合作的内容商告诉本报记者,自与后者合作以来,该公司年收入过亿元。很多专家及业内人士也在不断论证着手机阅读的大有可为、潜力无限。
而与此同时,又有不止1家出版社向记者抱怨,进军数字出版以来,出版机构只见投入不见回报,手机出版亦然。
“一个良性市场应该是产业链的参与者都能赚到钱,但手机阅读目前只有运营商和内容集成商赚到了钱。”据孙凡介绍,他的手机出版公司在2008年、2009年研发的软件占据了手机阅读市场很大份额,但赢利大部分都归别人所有。而出版社及作者也是如此,鲜有从中获益者。孙凡认为,对于出版社而言,手机阅读仍是一个“虚假繁荣”的市场。
“劣币”驱逐“良币”
而令人更为担忧的,是手机出版物的内容。
记者登录中国移动手机阅读网站发现,在数十种图书排行榜中,大多为《我与25岁美女老总》、《斗破苍穹》等网络文学,鲜有正规出版物的身影。而分类排行榜中,也以都市言情、穿越玄幻、武侠仙侠、游戏竞技、灵异悬疑等类型为主。分类榜中虽有历史军事、名著传记等榜单,但点击次数及下载次数与其他类型相比相差甚远。
“网络小说对正规出版物的冲击,在手机阅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正规出版的小说因为电子版的泛滥和出版机制的限制,内容尺度不能放开,在互联网上拼不过网络小说,在手机上更是拼不过。”据孙凡介绍,手机阅读上用户付费的内容还是以网络小说为主。在他离开前,一部分专做手机内容的网站通过发掘原创网络小说才能稍有利润。而如此,便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地。
“运营商因为网络小说能赚钱而大量采购,网站看到网络小说赚钱而大量跟进、挖掘作者,鼓励写作,作者看到网络小说赚钱了,就会大量投身进去……由此也就造成了手机阅读内容质量偏低的现状。”
一家在移动阅读基地从事内容审核的公司也有这样的担忧,该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审核并不是内容得以提高的解决之道,审核“只能保证下限”。
付费人群需扩大
在商用之前,中国移动为手机阅读基地准备了高达500亿元的资金。商用之后,移动手机阅读有数亿的点击率以及每月近1亿元的信息费,但与巨大的投入相比,收入仍不乐观。
据记者了解,这与手机阅读的用户群体有关。市场调查显示,手机阅读用户尤其是付费用户中,低年龄、低收入、低学历的人群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依旧意味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付费的人大多愿意为娱乐为主的网络小说付费,手机上便充斥着这些内容,而其他优质的、主流图书却很难通过手机找到。
此外,正规出版物的盗版问题也是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之一。用户获得盗版内容的成本太低,付费欲望便会更低。“移动阅读从业者也需要赢利,如果版权保护做好了,正规出版内容的电子书一般都需要付费阅读。”孙凡认为,正规出版物在手机上会有市场,且付费人群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是“3低”人群。“当然,这一切需要时间,更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新闻:
新闻出版总署处罚《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等期刊
“天闻数媒”:长远布局数字出版
中宣部推进印刷出版业维护知识产权五大工作
鄂新闻出版业产值十一五翻番 十二五力争八百亿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诚聘英才|帮助中心|意见反馈|版权声明|媒体秀|渠道代理
- 沪ICP备18018458号-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兰德林律师事务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18816622098